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旋律

《無言的愛,潤物無聲》-《CODA》觀後感

當你在新聞上看到今年奥斯卡最佳電影是《CODA》,或許你曾狐疑到底這是一套怎樣的電影?是否又是濫制的講大愛的溫情片?先別着急,盡量平靜自己,(最好喝一口水,找個舒服的座位,)聽/看筆者娓娓道來。容我先向你發問:「到底人和人之間是否有互相理解的可能?」,請你在閱讀時反芻這條問題。

片名《CODA》意指Child Of Deaf Adults,只要孩子有至少一個是聽障人士的父母/監護人就會計作CODA。電影圍繞着一家四口以捕魚為生的Rossi聾啞家庭。女主角Ruby Rossi是家庭裏唯一健聽的,擔當她的哥哥和父母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包括買賣生意、滿足捕魚規格(船上至少要有一名健聽的人士應對海上威脅和溝通)。Ruby的角色對家庭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說是她父母的生存都依賴着她。固然天意總弄人,Ruby喜歡唱歌,她的音樂老師更讚許她有美麗的嗓音。是的,這是尋常音樂電影有關「追夢」的跋前躓後,但你能想像今次有多麼艱辛嗎?

粗糙而真摯 《心之旋律》(CODA)

日語漢字中,「絆」(きずな),褒義詞,有厚重情誼甚或是「愚難見真情」的此,和中文的「羈絆」形容關係是苦澀而不可分割,有很大分別。2012年,日本311大地震後,時任首相就用了這個「絆」字,感謝各國熱心的幫助。《心之旋律》(CODA)拍出了非一樣的「絆」,講一個聽障家庭中,唯一身體健全的女兒,成長的故事。

記得去年奧斯卡,《金屬之聲》(Sound of Metal)拍一個進擊的鼓手,由突然失聰到接受現實,擁抱寂靜,拍出一陣禪味。今年同樣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同樣關注聽障人士,由Apple TV+高價購入,改編自法國電影的《心之旋律》(CODA)。CODA全寫是英文Children of Deaf Adults 的簡稱,《心之旋律》就是說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家四口,聽障爸爸和大哥捕魚為生,一心期望唯一沒有身體缺憾的女兒Rossi( Emilia Jones飾)可以繼承父業, 但女兒卻熱愛唱歌,更在學校被音樂老師發掘,推薦入讀 Berke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