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迴廊

《正義迴廊》• 對人性的反思 - 個人感想 非影評

人性 是否非黑即白?

一件事的發生,到底可不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整個人格?

到底人做一件事的動機,是出於自己還是各方面環境引導造成?

 

看完整部電影會發現出色的演員和導演,的確讓觀眾進入到這件真實案件中。戲中不只兩位主角張顯宗(楊偉倫演)和唐文奇(麥沛東演)的演岀值得關注,就連陪審員的演出也可一一細味。演活了九種不同性格的社會人仕,當中總會找到身邊某些人的影子,甚至是你自己。

一入場我就猶如置身旁聽席,和演員們同時旁觀整個審訊過程。完場的一剎,就像剛走出法院一樣,腦內離不開剛才的案件, 庭上的一字一句都在腦海裏揮之不去。

到底什麼是真相,好像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一切已成定局。反而提醒了我們社會上的確真實存在這一類人,一開始張顯宗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但他內心是特別的,可是從來沒有人發現, 即使遇上了他的好朋友。慢慢兩個扭曲的靈魂碰上,漸漸地走弒父母之路。電影中討論很多有關同理心,而張顯宗聲稱自己沒有同理心也不懂情感為何物,此說法顯得他更冷血無情。

其實會否因為從成長當中,一路以來他也沒有感受過何謂同理心,也不知什麼是關懷,一直以來只感受到被唾棄和欺壓。

充滿劇力的《正義迴廊》

充滿劇力的《正義迴廊》

入場前糾結了很久,因為聽聞挺血腥,而樂雪很怕血腥,亦知道某人一定不會陪看,一個人看又有點淆底。結果某人幫手找了他的朋友,對方都是一樣很驚,一樣是丈夫不會陪看。於是兩個覺得驚驚的人一起入場啦,互相陪伴去壯膽。

散場一刻,只想說幸好有入場,如果是細膽朋友,不妨相約一起入場,不過就算只是一個人,都應該入場,最多去到比較血腥場景時瞇一下眼就可以了,因為有多場戲很精彩,如法庭上的爭鋒相對、陪審員之間討論等等。不少對白寫得到位,讓人反思,尤其是在這個世代,雖然電影是說2013年的案件,但是會讓人聯想到近幾年的事,能夠引起大眾共鳴,絕對會讓人唏噓、感概。

電影是取材2013年香港一宗轟動一時的真實案件—大角咀逆子弒雙親案,首被告夥伴朋友殘殺父母並肢解,記起當年單是看新聞報導,已經覺得很心寒,亦覺得難以理解,因為報導指那對父母對兒子算是不錯,供了他出國讀書,又買了樓給他,當日上去那個遇害的單位,更是為了幫兒子清潔單位,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要下此毒手。

回到電影,取材自這單可怕的案件,還原案發經過與肢解的片段是很血腥,完全讓觀眾感受到那種驚心動魄的震撼,不過慶幸那只是電影其中一小部分,算是沒有過度渲染,始終本身不是想看獵奇片。編劇與導演有好好利用這案件來說出更大的議題—人性、公義等。

想到《十二怒漢 》 《正義迴廊》(The Sparring Partner)

一個前Netflix推出《食人魔達默》(Monster: The Jeffrey Dahmer Story),說不成是大獲好評,但至少一定是全城熱話。奇案電影的改編,或多或少印證了人類的獵奇心態,由試圖了解變態連環殺人狂的心理狀態,看得多,甚至會懷疑自己也是心理變態。

不只國際,尤其是香港,九十年代,奇案電影氾濫,有些出色如《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或是《的士判官》。再之後,不知道香港是不是成為國際大「刀」會,只得黑社會仇殺、爭權鬥位。有一陣子,香港奇案片近乎絕跡。直至數近幾年,《踏血尋梅》橫空出世,除了殘忍分屍過程拍得更震撼之外,特別注重對兇手與受害人的心理描寫,同時引伸反思社會問題。在當屆金像獎,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分別獲得影帝影后,最佳男女配角,翁子光也成為最佳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