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同事之間絕不可能存在純友誼?

有人說:「同事之間絕不可能有純友誼的關係,否則只會對自己殘忍。」不知道讀者你們是否曾有這種經驗或感覺呢?由學生身份轉變為投身社會工作的人,從前的稱兄道弟,好姊妹要一生一世,這種種的純潔友誼的形容詞,在職場上又是否常常都適合呢?筆者也是一個過來人,由懂性開始,常常把友誼放在第一位。可是,殘酷現實的社會告訴你,這種思想只會帶到你在一個危險位置,因為在工作聯繫著大家的一種東西,它的名字叫做「利益」。


在校園裡,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家庭,雖有著不同的背景,但能夠維繫彼此間的關係,是來自不同的原因,例如有相似的性格,共同的興趣,數之不盡的話題等等,都把不同的同學連繫在一起,形成種種友誼的關係。曾經說到彼此要經天動地的朋友們,維持著這種關係的可能單單只是情感而已。可是,當眨眼間成為大人的你投身社會,於職場中的生態環境可大為不同,若果將建立友誼的過程想法及連繫方式直接套用在建立同事之間工作的關係上,總會令你經歷不同程度上的傷害。雖然如此,筆者並不是否定所有由同事合作關係發展到友誼的可能性,這樣觀點提出的目的在於想警惕初到職場的年輕人們,切記不要把工作關係單純當作朋友關係般看待。

【致職場內向者】請擁抱這樣的你,別活在他人的期待裡

❝ 許多人認為外向比較快樂,但你願意成為許多人的其中一人嗎?如果不是的話,那許多人認為該做的就與你無關。❞

你身邊有內向的朋友嗎?還是你也是個內向者呢?

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

抑或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你知道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嗎?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在忙碌了一天之後,外向者需要找一群朋友出外吃飯,從中恢復能量;內向者則是必須一個人靜靜地,不管是看書、泡澡或是發呆都好,只要是一個人,內向者就能好好充電,再繼續出發,這就是內外向的不同。

若你的另一半或朋友是內向者,請擁抱這樣的他們,試著了解他們並不是故意不合群,更多時候是他們認為一個人會比合群來得更在。

● ● ●

有個故事想和你分享:

【職場人際】馬屁精真討厭!除了不爽,你還可以這麼做

和大學同學小萱約在咖啡廳相聚,看著她愁眉苦臉地說了hi就坐著發呆,連最愛的焦糖瑪琪朵在眼前都無法抓住目光,我就知道「出事了~」

「我做了8年,從助理到高級專員到資深專員,我沒功勞也有苦勞,我主管竟然升一個只做了5年的馬屁精!他比我資淺現在的職位比我高,這樣公平嗎?」看著她聲淚俱下委屈地道出內心的鬱悶,深呼吸了一口又接著說「我比他先進公司,他現在做的都是我教他的,那個馬屁精就只會討好上司,他現在階級比我高,如果要我現在離開公司,我實在不甘心!」

如果你現在面對的情況與小萱相似或身邊有個惹人厭的馬屁精,這篇文章應該挺適合你的,除了抱怨,這篇文章也分享了遇到這種情況還如何處理。

他就只會拍馬屁!他現在會的都是我教的!小萱帶著怒氣不斷地重複這這句話。

先放情緒放一邊,我們客觀地來看看這件事情吧!姑且不談升遷之事是否有能力者居之,在公司做了8年的小萱對於直屬主管的評價是:

【Freelancer剖白】自由職業者的自由和不自由

互聯網技術帶來新革命,衝擊著舊有的工作組織模式,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個人發展空間和可能性。想追求自己的興趣,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越來越多的人嚮往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者不必擠地鐵,不必受老闆或上司的支配與管制,工作的時間、地點、方式都可以自己安排,不必遵從他人的意志。

如果你厭惡返工但有一技之長,自由職業是一種選擇。

自由職業可以讓你揚長避短,但你需要瞭解,許多自由職業者表面光鮮亮麗,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辛酸。自由職業者雖有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卻不意味著完全自由自在和無拘無束。

一人單打獨鬥,往往需要具備跨領域多技能,要在專業上積累,在資源上積累。想要成功,想要賺錢,你需要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自我管理、持續學習,去經營關係圈和增強業務能力。

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好似很自由,但自由職業者需要極強的自製力。當然你可以在家喝茶,飲咖啡,睇電腦,玩手機,發呆,睡覺,甚至沉迷玩樂,但自己不給力,拿什麼養活自己?一不小心混成遊手好閒的無業遊民就有違初衷了吧。

自由職業並不是那麼自由和舒服,更不意味著能輕鬆賺錢。能不能有豐厚的回報取決於你的專業技能和運營能力。實力過硬才能爭取主動權,打造影響力和獲得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