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迴廊》• 對人性的反思 - 個人感想 非影評

人性 是否非黑即白?

一件事的發生,到底可不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整個人格?

到底人做一件事的動機,是出於自己還是各方面環境引導造成?

 

看完整部電影會發現出色的演員和導演,的確讓觀眾進入到這件真實案件中。戲中不只兩位主角張顯宗(楊偉倫演)和唐文奇(麥沛東演)的演岀值得關注,就連陪審員的演出也可一一細味。演活了九種不同性格的社會人仕,當中總會找到身邊某些人的影子,甚至是你自己。

一入場我就猶如置身旁聽席,和演員們同時旁觀整個審訊過程。完場的一剎,就像剛走出法院一樣,腦內離不開剛才的案件, 庭上的一字一句都在腦海裏揮之不去。

到底什麼是真相,好像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一切已成定局。反而提醒了我們社會上的確真實存在這一類人,一開始張顯宗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但他內心是特別的,可是從來沒有人發現, 即使遇上了他的好朋友。慢慢兩個扭曲的靈魂碰上,漸漸地走弒父母之路。電影中討論很多有關同理心,而張顯宗聲稱自己沒有同理心也不懂情感為何物,此說法顯得他更冷血無情。

其實會否因為從成長當中,一路以來他也沒有感受過何謂同理心,也不知什麼是關懷,一直以來只感受到被唾棄和欺壓。

這刻,你或許會開始分析的確他的成長面對着家人的漠視,社會上的不公,工作中的失落,個人的缺陷,愛情中的失敗種種難關, 或許這才是導致他犯案的主因。

 唉, 但仔細想想,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也正在面對的嗎? 不錯,所以在潛意識內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兇手。

 

在犯案前,他們也只是寂寂無名的普通人,街邊行過你也未必會留意他們,誰會預料到案件會突然發生。而他們相識之時,可曾想過會一起犯案。一切都是兩個人的一念之差。是宣洩對家庭的不滿嗎?是要對社會表達失望?但是單純的衝動?相信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但或許,他們亦不知道。

如果當初家人給予了解和溝通,社會上多一點理解和關心, 事情會不會有所不同呢。或許他們是需要愛想要關注,而他們並不想承認這個事實,亦他們沒有發覺自己身邊己經擁有的,再用了錯的方法去表達和爭取。主角說過因為父母失蹤後哥哥給予大大的關心,所以沒有對哥哥下手。到底多一點愛,多一點了解是否能改變事實? 一切已經過去,而答案無從稽考。 

 

可是於我而言,我會選擇相信多一點關心和愛是有一定影響力。不能說可改變一切,只要簡單地告訴活在掙扎中的人,他們並不孤單,我們沒有選擇放棄。

所謂一念之差,也會建基於自身一直以來消化各樣事情的心態和方式,就列車不會只有起點和終點,在中間是可以選擇轉車,而主角正是少了在中間站告訴他正確目的地的人, 因為從來無人關心過他到底目的地在何方。而此時出現的正是唐文奇。

 

總括而言,每個人心裏都可能都蘊藏一個張顯宗或者唐文奇, 可能隨時一觸即發。你會否花多一點時了解關心身邊的人,  也會否花多點時間了解你自己與自己內心好好和解?


 

本文由作者【Anna】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一個愛文字愛音樂愛美食的Slasher 餐飲管理畢業修讀烘焙,有中西日台餐的工作經驗,喜愛在不同中心任教甜品和廚藝班  另有有營運粉專,blogging 和文案撰寫經驗,個人喜愛寫輕散文 亦會填詞唱demo 曾旅居英國,除撰槁外也撰寫和設計食譜和Menu   歡迎各類型文字或邀稿/合作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