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細思為何怕AI(上)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發展多年,現在有公司意圖把它推廣至普羅大眾,並收集更多數據。OpenAI 推出 ChatGPT 聊天機械人,引起不同角度的關注。嶄新事物問世,一味追捧,固然不理性;眼見事物多人熱議、廣受歡迎,就一味反對,一味疑慮,也是不理性。我不打算回應一味追捧的觀點,根本毫無需要;對人工智能心存顧慮的仍可體諒,回應有關疑慮還可探究更有意義的話題。本文分上下兩篇,挑選部分近來對人工智能正當性的質疑,略加批判。

 

幾乎每有超越當代的應用科學技術面世,就有一批人提出憂慮,擔心《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等小說的極權國度真正出現。科技有助獨裁統治,但若政治開明,統治者就難以壟斷科技;科技開放予民間應用,政權亦無從獨裁。科技與高壓統治扣連一起,癥結在於統治者獨攬大權,嚴禁監察。一項科技問世,懼怕它被政權運用,最佳的方法是民間比政權運用得更熟練,壓抑它的流通,政權還是有能力背地裡運用,只會妨礙民間對此的制衡。

 

擁有高薪資,代表你是有價值的人嗎?

          對於你來說,月薪多少才是所謂的高薪?10萬?20萬?還是年薪百萬?

         生長在21世紀的我們,處在這個世界的生活圈,每個人都在追求生活品質,生怕自己的生活品質輸給了別人,因此我們夢想有一天,買精品、開名車、出國旅遊、吃高檔餐廳。然後,隨之而來有另一個聲音:這些都是有錢的人的世界,不是我的,所以我只要我活在我的世界就可以了,所以沒關係,我只要吃好的、穿cp值高的、用大眾用的就可以了,因為我的薪水好像比最低薪資高一點,又或者高很多…

          以上,是多少人們在每個月收到信用卡帳單的心聲?難道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價值了嗎?捨麼時候這個社會氛圍變成是誰有錢,誰就可以大聲說話?誰有錢誰就有價值?

        從小的自然課本裡面告訴我們優勝劣汰、不適者淘汰,但這存在於自然界,不是我們到社會圈,如果你覺得你賺的錢多,你就是有價值的人,那麼你的眼界也就僅只於你賺的範圍,因為除了錢,你就毫無價值了!

         或許你會說,我沒錢、但我有名,那麼很抱歉,你僅存的價值是別人的「造神化運動」給你的,因為一旦有人像建築物裡的某一根榫卯落地了,你的價值也沒了。

        因此我們都應該堅信,人們的價值,不會是這個社會定義我們,而是我們定義我們自己。

 

《謝師信》,你還記得那些對你恩重如山的人嗎?

我的一生遇到過很多對我舉足輕重的人。他們是我成長路途上的恩師,告訴我應該要遵從我想走的道路,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許多獲益良多的東西,因為有他們我才有一個神奇的冒險之旅,但又走少了很多冤枉路。

第一位老師,是中學時候的學校導師。是他令我對歷史更加有興趣,我才開始研究世界各地的文化,更加認為這是我畢生的愛好,如果不是他,我可能一輩子過得渾渾噩噩,沒有一個清晰的方向,不知道自己未來要成為什麼人。

第二位老師,是一個武者。他讓我知道世界的宏大,這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江湖,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故事,每一件事的背後都有一個歷史, 從功夫上,我知道了這個世界不只勝負,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遵守自己的心,走着光明磊落的道路。

第三位老師,是一個考古學家。他告訴我人類的過去是令現今的社會多元化的關鍵,沒有祖先人類就不會有現在的光輝。考古是更使我們能夠認識及瞭解歷史的方法,加深我們現在對之前人類的認識,令我們更會關心快要失去的文化。

在二十年間,每一天與我側身而過的路上行人也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故事。在這個容易迷惘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願說出的苦惱,他們沒有人開解,迷失於這個世界中,失去自己的人生方向,我曾經也是一個在社會中不知方向的年青人,多得這些恩師們,教會了我重要的道理。

斷翁媳,海闊天空

八月五日,香港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透過傳媒(?)發佈與家翁袁弓夷斷絕親屬關係的啟事。每個時代都有該時代興起的思潮、思考問題的方法,今日有人高舉「去政治化」,分析議題時極力去除涉及政治的部分,本文響應潮流,採此路徑,支持容海恩的行為。

 

容海恩斷絕翁媳關係表面是基於政治理由,實際是大義。近日袁弓夷成立「香港議會」,被保安局長鄧炳強點名指稱違反國家安全法,全宇宙通緝。當今香港由亂入治,由治及興,管治集團成員個個古道熱腸,忠肝義膽,充當推進偉大民族復興的急先鋒,當仁不讓。容海恩是尊貴的愛國立法會議員,絕不可能為求保障政治前途,才與袁弓夷劃清界線,而是如她在啟事中所言,完全出於國之大義。雖然一講「國」,必涉政治,但政治觀是眾多方面價值觀的總和,儘量去除政治的部分後,大概可解讀這絕交行為背後的理據是︰家翁的行為違反容海恩心目中做人的底線,可能是挑動人際仇恨、漠視偉大恩情等,達到人人得以誅之的地步,逼於無奈斷絕關係。

 

安樂死樂不樂?

  「人之權利始於出生終於死亡」這是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中華民國公民之權利,但中華民國人民是否有權利終結其生命或即將誕生的生命。

  生命權,墮胎、死刑、安樂死,皆為斷定人類結束生命的方式,人之權利究竟可以多麼自主,或是說人之「生命權」應該如何被拿捏。隨著藥物醫療的蓬勃發展,21世紀的我們可以以藥物結束自身生命,但對於觀念較保守的亞洲社會似乎並不讓它被實行,那豈不是與憲法保障人民背道而馳。沒錯,支持安樂死的人認為,人有決定自己死活的權利,所以某甲對於「活著」感到不悅,所以決定安樂死。上述這件行為是支持派所期待之事,但相信在看此文章的讀者也從未對自己生活滿意過。某些事一直是人類社會化後所煩惱的,甚至達成目標的人也持續為自己地位感到不滿,如有錢人依舊持續努力賺錢,但這幾件是身為社會化的我們必須克服的,人生有多困難相信讀者自己都了解,從學生時期的課業壓力、人際關係、異性同性感情,到了出社會財務自主能力,頂頭上司壓力,客戶合作問題,股票操作被「嘎空」等,隨著我們認識人越來越多,他們將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我們一直期待的事情沒有按照期望發生時,這使的我們感到沮喪,我們一致的在克服各類這種壓力,到這停止。

用腳開門?

一場瘟疫纏繞全世界以年計,有些地區衛生條件充足,公民意識優良,早日擺脫疫症禍患,日常生活、社會運作恢復正常;有些地區不乏先進的醫療設備,飽學之士遍佈各領域,公民亦有意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卻仍舊日日抗疫,時鐘的指針彷彿前進兩下,又後退一兩下。抗疫帶來時間的凝滯,影響民間日常表現,其中一項怪舉動是在公眾場所用腳開門。
 

病毒可停留在物體表面,人體接觸後又可帶往體內,繼而感染,有人知曉這事實後,甚願與公共物品隔一層保護罩,他們拿著紙巾或購物單據按𨋢掣,以圖阻隔手指與按鈕接觸;戴手套外出,每次在街上宛如進行外科手術。諸如此類舉動只是做在己身的細微事,用腳開門則不然。施事者會尋找門的著力點,包括長近地面的金屬門柄、包裹玻璃門邊的金屬護層,甚至就是門上的玻璃。好端端一扇社會公認用手推開的門,轉而用腳開,是缺乏禮貌的行為,在不少國度,用腳按掣(如坐地風扇)、用腳代手指向其他東西,都是無禮舉動。始終正常人用手推門,我們也慣於如此,現在看見別人用腳開門,手與足的距離遠,動態完全不同,看來非常突兀,這種突兀感就是造成缺乏禮儀的關鍵。眾多文明都講究餐桌禮儀,有關禮儀的細節於進食一事上無足輕重,若只論能否吃下去,禮儀簡直多餘,但如果有人用餐的舉動怪異,我們又堂皇地批評他缺乏禮儀、不守禮。以腳推門一事同屬此類。
 

重看《JOKER》有感

在《JOKER》剛上映的時候筆者已經看了一次,到最近Netflix把這部電影再度上架,令我可以再很認真的去看一次。

這部電影很詳細描繪出一個貧窮的情緒病人,在一個資本主義行頭的世界,是如何被別人忽視甚至被當作笑話。在極不健康的環境裡面,主角Arthur縱使被欺壓,被嘲笑,甚至找不到生存的價值,他其實都仍然努力地生存。他至少有去見心理治療,願意去嘗試做一個Stand-Up Comedian。無奈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就只能看到其他人是如何把他打拷,最後走上做小丑的路。

 

"You don't listen, do you?"

一個被世界忽視的人,是很難向其他人敞開心扉的。對Arthur來說,無論我做任何事,說的都是真話也好,最後冇人會相信我同認同我。Arthur想做棟篤笑,他母親第一句就是質疑:「搞棟篤笑的人不是要很幽默的嗎?」;老闆問他為何沒有交還廣告牌,還懷疑他是否偷了廣告牌。Arthur說廣告牌被街童搶了,老闆不信。

「有什麼人會偷廣告牌?」

「那我為何會想偷廣告牌?」

「我怎知道?這年頭好多人做事都沒有原因。」

《共產黨宣言-共產黨預言》(書評)

「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吧!」是馬、恩兩人在《宣言》中最後的吶喊,也是蘇聯和東德的國家格言。也許有人會問:「蘇聯已解體、東西德已統一,看《共產黨宣言》還有什麼用?」

小弟認為他的理念已經趕不上歷史進程,畢竟這是1848年發表的政治文件,那時哪有這麼多種意識形態?所以它與其說是宣言,不如說是預言。馬克思預言資本階級將會被無產階級推翻並由共產社會取代,但現今卻以大部分國家返回資本主義統治證明了暫時的失敗。但並不代表沒有價值,現今還需閱讀的原因在於細看它對資本主義缺點所作出的預言。

大家也許在讀通識、生活與社會科(或新科目)時,都會學過香港的堅尼系數一直超過警戒線,這些都是在資本主義世界在全球化底下不爭的問題的一部分。《宣言》裏有一句話:「過去中產階級的下層……全數都慢慢沉淪為無產階級。」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底下因社會資源分配不平均,導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和階級兩極化的現象加速惡化。經濟學裏有個名詞叫「M型社會(M-shaped Society)」小弟認為這形容得非常貼切。

《吶喊-筆端力挽狂瀾倒》(書評)

魯迅,眾所周知是白話文小說寫作的先驅,《吶喊》作為如封面所說是「新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其文學價值絕對是不能否認亦不應否認的。但我稍嫌這論証太過空泛,我認為魯迅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一針見血地揭穿中國人的陋習,或狠狠地將中國社會當時的樣貌用文字勾勒出來。

鲁迅文学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魯迅(來源:維基百科)

看畢全著,我認為最符合我口味的有兩篇:《狂人日記》和《藥》。先從《狂人日記》著手,其第一段居然以文言文書寫,並寫主角患有「迫害狂」。試想想,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豈會用文言文書寫?這不是非常矛盾嗎?而當時精神病在民智未開下,人們怎會接受到?第一段先給了我一個震撼彈。

其他段我不再拖泥帶水,不如輕輕帶過:主角由抗拒、懼怕吃人,變得想吃人但想被吃的忐忑心態,最後發現可能被殺的便是自己,他才開始醒覺……

《正義者-捨眾生,取何義?》(書評)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所作的詩句。這除了名留千古、轟動世界外,這還概括了近世紀的革命活動,和革命者的心境。而本書主角卡利亞耶夫正正將此演繹得淋漓盡致,他為遠大的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實在令人欽敬。

《正義者》此書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執筆,其以俄國革命為藍本,按史實人物所寫出的戲劇。故事主要講述革命者欲炸死大公以推翻暴政,卻因特別原因未能成事。雖最後成功,主角卻因而被捕。儘管其他官員力挽狂瀾,希望主角懺悔自己以獲得赦免,但主角名言拒絕,最後主角慷慨就義。

俄國革命(來源:wikipedia)

 

在開始分析前,容我引用作者的觀點:此書不是歷史劇,只是將史實迫真還原出來。而主角是真有其人,目的是表達出作者對其的敬佩及尊重。因此我認為我們無須對情節進行考證,只需領略箇中精神、含意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