香港

《留(HW1)下來的人》

如同方皓玟(小明)在專訪《方皓玟的快樂時代》說道:「社會愈複雜就有愈多話題可以寫。因為創作就是要回應社會,愈多事情發生,就會有愈多感受想去分享。希望自己在創作中不要迴避,坦白講出大家的心聲。」社會創傷迸濺的生命力能夠促成一股文化浪潮,像近年有關離散(diaspora)這文藝恆久命題的作品俯拾皆是 (雖然更大的暴風雨還未來臨亦有排未過)。HW1–速成輸入的「留」–也是有關去與留的掙扎的作品(筆者曾以為HW指HomeWork,在「家」完成的作品(work)這意思倒也適合)。
 

《無言的愛,潤物無聲》-《CODA》觀後感

當你在新聞上看到今年奥斯卡最佳電影是《CODA》,或許你曾狐疑到底這是一套怎樣的電影?是否又是濫制的講大愛的溫情片?先別着急,盡量平靜自己,(最好喝一口水,找個舒服的座位,)聽/看筆者娓娓道來。容我先向你發問:「到底人和人之間是否有互相理解的可能?」,請你在閱讀時反芻這條問題。

片名《CODA》意指Child Of Deaf Adults,只要孩子有至少一個是聽障人士的父母/監護人就會計作CODA。電影圍繞着一家四口以捕魚為生的Rossi聾啞家庭。女主角Ruby Rossi是家庭裏唯一健聽的,擔當她的哥哥和父母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包括買賣生意、滿足捕魚規格(船上至少要有一名健聽的人士應對海上威脅和溝通)。Ruby的角色對家庭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說是她父母的生存都依賴着她。固然天意總弄人,Ruby喜歡唱歌,她的音樂老師更讚許她有美麗的嗓音。是的,這是尋常音樂電影有關「追夢」的跋前躓後,但你能想像今次有多麼艱辛嗎?

【長洲】班戟、自創餃子口味|讓人回味無窮的旅程

近年來,長洲成了不少本地人尋味和週末放鬆的好地方,但每每想起那人山人海的畫面,便足以令我卻步。回想起來,我也有好幾年不曾踏足此離島了。看到越來越多新的餐廳或者咖啡廳進駐長洲,令嘴饞的我也忍不住要到訪這個連本地人都十分喜歡的「解饞星球」。

特地找了一個平日去,人流雖然沒有週末的多,但還是比我想像中多。由於疫情關係,現在前往長洲的船班次一小時一班,如果要前往的朋友可能需要預留多一點交通時間。

 

Corner garden

賣相可愛的班戟

-Freediving- 海里的平靜

不知道你對海洋的熱愛有多深,但我能說海洋算是常常給我平靜也想在海裡游泳的一個地方!

在學習自由潛水之前,看到了許多文章覺得能樣近距離的看看海底生物是一件很單純且幸福的事情

在2018年我終於開始進入海洋,在台灣報名了SSI自由潛水課程 (Level 1)

在價格上確實不便宜但有時候會思考著身為台灣人在這片四面環海的島國怎麼會對山海一無所知呢?

我們的文化裡對山海尊敬卻也在我心中產生了一些不太容許觸碰的地方。

--------------------------------------------------------------------------------------------

在報名後,我們開始在泳池訓練

百年香港 .香港百年

這兩年間,巿面出版了不少關於香港的歷史書,或探究香港歷史、或述說香港保衛戰的事迹、甚或介紹街道故事,彷彿一時間,香港人都希望尋找自己的根、身份、出生地。


 

偶然在誠品書店的暢銷書欄中看到這本書—《香港百年》,一看封面便被吸引了,封面色彩繽紛,有熟悉的建築物、電車、山頂纜車、街頭小食。。。不就是我的回憶嗎?


 

書中描述的是作者的童年回憶,她藉着回憶加以資料搜集作佐證,成就了這本生動的香港百年記載,沒有嚴肅的歷史事件敍述,寫的只是香港人的日常生活。


 

📍熟悉的建築物

記得從前每次經過銅鑼灣的聖馬利亞堂,都好奇它是一幢寺廟,還是教堂?它的屋頂四周彷效中國古代建築設計,而中間部份卻是西式的教堂模樣,原來,當年教堂為讓巿民更易接受,不受敵視和衝擊,於是便套用中式建築設計以「掩人耳目」,時至今日,它是一幢充滿特色的一級歷史建築物。


 

另一幢特色建築物是位於西環的贊育醫院,記得當年不少同學都說自己是在贊育醫院出生,我還不知是一所首間華人婦產科醫院呢!原來,在20年代醫學尚未發達時,這幢古色古香的建築物拯救了不少產婦和嬰兒的性命。


 

【閱讀分享】《如何無所事事》我保留無所事事的權利,直到永遠

無所事事跟療癒大有關係,筆者致力於宏揚無所事事的精神,今天就來談談這本書《如何無所事事》。

注意力經濟是在1971年由Herbet A.Simon提出的:「大量的信息造成人們的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資源中有效地分配注意力。」資本企業利用社群媒體爭奪我們的注意力,各種置入廣告、軟廣告、帶貨,不自覺深陷其中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社交媒體的版面設計就是為求讓我們多停留一秒、再一秒、下一秒⋯⋯

另一端則是講究生產力、高效率,要盡用每分每秒,各種時間管理術、蕃茄鐘、子彈筆記,這也是自己近年很投入的部分,但不少時候都會感到焦慮。當自己無法履行原定工作排程時,就會批判自己就是懶散、不夠努力,再災難式的延伸,自己還是一事無成,所有人都比我好。同樣陷入一種「沒有產值就是沒有價值」的極端。

無所事事,可以擺脫這兩者,與注意力經濟抗衡。作者提出三點:

1. 修復感知力

把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轉化為 NOMO (The necessity of missing out),狂吃辣的舌頭會麻痺,我們的大腦同樣。你有自信能離開手機多久而不感到焦躁?不妨適度「錯過」吧,讓感官從煽色腥與不幸中抽離,修復我們的感知力。

2. 用心傾聽

【銅鑼灣餐廳】Little Bao 小包包

身處於繁華的銅鑼灣區,與維多利亞公園僅一街之隔,這家餐廳方便前往又不會過於吵鬧。餐廳外面設有座位,種植了一些植物,可惜光顧當天下大雨,天氣十分寒冷,所以並沒有選擇外面的位置。不然,被植物包圍的用餐應該別有一番感覺。

走進餐廳,室內空間開揚寬敞。旁邊做成了一排窗戶,讓自然光線透入餐廳,十分明亮,配搭木色調的傢具,簡約又自然,予人一種舒服的感覺。

進店後,店員有禮熱情,給我們安排好座位後,詢問我們是否第一次光顧,特意向我們簡介了餐廳和推薦的食品。店員們不是本地人,所以全程皆以英語對答。

餐廳主打中西混合菜,用中式面包模仿西式漢堡包。

《新.偽遊牧傳》 - 離港前

《破曉前-守得雲開見月明》 (書評)

假如香港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你會有何反應和行動?會欣然接受?會奮力解決?還是怨天尤人?也許你會像主角張諾懿一樣,運用自己的優勢或地位,試著將一切扭轉。

實不相瞞,《破曉前》是我第一次認認真真讀的一本流行小說。沒錯,這小說我已在二月看畢,但一直沒有寫感想,絕對是因為我懶。當初我知道鄺俊宇出了本新書,也許是「明星效應」吧,但我其實也想欣賞他的文筆,令我每次走過書店都尋找這本書,更使我選擇了《破曉前》為打開流行文學世界大門的鑰匙。

       故事講述在元朗某天的凌晨突然發生地震,主角、元朗區議員張諾懿(阿諾)發現外界卻沒有更新關於地震、有人曾致電999但失敗、警方到場支援後全部人也失聯、可謂非常之不尋常。此時政府致電阿諾到區議會大廳召開緊急會議並宣佈啟動進入三級災難狀態。

其後「一哥」郭振雄出現及表示會親自到緊急會議,但好像不肯與他們合作。阿諾致電苡晴說想召開災民大會公佈消息給市民卻被一哥通緝。其後警員和「一哥」爆門突然拘捕眾人,阿諾重擊後腦暈掉,醒後被困在羈留室。「一哥」到來並嘲諷阿諾並說他居然不是警務處處長。有市民在警署外聲援,「一哥」趕來居然向他們開槍並有傷亡。到底「一哥」是誰?便是小說的疑點所在。

《What The 法-如果包公在民間  可否鐵面辨忠奸?》(書評)

 

《包青天》不管在90年代還是現在、不管中國還是亞洲地區,依然是膾炙人口的電視劇,因為包拯可說為公義之化身,面對任何刑案,皆能清廉正直,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地裁決,實在非常罕見。惟是否每一個裁決也是非常乾脆地定案呢?原來包公親姪包勉當官貪贜枉法,事情敗露後,親情令包青天公私兩難,但最後包公流下男子淚地決定大義滅親。如果我們是包拯,會否因為包勉是自己的姪子而饒他一命呢?假如我們能成為法官,去審理各種具爭議性的案件時,又能否中立理性地作出裁決呢?

這本書匯集了台灣十個具有爭議性的案例改編,讓我們在得知案情後能以自己的角度作出判決,並和真實案例中法官的判決作比較。它附上了法條和當地律師對法條和法律概念的解釋,讓我們知道為何法官能作出這樣的決定,並看看自己的理據是否充分和符合法律(台灣當地)。這一種具有互動性的法律書籍可謂實在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