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二三事

坂本龍一和東野圭吾 《怪物》

吸引我入場看《怪物》的原因,除了是枝裕和,更多的是因為坂本龍一。要說喜歡坂本龍一,或多或少可能有點造作,但衷心的欣賞他的音樂,由最初認識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開始,到《怪物》最後奏起的《Aqua》,都可以確切感受到教授對音樂與生命的濃烈情感。

《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ぼくはあと何回、満月を見るだろう》)是最近剛出版,坂本龍一在離世前的回憶及自傳。在看過幾段摘文後,再在《怪物》聽到《Aqua》,像感受到教授親手畫下一個戛然而止的休止符。

那年夏天,暴烈的海 《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記得小時侯讀金庸的時候,很記得「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的情節,當喬峰和阿朱在聚賢莊被群雄趕盡殺絕,喬峰大發神威,殺得屍橫遍野。要把人逼得窮途末路,要趕狗入窮巷,必造反噬。對我來說《伊尼舍林的女妖》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伊尼舍林的女妖》故事講述,在愛爾蘭的偏僻小島上,有兩個中佬(分別由Colin Farrell及Brendan Gleeson飾演),本來是酒友,但突然一朝早,拉開小提琴的中佬突然提出絕交,如果不聽告誡他就會自殘身體,切斷自己手指,直到對方收聲為止。結果,斬手指的中佬果然君無戲言,於是有人斬手指,斬手指之後又發生更大的風波,最終越滾越大,一發不可收拾。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吉拿域戴拖路之皮諾丘》(Guillermo del Toro's Pinocchio)

可能是迪士尼年中翻拍由Tom Hanks主演的真人版《木偶奇遇記》(Pinocchio)太過不堪入目,今年聖誕Guillermo del Toro在Netflix上推出的「木偶奇遇記」定格動畫,老虎蟹都要先在戲名前加上自己的名字。

Guillermo del Toro出名擅長拍攝怪物,最出名的《魔間迷宮》(Pan's Labyrinth),打造一個充滿妖精,奇幻獵奇的魔幻世界、《忘形水》(Shape of Water)拍人獸戀、《悍戰太平洋》(Pacific Rim)是機械人打怪獸、甚至早期的《變種DNA》(Mimic)都是拍變型曱甴。來到「木偶奇遇記」,像返璞歸真,入面即使有所謂怪獸或是精靈出現,但故事中最善良的幾個也不是人類。或者,Guillermo del Toro終於發現,最可怕的怪物,根本從來是人類。

到底Marvel發生過甚麼事 《銀河守護隊:假日特別版》(The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Holiday Special)

《銀河守護隊:假日特別版》, James Gunn/2022
《銀河守護隊:假日特別版》, James Gunn/2022

純個人感受,Marvel電影宇宙Phase 4,一路走來,始終唔得,由《黑寡婦》來到《黑豹2》,個人最愛反而是這套在迪士尼串流平台上映,不足1小時的《銀河守護隊:假日特別版》(The Guardi

想到《十二怒漢 》 《正義迴廊》(The Sparring Partner)

一個前Netflix推出《食人魔達默》(Monster: The Jeffrey Dahmer Story),說不成是大獲好評,但至少一定是全城熱話。奇案電影的改編,或多或少印證了人類的獵奇心態,由試圖了解變態連環殺人狂的心理狀態,看得多,甚至會懷疑自己也是心理變態。

不只國際,尤其是香港,九十年代,奇案電影氾濫,有些出色如《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或是《的士判官》。再之後,不知道香港是不是成為國際大「刀」會,只得黑社會仇殺、爭權鬥位。有一陣子,香港奇案片近乎絕跡。直至數近幾年,《踏血尋梅》橫空出世,除了殘忍分屍過程拍得更震撼之外,特別注重對兇手與受害人的心理描寫,同時引伸反思社會問題。在當屆金像獎,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分別獲得影帝影后,最佳男女配角,翁子光也成為最佳編劇。

人生是甚麼 我今晚不知道喎 《青春舞動吧》(Cha Cha Real Smooth)

不知道是甚麼原因,Apple TV+在香港的普及程度好像總不及Netflix及Disney+。明明溫馨感人小品《心之旋律》(CODA)贏過奧斯卡最佳電影,由Ben Stiller執導的《生活割離術》(Severance)破格亦創新,在香港,總是叫好不叫座。

要談個人觀感的話,比起《心之旋律》我更喜歡《青春舞動吧》是不是想可以複製套路爭獎,都是言之尚早。同樣,講成長和人生,《青春舞動吧》(Cha Cha Real Smooth)是25 歲的美國新導演 Cooper Raiff 自編自導自演,講一個coming of age的故事,剛大學畢業的主角Andrew (Cooper Raiff飾)一畢業就失業,為搵食,勉為其難做上「派對搞手」替鎮上家庭主持派對。在一次派對中,他遇上孤單寂寞的靚女人妻Dakota Johnson ,與她患有自閉症的女兒 Lola。很例牌,自然的日久生情,最終主角要面對及解決上各種不同困惑和迷茫。

Wes Anderson + 神探白朗 《一台殺戲》(See How They Run)

卡士星光熠熠,不一定精彩,上月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就是人辦。三大主角: Christian Bale、Margot Robbie、John David Washington,就連配角也出動 Anya Taylor-Joy、Taylor Swift、Rami Malek、Robert De Niro,直頭誇張。只可惜劇力欠奉,票房失利,很可能要蝕過億 。

《一台殺戲》(See How They Run)的本質上也有點像《阿姆斯特丹》,同樣眾星雲集: Adrien Brody、 Saoirse Ronan、Sam Rockwell,選角有點點Wes Anderson的味道之餘,電影同時好有偵探電影的色彩。故事講述在一個濕滑的晚上,腌尖腥悶的電影導演(Adrien Brody 飾)在劇場遭謀殺,偵探(Sam Rockwell 飾)和新丁警員 (Saoirse Ronan 飾)聯手查案,發現劇場人人也有嫌疑.....格局就像《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 的傳統偵探電影。

如果是大衛芬查 《食人魔達默》(Monster: The Jeffrey Dahmer Story)

曾幾何時,沉迷犯罪電影,試圖了解變態連環殺人狂的心理狀態,看得多,甚至懷疑自己也是心理變態。人性本惡,人人的心目中定必有點獵奇心態。David Fincher曾經說過,自己的電影世界就是建立在人性墜落之上。

想當年Netflix重金禮聘David Fincher拍了兩季《破案神探》(Mindhunters),詳細剖析連環殺人狂的心路歷程,一心想打響招牌,可惜叫好不叫座,一直遲遲未開第三季,隨時爛尾收場。

與《七宗罪》(Se7ens)、《殺謎藏》(Zodiac)、《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不同。《破案神探》著墨在探討連環殺人狂的構成,是先天因素?成長時期受虐待而導致心理變態?抑或是人性本惡?《食人魔達默》(Monster: The Jeffrey Dahmer Story)由真人真事改編,第一集導演Carl Franklin同樣拍過《破案神探》,兩套劇的本質上同出一轍,只是角度由查案的刑警變成變態殺人狂Jeffrey Dahmer的角度出發。殘殺17人,姦屍食人肉,單看外表,Jeffrey Dahmer不過是個一事無成的廢青,平常得似路人,更毛骨悚然。

可憐天下父母心 《孩子轉運站》(Broker)

是裕枝和仍然是是裕枝和;韓國電影;演員陣容有IU、新科康城影帝宋康昊、裴斗娜;綜合以上元素,《孩子轉運站》(Broker)仍然可以感動我,人性是可以充滿光輝,人之初仍可以性本善。但若果同樣劇本交由朴贊郁或奉俊昊手上,可能在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可以狠下殺手,拍成了另一齣驚世駭俗的黑色電影。 

不再反斗 《光年正傳》(Lightyear)

當知道巴斯光年粵語配音再不是劉青雲,總覺得差咁啲。不過知道《光年正傳》(Lightyear)的英文版都用美國隊長Chris Evans重新配音,大概都明白這是個全新系列。

完全與《反斗奇兵》無關,這是一套有關巴斯光年源起的動畫電影。故事講述巴斯光年因為一次任務失敗,連累大批居民滯留外星。巴斯希望完成超光速飛行彌補過失,經過多年超光速實驗,多次的時空旅行後終於成功任務,但最後又遇上索克天王阻頭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