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劇評

有雷【觀影筆記】《1人婚禮》置於死地而後生,充滿驚喜的旅程

如果說世上的每一次相遇,都倚靠著緣分,我和《1人婚禮》的緣分,源自另一部港片《填詞L》。我從《填詞L》認識了在《填》片中飾演何雞的吳冰。後來因為關注金像獎,得知吳冰以《1人婚禮》入圍了最佳新演員,當得知《1人婚禮》要在臺灣首映時,當然要把握機會了,感謝府中15辦理此活動。

《1人婚禮》劇情

表面上由YouTuber張冰經營,傳遞「愛自己」的信念的頻道《1人婚禮》,在社群媒體的力量下,越來越有人氣,除了有鐵粉,甚至有酒店集團要投資。殊不知,看似「正能量爆棚」的背後,是「謊言」。這一切,源自張冰的夢想,想要有很多人陪她玩,想要當YouTuber,想要有百萬粉絲。由中學二年級和她交往至今的男友Dickson,一路陪著她,為了達成這個夢想,兩個人一路嘗試、一路跌跤,偶然,發想出《1人婚禮》傳遞「愛自己」的點子。《1人婚禮》的點擊率也在兩人的期待下,一路衝高,眼看就要達到百萬粉絲的夢想,事情的發展卻開始偏離兩人預想的軌道。

【金馬六十】《小曉》學會了解、理解及體諒

感謝格帝集團紅杉娛樂 包場,在院線首映當日(12月8日),即觀看。

➽故事大綱:

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周小曉,有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因此,成為班上特別的一員。班上同學,是從小學四年級就一起相處的同窗,然而,一年多的相處,並沒有讓大家因為了解而「善良」,反而,故意、甚至變本加厲地排擠小曉。在同儕間得不到「愛」的小曉,回到家只有因為爸爸在國外,「類單親」的媽媽相伴,然而,媽媽也因為小曉在學校的狀況不斷,母女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繃。與此同時,小曉無意間發現了老師和媽媽之間的祕密、新同學曉珊的出現,她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小曉的生活又該迎接什麼樣的波瀾?

➽電影看點:

💓將真實搬上大螢幕

【影評】《青春並不溫柔》在抗爭中,找到自己真正要的「自由」

以1994年文化大學美術系學生發起罷課的草山學運爭取「創作自由」為背景。《青春並不溫柔》勾勒出學生對抗教育體制、爭取愛情自由的青春故事。

期待的心,迎來失落

故事開頭,是剛剛拿到駕照的母親,駕車送大一新鮮人季微到台北,搬進租屋處,準備迎接大學生活。

比起現今大學錄取率幾乎百分之百,甚至出現缺額的情況,1994年,大學錄取率僅約4成,成為「大學生」在當時的意義可謂不凡。

然而,本該是嶄新而令人期待的大學生活,卻在系主任的獨斷獨行下,走味了!

劇本鋪陳的細膩,從一開始就帶出季微的個性。乘坐母親開的車,遇到路上三寶駕駛,季微立刻出聲直指對方是怎麼開車的?系主任指責季微時,季微也立刻據理力爭。

天助自助者,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出聲,又如何能夠期待別人為我們發聲?

淡淡交會過 各不留下印 《從前的我們》(Past Lives)

《從前的我們》(Past Lives),像一記「慢性化骨綿掌」或是「七傷拳」。看完初時只是一切覺得雲淡風輕,想不到電影的餘韻悠長,最尾的長鏡頭,一份離愁別緒是入心入肺。

「至尊寶鍾意白晶晶;白晶晶鍾意孫悟空;孫悟空鍾意紫霞;紫霞鍾意至尊寶」或多或少可以作為《從前的我們》的總結,前世又可否對應今生,愛一個人又需不需要理由,種種的問題在我們的腦海中可能只是一個問號。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女生要移民美國,與青梅竹馬的韓國小男友告別,12年後在網上重逢,因緣際會未能見面再進一步,感情再一次被擱下,隨後兩人都各自有新生活有著新伴侶。12年後,男生心懷千絲萬縷再訪紐約探望女生。

坂本龍一和東野圭吾 《怪物》

吸引我入場看《怪物》的原因,除了是枝裕和,更多的是因為坂本龍一。要說喜歡坂本龍一,或多或少可能有點造作,但衷心的欣賞他的音樂,由最初認識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開始,到《怪物》最後奏起的《Aqua》,都可以確切感受到教授對音樂與生命的濃烈情感。

《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ぼくはあと何回、満月を見るだろう》)是最近剛出版,坂本龍一在離世前的回憶及自傳。在看過幾段摘文後,再在《怪物》聽到《Aqua》,像感受到教授親手畫下一個戛然而止的休止符。

我支持Christopher Nolan 《蜘蛛俠:飛躍蜘蛛宇宙》(Spider-Man: Across the Spider-Verse)

不知道超級英雄電影由何時開始,就一定要講多元宇宙,格局才夠大,人物才夠多,故事才夠精彩。所以如果可以在一個宇宙內,用幾個角色就可以一氣呵成地說好故事的電影,好像《銀河守護隊3》(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3)樣,我會特別喜歡。 

無獨有偶,6月份兩套超級英雄電影,Marvel(即是Sony)的《蜘蛛俠:飛躍蜘蛛宇宙》抑或是DC的《閃電俠》(The Flash)都是以多元宇宙為主軸。不怕劇透,蜘蛛俠想改變未來,閃電俠想改變過去,同樣都是在改變命運。不同的時間線之中,冥冥之中似乎有主宰,像一盤意粉一樣,有著Inevitable Intersection(不可避免的交集點),好似Peter Parker的Uncle Ben、Bruce Wayne的父母,好多事情都是整定的。偏偏,《蜘蛛俠:飛躍蜘蛛宇宙》的Miles Morales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改寫命運。 

配樂的重要性 《銀河守護隊3》(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3)

看完《銀河守護隊3》(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3),是有一種淋漓盡致的感覺。James Gunn真是好勁,2014年開拍《銀河守護隊》,由拍一堆二打六的英雄,拍到今日個個都獨當一面,甚至已經成為超級巨星。更勁的是,在差點被迪士尼cancel之際,James Gunn拍了《自殺特攻》(The Suicide Squad)及John Cena的《和平使者》(Peacemaker),八面玲瓏,大獲好評,唔到你唔服。

本來想說說《超級瑪利歐兄弟大電影》(The Super Mario Bros. Movie)配樂很不錯,揀了A-ha《Take On Me》,但看完《銀河守護隊3》,由開場Rocket唱Radiohead 的《Creep》到 Spacehog《In The Meantime》和 Beastie Boys的《No Sleep Till Brooklyn》,銀河守護隊的配樂選曲就似渾然天成。

電影二三事 知其不可為 《命案》(Mad Fate)

看《命案》(Mad Fate)最大的感覺,好明白杜Sir為何力捧伍詠詩,由《七人樂隊》內《遍地黃金》嶄露頭角到《命案》擔正,隱隱約約看到當年應采兒的模樣,特別有應采兒在《柔道龍虎榜》的那份陽光燦爛和幹勁。 

林家棟在訪問中說過,《命案》秉乘了銀河影像的「飛紙仔」傳統,沒有劇本,全靠臨場。銀河映像的出品由《暗花》開始都是講命運,由對抗命運到「萬般皆是心」,劇情的轉折安排,甚至編劇想法都要畫公仔畫出腸,未必認同,盡量嘗試理解。 

比起Lokman 聲嘶力竭要割破額頭大叫改變命運,《大隻佬》對命運的理解就截然不同,超越因果業報,今日因不是明日果,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盡量接納天命。「只是日本兵殺了人,李鳳儀就要死」 ,劉華在樹下披回袈裟煲煙,重新演繹一遍釋迦牟尼菩提樹下頓悟,又是另一種超脫。 

影評【寫實電影】憶起一起度過的《疫起》

感謝紅杉娛樂 提供搶先看包場活動。


 

觀影前,我思考過,雖然有很多醫療劇有我喜歡的演員演出,作為一個電視兒童,追劇、追星,向來稀鬆平常,但近年來,一起追劇的媽媽,排斥醫療劇,因為人生已有太多無奈,追劇本是娛樂,無須添加傷痛。


而我,要因為這是可以免費看電影,就無懼傷感襲來嗎?或許映前林君陽導演、李耀華監製、劉存菡編劇到場的介紹,已經給了答案:因為那是我們走過的路,應該有感。我決定勇敢面對它

 

爛片如何看?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人終其一生不過幾十載,有前官員抱相當樂觀態度,預測不久後港人年齡達一百二十歲。就人類歷史所見,人因科技發展而變得長壽,科技發展令人類滿懷雄心壯志,冀盼做更多事,到訪地球上更多地方、從事更多活動、結交更多人物。就連娛樂,也貪多務得,於是煲劇觀影,不少人也要首先搞清楚︰這作品是否值得看,然後聽同儕的意見、瀏覽網上評價而要避開劇透部分。回想過來,這等行為出於深感人生有限,好片也有限,爛片則彷彿壞情人,一頭栽下去要脫身,要狠下心腸,回頭時也難免懊悔浪費青春。如此憂慮大可不必,只要感興趣,爛片一看無妨。

 

如果觀影(電影、劇集等)的首要甚至唯一目的是娛樂,自然只看喜歡、令自己感愉悅的作品,這樣並無不妥,但不一定是觀影領域的全部,還有可開拓的餘地,那部分是鑑賞和批判。如果視觀影為純粹娛樂,觀者期待透過影片令自己高興,因此具備賞心悅目的元素是理所當然的,一旦那些期待的元素沒有出現,則不能成為佳作;甚至與「好」的期待差距過大,則歸為「爛片」。這樣的觀影模式非常被動,只等待作品良好,在光影流聲的一兩小時或二三十個小時內,間或湧現所謂「好」的元素。本來觀看圖像已較閱讀文字被動,因為視覺被作者規限了,閱者的想像也因而被規限;觀看影片更貼近人類眼見的現實,所需的想像就更低一層;若連優劣對比的思維活動也首先自我設限,被動的程度自可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