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魔都上海:膚淺的會議旅行

飛機即將降落浦東機場,我從機窗下鳥瞰陸地,燈火燦燦。沒有微信,沒有支付寶,只結匯了少量RMB現金,就這樣來到上海。

扣除機場巴士、地鐵卡儲值,與抵達當晚的旅館房租跟押金,旅費所剩無幾。等著次日退房之後,把押金取回,與參加工作坊將會拿到的一筆出席費,支應在上海六天的開銷。

 photo by Cathy Tsai

兩天的會期,主辦單位招待的,盡是大魚大肉的宴席,與會師長們啖著正值季節的陽澄湖大閘蟹,我卻一隻都沒吃。席間的應付性的寒暄社交,與不斷端上桌的菜餚,撐爆的只有腦袋與眼睛,至於生理上的,則空虛了兩天。

從晚宴脫身而出,走回燕園賓館的路上,買了小店家的上海生煎包與水果,回房配著鳳凰衛視裡的黃子佼與戴佩妮,才覺得有確實吃過一餐。

《吶喊-筆端力挽狂瀾倒》(書評)

魯迅,眾所周知是白話文小說寫作的先驅,《吶喊》作為如封面所說是「新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其文學價值絕對是不能否認亦不應否認的。但我稍嫌這論証太過空泛,我認為魯迅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一針見血地揭穿中國人的陋習,或狠狠地將中國社會當時的樣貌用文字勾勒出來。

鲁迅文学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魯迅(來源:維基百科)

看畢全著,我認為最符合我口味的有兩篇:《狂人日記》和《藥》。先從《狂人日記》著手,其第一段居然以文言文書寫,並寫主角患有「迫害狂」。試想想,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豈會用文言文書寫?這不是非常矛盾嗎?而當時精神病在民智未開下,人們怎會接受到?第一段先給了我一個震撼彈。

其他段我不再拖泥帶水,不如輕輕帶過:主角由抗拒、懼怕吃人,變得想吃人但想被吃的忐忑心態,最後發現可能被殺的便是自己,他才開始醒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