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

不只傷害沒聲音:《在車上》(2022)

 

 

《在車上》(Drive my car)(2022)


「就算人生再怎麼悽慘苛刻,我們也要一起活下去。」
 


如果故事的核心是「再怎麼樣深愛一個人,都不可能完全窺探對方的內心。」那麼家福這句台詞毋寧是凝視了它太久以後,才緩慢流下來的眼淚。
 


《在車上》的觀影體驗,對我來說是特別的:它對我而言像一趟漫長的潛水,前四十幾分鐘都還在適應水下的溫度,當畫面開始慢慢浮上演員的名單,所有的後座力才正要開始。

 

在濱口龍介這裡,〈雪哈拉沙德〉的八目鰻奇談,變成家福妻子在性愛之後,無意識脫口而出,一段來不及完結的故事;〈木野〉的名言,「我在該痛的時候,沒有好好去痛。」成為家福站在雪地崩頹的十二瀧町,唯一情緒崩潰的台詞。

〈Drive My Car〉的故事主體,則從車子本身的旅途,被擴充、轉譯成一座凝凍的海底隧道:在這條透明的隧道裡面,厚重的壁滲流著青藍的光,充斥寂寞者家福、家福音、高槻還有美紀沙的喃喃回音。

(關於海底隧道:讀者或可查挪威的洛達爾隧道,大抵就是那樣的感覺。)

【閱讀分享】關於虎年:讓我們一件鳥事接着一件鳥事的過

一個好的書名能讓人從書架的芸芸書海中取下來揭看,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是源自這個故事: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作業簿、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這本書集中談論如何寫小說,不寫小說的我覺得比較吸引的是作為暢銷書的作者對創作心路歷程的剖白,如何面對靈感乾涸、被退稿,又或友人的書比自己暢銷的嫉妒,相當具人性。

初稿很拙劣不要緊,因為「發現自己不是在寫甚麼,幫助你發現自己應該寫甚麼。」對於生命的許多「錯誤」決定,我們也應作如是觀。

回首過去,寫作一直作為我組織想法、表達心跡以及理解自己的工具。十年人事幾番新,惟有寫作,始終給予我最堅實的陪伴。

最近在這本書以及另一本書中重覆看到諾斯底派多馬福音這句話:

「你若將自己的內裡揭示出來,這揭示出來的會拯救你,你若不將自己的內裡揭示出來,你所不揭示出來的將會毁滅你。」

【日劇分享】最愛

【日劇】

年份:2021秋季 TBS 金10

名字:最愛 (最愛)

集數:10回

類型:懸疑

編劇:奥寺佐渡子、清水友佳子

出演:吉高由里子、松下洸平、井浦新 (ARATA)、高橋文哉、田中美奈實(田中みな実)、佐久間由衣、奥野瑛太、藥師丸博子(薬師丸ひろ子)、岡山天音、津田健次郎、光石研、酒向芳、朝井大智、水崎綾女、菅原健、金井成大

主題曲:宇多田光 (宇多田ヒカル) - 君に夢中

平均收視率:8.7%

官網:https://www.tbs.co.jp/saiai_tbs/

簡介:

製藥公司的美女社長真田梨央一天被卷入意外事件帶被警察帶走協助調查,從而勾起15年前的一連串事件。警方一天找到一具溺水屍體,梨央的青梅竹馬為現任警員宮崎大輝決定追查真相,卻發現15年間與梨央有關連的人都涉及案件,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隱瞞的事實,兇手一直未明,一件又一件的案件緊緊相連,各人的命運齒輪開始互相影響轉動,從而一發不可收拾。

⭐️

推薦:

近在咫尺的肩膀

有多少次 跟他肩碰肩坐在公車上

看著窗外的風景 一言不發

默契地給對方雖然共處但保持需要安靜的空間

互不吵嚷 或是嬉戲

因為我知道 這樣坐在他旁邊

已經是難得 卻又幸福的事

 

然而

 

這個近在咫尺 並排在旁的肩膀

區分了我們是朋友 還是戀人的關係

我不能衝動

詆圖觸碰到他的臨界點

很害怕我們連朋友之間

僅餘的距離都拉遠

 

到底又有多少次

要把自己的心意藏著

又忍住了多少次的衝動

 

其實

 

如果可以

還是很希望可以不顧一切的靠在他的肩膀上

就算他覺得莫名其妙

我也很想自私的

不用顧慮他的感受

 

然後

 

他下一秒的舉動

就是他把手緊緊搭在我的肩膀上

 

甚至

 

緊緊把我擁進他懷裡去

就算一秒也好

 

從不敢妄想可以跟他在一起

當個稱職的戀人

只求他需要我的時候

【原創文章】:《聖經裏的深水埗》

深水埗—是我誕生後;第一次淺嘗定居的安穩、第一次體驗教育的荒誕、第一次明白何謂愛的地方。沒有任何地方比這更懂更明白我。

人生首六年的時間都安居於此地,打後十五年雖肉身遷移,心仍「繫」於「深」。這地方也曾是我屬靈上的家,兩年前的一句說話,欣然使我決定離家出走,一走就是兩年。上星期,我再次踏足舊居,回憶如大洪水般湧入腦海。

四十天早已過去,渡鴉依舊掂記著陸地,在空中盤旋。而我心中的陸地,仍在被海水淹沒。

現在的深水埗沒有以往般單純。或許,是人變了。環境心理學提出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而深水埗這個地方,絕對能登上教科書。以往的難民聚居地,黃賭毒傳播地;現在的文青落腳地,藝文學集中地;一切是多麼的諷刺。

文章《交朋友》

「阿倩,你這樣是不行的,你要主動一點啊!」

 我的好友阿雲經常這麼說我,這也難怪,我在學校真的是連一個好朋友都沒有。

 這一年我剛升上中學,我本來是懷着期待的心情,我還在想像自己中學生活的青春。結果,現在的我想,一切都沒有可能了。

 開學都兩個月了,我真的連一個朋友也沒有。我曾經嘗試過主動認識同學的,但是失敗了。

 一開始我很著急,因為才過了一個小息而已,我發現大家已經有了自己的伴,只有我自己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忍受着無聊又尷尬的十五分鐘時間。

 我曾經踏出了一步,我用了我在小學認識朋友的方法,對一個看似文靜的女同學說:「我叫陳凱倩。你叫什麼名字?」

 她的回答很簡潔,她說:「張麗晞。」

 我很想逃走,真的很尷尬,但我走了只會讓我的臉變得更紅,我忍受着羞恥問道:「你的小學是什麼?」

 「xxxx會小學。」

 教室真靜啊……原本有這麼清靜的嗎?

 正當我腦中想着怎麼辦時,幸好一旁變得突然熱鬧的場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裝着感興趣地走過去看看。

 自始以後,我沒有再主動找別人談天。我小息的時候無所事事,不知道幹什麼好,只能看看書,好留住我最後一絲的尊嚴。從前臉皮厚得很的我,也在這幾天磨得只餘下一張紙。

【孟婆的生命教育3】你一生勞勞役役是為了什麼?——Mio (Happy Mio Life)

 【孟婆的生命教育3】你一生勞勞役役是為了什麼?——Mio (Happy Mio Life)

孟婆在熬湯,怡然自若,罕有地哼起歌來。

一位老人步履蹒跚走進孟婆屋,輕嘆道:「吾身心皆疲啊!」
孟婆側頭一看,繼續搞動手中湯羹,道「乏了就休息吧。」
老人嘆道:「人間尚有生意未成,樓宇未供,吾還可折返人間乎?」
孟婆笑道:「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汝暫看己身。」

 

老人低下頭,盯着自己飄浮的後腳跟。

 

孟婆輕笑:「何以奮鬥努力至深宵?」
老人突然激動說:「汝不老不死不滅,怎能體會人間疾苦?」
孟婆沒有生氣,反倒懶洋洋倚坐在大廳的大班椅上,道:「吾歷盡萬千,悟得及時行樂。」
老人驚問:「汝曾歷練過?」

人生的作家

    「每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家。」這句說話雖然看似意味深遠,但我卻覺得有些膚淺。

 

    我們自從出生以來,很多東西就已經被決定了。例如性別、種族、家庭背景、出生地等等。如果我們真的是「人生的作家」,我們是否應該有選擇以上情況的權利?很多時,我們總會覺得事與願違,凡事都不順心,而我們總是會被迫在那些「看似是選擇」的「選擇」中,「選擇」自己無可奈何的結果。但是,我並不希望人們因為這些無法改變的事而頹廢,我更希望人們能夠在有限的選擇中,樂於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人們的貪念,往往會使人沉淪,在一去不返的迷宮中徘徊。因為貪心,我們渴望更大的名利;因為貪心,我們不禁向世俗低頭;因為貪心,我們會希望改變那些「不可改變的事物」。就好比一條魚,妄想自己能在天上飛一樣可笑。在有限的選擇中,我們總是幻想著更多的選擇。「如果我是世界首富,我會如何生活呢?」與其渴望不勞而獲、沉淪於虛幻的「選擇」中,倒不如腳踏實地,努力「編寫人生」。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百萬公眾號操盤手的實戰寫作心法!

從去年八月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以來,默默地也過了九個多月。身邊有人問我怎麼堅持的,週週都產出?老實說,過程中的確少不了許多掙扎與自我懷疑,也是不斷調整,才漸漸地穩定下來。現在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餐,就開始打稿,規律地像鐘(美中不足的大概是下班時間不大規律…)。

而今天想聊的這本《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就深刻談了許多寫作時會遇到的坎。可說是深打我心,大有共鳴。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樣的新手作者,相信能從此書中得到許多啟發;如果你是還在觀望,不敢開始動筆的人,這本書也很適合作為開啟寫作之門的鑰匙。

此書的作者陳立飛,是百萬微信公眾號「Spenser」的創始人,可說是成功乘上自媒體起飛的代表人物。對所謂自媒體寫作生態有相當透徹的見解。

這篇文章,我會談談為什麼你應該開始寫;面對寫作,應該有怎樣麼準備態度;自媒體寫作,與過去傳統的寫作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要點要注意。

【為什麼你應該開始寫作】

首先來談為什麼要寫。了解的搖筆桿的價值,或許更能幫助躊躇的你提起筆來。書中提到兩點寫作的所能帶來的優勢:

寫了10篇部落格後,我學到的6件事!

我想,2020年做得最好的一個決定,就是開始寫讀書心得並公開發表!

從8月初,在部落格發表了第一篇閱讀心得《如何閱讀一本書》開始,沿途雖然小有波折,但總算也發表了10篇文章。做為一個幾無寫作經驗的新手,覺得是該做個紀錄,回顧一下這段過程,也就誕生了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