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瀧來長知識/UNIT 1】IG原來可以自訂主題排序嗎!?

 

其實INSTAGRAM導覽功能(Guides)早在2020年底

就已經開放進行使用了

但是瀧先生發現身邊的人沒什麼人注意到這個功能

特此趕緊出個特別企劃來告知

【瀧來學行銷/UNIT 4】我真的也能靠社群獲利嗎?

真的能靠經營社群獲利嗎?

答案是「可以」

 

但首先經營者得要知道「社群經營」的定位

我們來談談何謂「社群六三四(6大主題/3大要素/4大導向)」

 

「主題」影響「要素」與「受眾」

而「導向」則關係著「與粉絲的收益互動」

 

——

 

經營社群的「六大主題」

 

・美食撰記|餐廳、品嚐、美食撰寫 etc.

・衣著穿搭|穿搭、服飾、精品搭配 etc.

・住所推薦|國家、景點、飯店介紹 etc.

・身體力行|運動、健身、健康提倡 etc.

・知識教育|行銷、時事、媒體佈告 etc.

・同樂分享|繪圖、梗圖、影片精選 etc.

 

——

 

經營社群的「三大要素」

 

・排版美感|視覺、排版、美感呈現

【瀧來學行銷/UNIT 3】美感・題材・行銷 哪個重要?

在剛定位社群粉專的時候

很常會出現這個疑惑

也可能在發佈幾篇文章以後

漸漸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

這全部都是因為「成效不如預期」

 

為什麼粉絲無法上漲?

為什麼沒有什麼人跟我互動?

 

然後開始覺得經營粉專好麻煩好累

認為又沒有人在意我分享的事情

我是不是不適合經營社群

 

——

 

那麼

 

・排版/視覺美感

・題材/切入的層面或呈現的方式

・行銷/指的是廣告轉換率,粉絲人數的提升及實際接觸進行「消費」的狀態

 

到底哪個重要?

 

其實重點是根據你的經營主題

聽起來好像有說跟沒說一樣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成為美食部落客最主要的關鍵在於

「美感排版」及「文筆」

・將美食拍的很美味的樣子

【瀧來學行銷/UNIT 2】要怎麼開始經營社群

老話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不先了解要經營的地域

就無法善用其特質展現你的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以年齡層排列

(先哭一波沒想到用的社群軟體已成為老人象徵)

 

1 )TIKTOK/短影片為主/主使用者——30歲

2 )INSTAGRAM/圖片為主/主使用者18—34歲

3 )FACEBOOK/文字為主/主使用者30—49歲

 

我們在經營社群的時候

除了因應性質去佈告相對的呈現方式(文字、圖片、影片)外

也應該了解該社群使用的年齡層

而調整我們的內容程度與說話口吻

以更貼近觀看的受眾進而增加互動率

 

——

 

🪄瀧來道相報

 

大家知道FACEBOOK已經推出新功能

叫做「FACEBOOK REELS」嗎?

 

他是要和TIKTOK正面硬戰所開發的短影片功能

讓每一個臉書使用者都可以成為創作者

【瀧來學行銷/UNIT 1】我只是一般人需要經營社群嗎?

UNIT 1

經營社群不是單純的曝光自己所有日常生活

而是要透過篩選性地發文

將自己營造出一個你想要呈現的狀態


 

「可是我只是一般人為什麼需要經營社群?」

:當然需要!

 

—————

 

透過經營社群大致的列出五個重點

 

1 )日常紀錄

2 )關注話題時事

當然生活日常的紀錄與藉由社群來關注時事

這個是一個非常COMMON SENSE的認知


 

3 )強化社交鏈

直至2020年的調查

臺灣社群軟體的普及率已經高達了80.1%

不使用社群軟體也被視為落伍的象徵

透過使用社群也能作為社交鏈強化的一個作用


 

4 )培養行銷思維

藉由發佈貼文

你會越來越學習到你該如何操作口吻或是內容

而達到話題以及關注感的同時

《獨立思考-新形勢·新思維》(書評)

還記得在開學不久,我的班主任就在埋怨我們班同學說話沒有邏輯並不愛思考。我們理科人,邏輯理性正正就是我們的特徵。被班主任這樣調侃,相信班上的人沒有一個好受。他把一句論語的句子掛在口邊:「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剖白了他的教學宗旨就是要我們從極其難的數學題中多思考,在未來文憑試才可得心應手。 尤其我們有必修數學、延伸數學【包括微積分】、物理這些極度需要運算的科目,沒有一點思考的能力絕對不能在此生存 。可惜又有幾多人明白他的苦心呢?

也許是這個教育制度令香港學生變得不愛思考,他們只愛從背誦中學習到知識。但從上述我老師的例子便可知道學習和思考就像孿生兄弟般缺一不可。思維教育是何其重要和迫切,然而這簡單一個道理怎麼不看透?這本書正正教懂我、提醒我做人要有新思維、大家需要有新思維、現今世代更需要新思維。

我有幸能獲得此書的初版,作者在2014年已經提倡思維教育可算是走得很前。作者提倡的新思維有四部分,我粗略把他分為兩大類: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理性包括評斷和邏輯,感性則是表達和創意。作者在這四種思維都有獨特的見解,容我繼續娓娓道來。

學會接受失敗

在青蔥歲月中,學生不應該是無憂無慮地玩樂嗎?最近中小學生輕生的消息不斷,年紀最輕的只有八歲。令人憂心忡忡的是我們無法改變嗎?有些人說是因為教育制度底下面對很多壓力,學生無法接受失敗。這到底是教育出現了問題?是家長?是社會?是文化?還是巧合?

 

思考時腦中浮現了一道畫面,電視上嚷著:「算啦,比賽攞第二同攞第尾無乜分別,我班𡃁仔無想做「一哥」的心態。」這句來自香港著名的籃球教練,當時他正向學生們作賽後檢討。在香港的文化充滿競爭,渴求成功,成為第一名。不論在學業、體育、音樂、工作等,我們都渴求勝利。若輸了比賽、失去第一就失去價值。為什麼我們這麼害怕失敗,失敗真的這麼可怕嗎?

 

香港人都可以讀加拿大公立中學

送子女到外國留學是一項非常大的投資,加拿大的留學費用較其他熱門留學國家低,很多家庭都較能接受。即使小朋友從中學就開始到當地升學,負擔亦比英、美、澳等地輕。

加拿大的高中以公立學校為主,經費都是由加拿大政府資助;由於公立學校不用擔心經費不足的問題,不少學校都會注重提升教育質素,包括改善教育質量、學校環境、聘請優質的教職員等。而且公立學校的課程都由各省及各校區直接制定,因此課程亦較為統一。相反,私立高中在制定課程時彈性較高,有些學校會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有些則會針對升讀名牌大學編制密集課程。但不少私立學校以錄取國際學生為主,所以學生較易接觸到來自相同國家的同學,對於希望到純英語環境讀書的學生未必是最好的選擇。私立學校良莠不齊,素質差別較大,所以建議家長選擇時多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