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JOKER》有感

在《JOKER》剛上映的時候筆者已經看了一次,到最近Netflix把這部電影再度上架,令我可以再很認真的去看一次。

這部電影很詳細描繪出一個貧窮的情緒病人,在一個資本主義行頭的世界,是如何被別人忽視甚至被當作笑話。在極不健康的環境裡面,主角Arthur縱使被欺壓,被嘲笑,甚至找不到生存的價值,他其實都仍然努力地生存。他至少有去見心理治療,願意去嘗試做一個Stand-Up Comedian。無奈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就只能看到其他人是如何把他打拷,最後走上做小丑的路。

 

"You don't listen, do you?"

一個被世界忽視的人,是很難向其他人敞開心扉的。對Arthur來說,無論我做任何事,說的都是真話也好,最後冇人會相信我同認同我。Arthur想做棟篤笑,他母親第一句就是質疑:「搞棟篤笑的人不是要很幽默的嗎?」;老闆問他為何沒有交還廣告牌,還懷疑他是否偷了廣告牌。Arthur說廣告牌被街童搶了,老闆不信。

「有什麼人會偷廣告牌?」

「那我為何會想偷廣告牌?」

「我怎知道?這年頭好多人做事都沒有原因。」

在外在的世界固然如此,在一個本應可以暢所欲言的心理輔導入面,輔導者也沒有給予一絲任何人性的安慰。望住Arthur的筆記,輔導者也沒有看出任何的信息,明明Arthur一開始已經說明這本書是用來紀錄笑話,但內裡其實很多都是關於他的人生,都是他被人否定的話句。換言之,他覺得自己人生就是笑話。當輔導者問他覺得溝通有沒有用,Arthur說他認為藥物治療比較好。其實溝通並不是沒用,只是他已經不想再說給一個不懂他的人了。

 

快樂的自我實現?

Arthur每經歷一次重大的事件﹝通常都是放開壓抑後殺了其他人﹞,他都會興奮地跳舞。他覺得自己解開了束縛,並為此感到快樂。看到這刻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想法 ─ 如果一個人的ideal self在道德上並不容許,他是否永遠也不容許做一個他想做的人?但我們憑什麼去禁止一個人去達成自我?因為他的道德並不正確?但我們又憑什麼去否定他的道德?

當然,以上種種其實都沒有答案,又或者所有答案都是答案。而在筆者看來,Arthur自我實現的目標並不在殺人,而是存在和追求公平。

在輔導入面Arthur說過自己從未被任何人留意,所以他都懷疑自己的存在。殺了那三個華爾街渣男後,他發現很多人都在留意他,雖然並不是認可他殺人,但這卻是他存在的證據。同時他亦因此了解到社會所有人的虛偽:一個人的存在價值不是因為這個人,而是用金錢、權力、地位堆砌出來的這個人。所以Thomas Wayne雖然跟那三個人互不相識,卻可以說他們教育很好,品性善良。而Arthur?他只是一個怪人,一個會無端端大笑,毫無幽默感但卻上台獻醜的人。沒有人會為他這種人而花心機,這種人是沒救的了。所以Arthur會出現在Murray's Show,就是要當著所有人面前指罵他們假仁假義 - “If it was me dying on the sidewalk, you'd walk right over me!”

然則,Arthur的快樂在筆者看來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由於要解開壓抑,他把所有關係都斬斷了,就連那個唯一對他好的侏儒同事都趕走;他對殺人感到麻木,甚至不怕殺死自己。簡單來說,他是把重心只放在自己身上,身陷著一種虛無的狀態。故此,筆者認為Arthur以為自己在自我實現,但卻同時走進虛無,因為他已經不知自己的生存意義是什麼了。

本文由作者【Tyler】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An ordinary person who want to be better day by day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