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碎言碎文加碎語

碰到不理智的人是很可怕的事,8月中的星期一快中午時,剛好站在門口交代明天記者採訪事項。

看到警衛的老婆探頭探腦,揮手叫我出去,心想要交代門口用路安全,畢竟是警衛老婆。

她忽然大罵,叫我不要跟她老公說(早)(再見)任何話都不要說,昨晚我害他們夫妻吵架,又罵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話。

當下很傻眼,面前這位婦人眼看155公分體重頂多30公斤,連走路都有問題了,還自以為她在捍衛自己的權益,亂誤會一通,病的不輕,真的很同情她。

怕她糾纏或是到櫃檯大罵,這樣就無止盡,畢竟櫃台也是我負責管理,只好連聲跟她道歉安撫她高漲的情緒。結果她罵得更難聽。我閉口不回她感到無趣後才離開。

事後一堆人跑來問我她幹麼?簡單說明後,社區清潔回收的大姊,目測也快70歲了說:「這女人病得很重!到處跟人家吵架,到處搬家,很會吃醋,我也不敢跟警衛打招呼」。

跟同組同仁說這件事,有位同仁說:都會跟保全聊天,問他為什麼瘦了,還送禮物給對方,就是習慣打個招呼。等下班還要聊他老婆罵我這件事。

我跟他說麻煩一下,不要再去打招呼了,就算警衛死在路上都不關你的事,不要引發誤會。

我真的覺得受到冤屈阿,事後有道歉,因為自己對同仁語氣也不好。

不要害怕在文字中迷失——加拿大當代詩人安.卡森

本文為453期《聯合文學》雜誌邀稿,刊出於七月號當代大師專欄。

雜誌購買連結:https://reurl.cc/LmE8oL

前言:

安.卡森(Anne Carson),1950年生於多倫多,是加拿大重要的文壇詩人。代表作是《紅的自傳》(Autobiography of Red)和《丈夫之美》(The Beauty of the Husband),是首位獲得艾略特詩歌獎的女詩人和兩次獲得格里芬詩歌獎的作家,並為諾貝爾文學獎近年熱門的候選人。她也是教授、翻譯和研究古希臘文學的學者。第一部著作《愛慾,甜蜜的痛苦》(Eros the Bittersweet)是她研究古希臘女詩人莎芙(Sappho)的博士論文,在古典文學界有重要的影響,也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近年的著作有《夜》(Nox)、《紅色檔案>》(Red Doc>)、《浮》(Float)。

獨立書店是一種浪漫的存在,還是一款老派的懷念

吃飽穿暖、豐衣足食後,往往開始講究生活品質; 但,什麼才是有品質的生活呢?或許 lifestyle 足以詮釋。假期最後一天的午後,天陰雲沈稻風拂面,鄉居村活滿室書香。我在稻田邊的小書店裡,享受難得一派輕鬆的悠哉日常。

 

我心目中的 TOP 1 書店,終於重返人間,可喜可賀。當時《晴耕雨讀小書院》舊址宣布即將中止營業前,很巧合的帶著妻小去了一趟,訝異聽聞這感傷的消息,雖然捨不得它的慘澹現實,但也只能衷心期待明天會更好。

走過秋風冬月的季節,經歷春雷夏雨的更迭,改裝後充滿人文風情的農舍,一座稻田裡的書店2.0版本,再次異地重新開張。門前庭院依然綠草如茵,周遭環境自然閒適,走進書店新址,幸福的興奮滿溢於胸,室內空間的規劃更勝以往,入座需有最低消費好保障店家基本營收,書架上塞滿精選出版社的新舊作品,似乎紛紛對我拋出媚眼,小農商品、風情明信片、特色小物,一如往常前來的習慣,下架書籍不過舉手之勞。

路上的光

//有時候,前方的道路並不明確。
我們的心靈陰霾片片,困惑重重。
我們無法肯定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無法確定將來會怎麼樣,
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前進。//

人生中總有些時候會問:前面的路該怎樣走?無論安定,還是冒險,心裡都很想快點找到方向,卻總是看不到下一步該怎樣走。心裡充滿著焦急,同時卻又很迷失。

幾年前,我離開了一間廣告的設計公司,獨個在台北旅行。有一晚臨睡前,當靜下來觸摸自己的內心,心裡的㥬惶和焦急都湧上心頭。那時還有最後幾天就即將就要回港,即將就要重新面對不能逃避的前路問題。那時既不想重返過去的工作、模式,又不知道該怎樣走。

//這時候就該停下來尋求指引,
好好休息一下。
放下恐懼,等待。
感受困惑和混亂,然後放下。
道路會自己顯現,
下一步也會清楚浮現。//

那一晚,我向上帝分享我真實的感受。在分享的過程中,我跟自己有更深的連結。也感受到上帝在聆聽我的分享,明白我的處境和感受。然後上帝對我說:「今天晚上我就要來牽起妳的手,帶領妳。只要相信和等候,妳並不是一個人去面對的。」禱告後我多了一份安心,也放下了當時的苦惱。

//我們不必現在就得知道,

青春第二課

-
青春第二課
What is the full meaning of youth?
-
青春,到底是什麼?

是陽光燦爛的午後、是又愛又恨的同桌、是無限輪迴的考卷,還是偷偷交會後又馬上閃躲的眼神?
-
我想,這些總在有意無意中形塑著我們的青春年華,在那樣能夠勇敢、能夠義無反顧的歲月裡,橫衝直撞似乎也不算壞事吧。

作為「少年少女」和「意義上大人」間的階段,青春於某些人來說,象徵著思想的成熟,心靈的富足;或許不如表面的正面形象,青春也能成為某些人的夢魘與地獄。
-
如同阿德勒所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未來的發展很容易被年少時的經驗所影響,好的是養分,不好的是疤痕,但不可否認的,它們都切切實實的陪著我們走過了這段獨有的時光啊。
-
以多個短篇故事組成「青春第二課」這本書,王溢嘉老師的文字雖樸實無華,卻總能帶給我歲月靜好的悠閒。

那些如今功成名就的人們,他們的青春又是如何呢?

或許這其中的某個人,就如同我們一樣曾迷茫、質疑、不自信,那關鍵的轉捩點是什麼,希望大家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共鳴,也盼望它能帶給你一點溫暖與力量。

被討厭的勇氣ll

【 被討厭的勇氣ll 】

幸福是什麼?
怎麼獲得所謂的幸福?

看似簡單卻又不知所措
而對於愛也是迷迷糊糊
也許是不懂的怎麼去愛
或者懷疑自己被愛的價值所在
而害怕、膽怯、將就、也逃避著。

而愛也使人著迷,讓人幸福
讓人能夠臉上充滿笑容
這樣的感覺多麼美好,多麼嚮往
卻因為淪陷,因為不理解而滿身傷痕
而迷失了自我,也忘了自己是誰。

————————————

所謂的愛
並不是純真又自然
對人類而言的愛,既不是命運安排,也不是自然發生,而是基於個人的意願而發生,了解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
而所謂的自立,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愛是自立
先從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他人
信任自己,才能去信任他人。
而你夠愛自己嗎?

————————————

而對於愛情的愛
則是雙方互相的共同課題
人生主詞將由我或你
變成更高位階的『 我們 』
不是單方面,也不是淪陷。

婚姻也始終不是終點,而是愛的起點
考驗著彼此是否繼續下去的勇氣。

可憐天下父母心 《孩子轉運站》(Broker)

是裕枝和仍然是是裕枝和;韓國電影;演員陣容有IU、新科康城影帝宋康昊、裴斗娜;綜合以上元素,《孩子轉運站》(Broker)仍然可以感動我,人性是可以充滿光輝,人之初仍可以性本善。但若果同樣劇本交由朴贊郁或奉俊昊手上,可能在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可以狠下殺手,拍成了另一齣驚世駭俗的黑色電影。 

無法可修飾的幾對手 《誰和誰共母》(Parallel Mothers)

「奇情」— 好像是形容西班牙國寶級導演Pedro Almodovar最貼切的形容詞。由《論盡我阿媽》(All About My Mother)、《對她有話兒》(Talk To Her)開始,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變性人、同性戀、各種不同的崎戀,絕不避忌。廿幾年前來說,Almodovar的確行得好前。

《誰和誰共母》的主線講述兩個單親媽媽分娩前在醫院萍水相逢,後來發現醫院調亂了兩人的嬰兒;另一方面,主角Janis(Penélope Cruz飾)家族祖父輩牽涉西班牙內戰歷史,她請求考古學家男友發掘埋葬祖先的亂葬崗,希望查找被遺忘的歷史。

無定向喪心病狂 《肉罷不能》(Some Like It Rare)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喜劇,就是悲劇加上時間」,真正的幽默,往往建築在痛苦之上。法國電影《肉罷不能》(Some like it Rare)絕對是套三級的瘋狂血腥喜劇。 如今世代的荒謬得像一套悲劇,白左和素食L的偽善就是一套喜劇。

短,是《肉罷不能》最大優點,片長88分鐘,劇情也不怕劇透。肉檔店主夫婦面對中年危機,因一次意外,殺死一個素食示威者,本來想最就手的方法將屍體磨成肉醬,當鮮伕出售毀屍滅跡,誰不知人肉火腿在誤打誤撞之下竟成為肉檔的招牌貨,店主夫婦亦因而踏上成為連環殺手的不歸路。要形容電影,似法文的《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飽》,另外多了一份抵死輕快。

你情願變得 聰明而不衝動嗎? 《世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村上春樹《舞!舞!舞!》//

很奇怪,在看《世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時,不斷想起村上春樹,成長究竟是一個過程,還是一剎那的事,沒有人能清楚講明。只有深刻的經歷過,才能真切的體會。成長的那一份孤獨及迷惘,入心入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