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

我城書店相繼倒閉的啟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逛書店的習慣?

 

作為一個愛書人,我每週幾乎都會逛兩至三次書局,光是瀏覽一排排書架上的書,已讓我有療愈感。揭揭不同書籍,已能讓我減壓!
 

近日,得知一些獨立書局經營困難,相繼結業,作為愛書之人真的倍感唏噓。
 

在香港經營書店書室實非易事,租金昂貴,燈油火蠟,再加上職員薪資等,小本經營的獨立書店尤其舉步為艱。

 

書店豈止是一盤生意

 

在資訊發達的年代,智能電話、電腦成為日常生活的主流,速食文化流行,愈來愈少人會靜下來細讀書本。《書店日常》作者周家盈說得好,「書店,不止是一門生意,在書籍買賣之間,是一種精神交流」

 

周嘉盈走訪全香港的獨立書店,訪問這些小本經營者如何營運漸漸被人遺忘的書店。不難發現,不少經營者除了是愛書之人外,多數對書都有一份執着。而且,大部分的經營者皆重人情,希望書籍文化得以傳承之餘,也能延續人情。

 

獨立書店重人情

 

獨立書店是一種浪漫的存在,還是一款老派的懷念

吃飽穿暖、豐衣足食後,往往開始講究生活品質; 但,什麼才是有品質的生活呢?或許 lifestyle 足以詮釋。假期最後一天的午後,天陰雲沈稻風拂面,鄉居村活滿室書香。我在稻田邊的小書店裡,享受難得一派輕鬆的悠哉日常。

 

我心目中的 TOP 1 書店,終於重返人間,可喜可賀。當時《晴耕雨讀小書院》舊址宣布即將中止營業前,很巧合的帶著妻小去了一趟,訝異聽聞這感傷的消息,雖然捨不得它的慘澹現實,但也只能衷心期待明天會更好。

走過秋風冬月的季節,經歷春雷夏雨的更迭,改裝後充滿人文風情的農舍,一座稻田裡的書店2.0版本,再次異地重新開張。門前庭院依然綠草如茵,周遭環境自然閒適,走進書店新址,幸福的興奮滿溢於胸,室內空間的規劃更勝以往,入座需有最低消費好保障店家基本營收,書架上塞滿精選出版社的新舊作品,似乎紛紛對我拋出媚眼,小農商品、風情明信片、特色小物,一如往常前來的習慣,下架書籍不過舉手之勞。

雙11折扣戰的思索與解方:為什麼我依然覺得獨立書店有存在的必要!

這次1111的折扣戰,由momo挑起戰火,博客來也速速跟上,隨之而來的是出版社與各小書店在11/11串聯歇業。這也意外掀起一波久違的關於「書」的討論。

網路電商雙11大打書籍折扣戰,獨立書店串連歇業一天籲「別將文化商品當禁臠」

各色各類意見可謂五花八門。有支持書店的,說書是文化業,不能任由折扣折騰,然後沒落;也有許多批評,說書店、出版社是巨嬰,空有理想不思改進,只會向消費者情緒勒索,和政府吵糖吃。不知道你是站在哪一邊的呢?

網路上觀點紛亂,許多人提出各種出版社、書店經營困難的原因,也有許多人試圖給出解方。這篇文章想從文字是否沒落、實體書是否過時、書店是否有存在價值來探討,並嘗試梳理目前看到的各類方案,進而導出為什麼我依然鍾情獨立書店,認為它們的存在是必要的。

《開店指難》:第一次開獨立書店就上手?

近日來書市最大的風波,莫過於1111折扣戰了。外頭炒得熱鬧,而我倒是靜靜地想起了《開店指難》這本小書。於是趁勢,又把它翻來讀賞了一遍。

想當初是在三餘買下此書的。說來湊巧,1111的歇業活動,最初也是在三餘臉書看到的。老實說,看到的當下,真是心跳停了一拍,再來便是懊悔沒多光顧。縱使之後發現只是虛驚一場,依舊餘悸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