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閱讀《刺蝟法則》掌握組織中人際關係界線

刺蝟法則是什麼

刺蝟法則是在說刺蝟的生物天性,在寒冷的天氣中,刺蝟為了要互相取暖而緊靠在一起,卻又因為彼此身上的刺痛讓牠們分開。太近會刺痛,太遠又會冷,在不斷地掙扎中,最後終於找到一個不會冷又不會痛的適當距離。將刺蝟法則運用在人際關係中就是心理距離效應,在組織管理中,領導者與夥伴建立下的關係,與夥伴保持適當的親密關係,但又不跨界。同時也是因為有一定的距離與關係界線,才好執行管理與規定。

photo on Unsplash by Sierra NiCole Narvaeth

 

將嫉妒轉化為動力

嫉妒也可能會引發後續的負向行為,如同當一個人長時間都受到忽視,嫉妒自己的同事,那麼當這個備受嫉妒的同事發生錯誤時,也不會有人提醒以及幫助他,便在組織中產生扯後腿的結果。

《人慈》你相信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人慈》 帶給我對於人性以及先前學到心理學著名實驗的全新觀點,面對危險或是犯罪行為,便會思考真的人性本善嗎。然而這本書依然相信人的本質是善良而且會做出友善的行為,只是受到其他刺激或是外界因素而變得不人慈。

史丹佛大學監獄實驗

監獄實驗將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獄卒,一組犯人,在實驗的過程中獄卒對犯人口語辱罵甚至是暴力行為,讓犯人身心俱疲,在實驗的中途就選擇提前結束,這場實驗幾乎在每個心理學的教科書甚至是科普文章上都會出現,實驗的結果也代表著當人們被賦予身份權力的象徵將會表現出極端的行為。

但當這場實驗有其他學者也想複製,在英國的實境節目中,也以相同的角色分配,卻發現獄卒跟犯人之間並沒有像先前史丹佛大學所做的結果,而是雙方相處的和樂融融,還一起坐下來討論民主制度。這場實境秀最後則是因為太無聊提前結束。

兩場實驗最大的不同是有沒有下指導,在史丹佛大學大學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獄卒要嚴厲對待犯人,就算他們不願意。而在英國的實境秀則是讓參與者自由發揮。實驗的事實其實大家都對於被賦予新的身份感到很不自在,提議能提早結束,甚至是獄卒與犯人間會互相照顧。

《離線練習》閱讀心得


2010年初期在社群網絡經營自媒體,
贏得關注、並改變自己人生。

2017年決定與網路保持距離,
隔年完全退出社群網路服務(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開頭看到這段文字,
讓我非常好奇,
嘗過社群紅利的網紅,
為什麼會願意退出長時間經營的網路自媒體呢?

過去累積的人脈連結怎麼辦?
許多粉絲的期待又怎麼辦?
少了經營網路這塊重心,
作者的時間又用到哪裡去了呢?

本書核心的重點是藉由「不連結」,
進而「連結」到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我自己是覺得完全退出SNS好可惜,
但減少SNS的使用時間,
轉化去做其他重要的事情,
這點倒是可以好好學習。

▌斷捨離SNS
作者這麼做的三個理由
1.自由時間變少了
電腦或手機上網的時間,
每天平均達五至六小時。

《聚眾商機》閱讀心得(3/3)

這本書蠻適合想打造互動社團的人參考,
有時候起心動念做一件事你真的想做的事,
反而有可能創造出互動性強的社團。

這本書每一步的最後幾頁,
都有統整該步驟的重點,
能讓你快速吸收重點。

如果你的時間少之又少,
可以直接參考附錄,
將每個步驟的核心關鍵都摘錄於此。

但這本書真正有價值的是提供很多從零開始,
慢慢茁壯的大社群,
有在市中心固定慢跑的跑步社群,
有設計師、藝術家揪團組成的女子籃球社,
有因為觀賞雲朵而建立起的「賞雲協會」,

當你已經建立起有一定規模的社群,
下一個步驟就是傳遞火把,
培育更多具有影響力的夥伴。

擴大影響:和夥伴一起成長。
你想要建立高互動的社群,
一定要想辦法讓社群的夥伴逐漸茁壯,
責任分配→承擔責任→
強化能力→慶祝成功。
讓社群不是單人為王,
而是大家都是社群的重要分子。

【閱讀】好書推薦:《用大腦喜歡的方式「1人學習」:運用腦科學原理x掌握五大原則,制霸考場、錄取公職、順利考取證照的速效讀書法》心得

非常開心有機會抽中《用大腦喜歡的方式「1人學習」:運用腦科學原理x掌握五

大原則,制霸考場、錄取公職、順利考取證照的速效讀書法》這本好書。 身為獨生女的我,還蠻習慣很多事情自己來,所以在社團看到這本書的推廣抽書,就特別感興趣,走過求學階段的我,好奇過去的我是不是少學了什麼方法?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更精進自己日後的進修。 意外地發現:書中對於學習方法的指引並不複雜,甚至都是平常我們會做的事情,但我們未曾領略可以將之連結,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接納自己的獨特之處《高敏感是種天賦 2》讀後感

會想寫這個主題,並不是要把自己劃分或分類為某一族群。

最主要是因為,當初在接觸這些概念的時候,覺得獲得療癒的感覺。那個療癒感來自一直感受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那個差異,終於被用文字與證實過的研究理論好好的說了出來,替自己一直覺得苦惱或是感到不適應社會的部分找到了解答。

 

並不是自己有問題,而是世上真的有這類特質的人存在

青少年時期,自己一直以來不管是被長輩、被同儕也好,一直會被說「是你想太多、你太敏感、你不要自作多情」等等,聽了總是讓我陷入極度的自我懷疑,為什麼只有我有感覺到這件事,其他人都不覺得?難道我的感覺是錯誤的嗎?這種自我懷疑讓我陷入某種不信心。我開始不敢再相信自己的感覺,開始依賴別人的想法去判斷。因為我覺得我的「感覺」不可靠。

不知不覺間,我開始想要依賴那些看起來很強勢、很有權威性、或是看起來很成功的人的行為準則去要求自己。但是長期把自已勉強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框框裡,是一件神經非常緊繃的事情。長期累積到了最後我只感到既挫折又憤怒,還有累到說不出話的疲憊。

《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一場幾近成功的追尋,是否會走向失控?

自AlphaGo在 2016 打敗棋王李世乭以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字眼相信大家早已不陌生。面對這個 AI 急速發展的時代,你對這「智慧」了解有多少呢?推薦這本《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帶你一探AI的崛起之路,思索「它」的可能與危險。

作者凱德.梅茲是《紐約時報》科技記者,長期深耕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書中他從「人」的角度出發,為讀者帶來一場精彩的AI演進簡史。取材嚴謹,敘事流暢,讀來暢快又引人深思。

我的構想不是寫此一科技,而是研發此一科技的人。

【閱讀】好書推薦:《成長勢能:做擅長的事,擴大影響力與能力變現》心得,一起成長

如果你在電視上看到一齣電視劇,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拍的?只要觀察劇中使用的手機就可以判斷了!

台劇《海豚灣戀人》大熱時,周邊商品應運而生,我還留著海豚手機吊飾。韓劇《天國的階梯》劇情講述女主角靜書視力漸失,她憑藉觸覺摸索折疊手機上的按鍵,而順利撥出電話。

時代更迭,人氣日本動畫《名偵探柯南》,也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等產品,曾經的手機吊飾,變成各式各樣的耳機塞。


我們還沒站穩腳步,世界已經進到下個階段。


我還記得中學時期的投稿是為了被刊登上某某副刊,轉瞬,多樣化的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在知識經濟的現今,在網路上蓬勃發展。


而我和這次要分享的好書《成長勢能:做擅長的事,擴大影響力與能力變現》的相遇,也是透過網路社群《我愛寫筆記》。本書作者任康磊,以平易近人的口吻,協助我們能夠在知識世代,找到立足點。


#找到自己

為什麼我選擇實體書?

閱讀此文章前,我有必要利益申報:我是實體小說作家,題目「為什麼我選擇實體書?」沒有硬銷之意,純粹藉此文章跟大家分享實體書的好處。

我從中學開始已有閱讀習慣,下課後到圖書館流連忘返的日子,還是歷歷在目。長大後稍微有點經濟能力,便到書店選購心頭好,日子有功,買下的書籍幾乎塞滿房子每一角落。隨著經年累月的閱讀,知識算是累積不少,煩惱也隨之累積起來。書籍的增長而蝸居空間不變,就算四壁添置大型書櫃,不到半年已然插針不下。直到智能手機橫空出世,一台掌心大小的機器,藏書量比圖書館更多;上網一搜,百科全書、史地、科學、哲學、語言文學、藝術等知識一應俱全;另外電子書日益普及,幾乎所有新書都與實體書同步出版,足不出戶便可買下心水書籍,的確是愛書人的福音。
 
實體書的兩個實體
然而,經過與電子書的短暫交往,我最終還是重投實體書懷抱,全因為它的兩個實體,實在令人愛不釋手。 

[閱讀心得]有別於怦然心動,更重要是找回自己~

有別於怦然心動,更重要是找回自己~

麻理惠以怦然心動整理術紅遍半邊天!我想你一定對於「留下令你心動的東西」這話不陌生。記得有一陣子看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也是清理了堆在倉庫裡的物品與衣物,那些看似會再使用到的東西,其實也只是放個心安罷了!

看完麻理惠的書籍後,我確實能執行斷捨離那些久放的物品與衣物。只不過我對於自然界能拾得的植材依舊存有囤積的慾望,於是我自己對這慾望產生了好奇,嘗試《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小印利用5W方法,往內心深處來探索自己,看見那個小時後家境不算富裕的家庭裡,媽媽得靠著省吃儉用一筆一筆地把錢存下來,讓我對於可以販賣賺錢的植材,存有特別有好感,有了覺察後,或許下次在看到滿地的松果或桃花心木時,能減少撿拾的慾望,或是真的上架把它賣出,而非堆放在角落發霉。

小印以「以終為始」,來訂定人生目標,問問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老實說一開始要弄懂自己想要的,是有其困難度,尤其在這五彩繽紛的社會中,到處充滿了誘惑,要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敲敲自己內心的門,並梳理內在,避免為買而買及為丟而丟。像我在購買時,最常問自己的一句話是「是想要還是需要?有無替代物品?」,往往多問個幾句,購買欲望也隨之減少。

探索與回到自己內心確實都是現代人所需的功課之一,終歸於你的心錨已定,相對的心靈、空間、時間與財富自由,願你我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