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我們

淡淡交會過 各不留下印 《從前的我們》(Past Lives)

《從前的我們》(Past Lives),像一記「慢性化骨綿掌」或是「七傷拳」。看完初時只是一切覺得雲淡風輕,想不到電影的餘韻悠長,最尾的長鏡頭,一份離愁別緒是入心入肺。

「至尊寶鍾意白晶晶;白晶晶鍾意孫悟空;孫悟空鍾意紫霞;紫霞鍾意至尊寶」或多或少可以作為《從前的我們》的總結,前世又可否對應今生,愛一個人又需不需要理由,種種的問題在我們的腦海中可能只是一個問號。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女生要移民美國,與青梅竹馬的韓國小男友告別,12年後在網上重逢,因緣際會未能見面再進一步,感情再一次被擱下,隨後兩人都各自有新生活有著新伴侶。12年後,男生心懷千絲萬縷再訪紐約探望女生。

《從前的我們》:因緣的痛苦與救贖

人人都說In A24 we trust,我固然也不例外。在過去看過的A24作品中,最讓我動容的往往是那些關於成長、文化的故事,尤其是它們總能把人的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完美道出,那種角色立體程度實在非常令人看得過癮。也因此有了一種感覺,認為只要是A24出品,故事必定能夠很深切地探討各種細膩的情緒,所以當初看到《從前的我們》釋出首波預告時,已經十分期待能在香港電影院觀看;二刷過後,我還是可以坦白說:果然不令人失望啊。

This is a story about how life itself is an incarnation of past lives intertwined.

故事用韓文「因緣」(인연)一詞導入,講述一對青梅竹馬在24年間所發生的成長與變化,以及他倆之間的情感變遷。「因緣」這個詞語套在中文的語境裡,或許跟「緣分」比較類似,大概就是指人與人、人與物之所以在某刻相遇,背後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老實說,「緣分」這個概念玄得很,即使我作為從小已經接觸這個說法的亞洲人,也很難具體地描述出箇中的道理和感受,然而這套設定於紐約,對白裡英韓文交錯的電影做到了。這也正是這部電影讓我著迷的原因,它在不足兩小時內,動人地把這玄妙的佛教概念好好傳遞了給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