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

自我挑戰-跳出你的舒適區

《跳出你的舒適區》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挑戰新事物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與其要承擔挑戰帶來失敗的風險,不如保持現狀就好。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最好現在就趕緊改變想法。
因為

「沒有挑戰,就不會成長。」
「不嘗試,永遠只能保持現狀。」
只有自我挑戰,才會帶來自我成長。
反覆告訴自己:只要努力,總會成功。

人類對於外部世界認知,有個三圈理論,他是美國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論。
舒適區(comfort zone),學習區(stretch zone),和恐慌區(stress zone)
今天來探討一下關於如何跳出你的舒適區。

每天的你計畫了嗎?

《利用清單計畫培養自己的專注力》

「計畫趕不上變化」,這也是我常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
難道說因此就不用事先計畫安排事情了嗎?

《巨人的工具》這本書中,訪談的80%成功人士中,
提前計畫甚至是養成計畫的習慣,是他們邁向成功的必然條件。

<清單>

我每天早上開始工作之前,都會先做一件事情,
就是「列出代辦清單 To Do List」。
早上起床後的2到3小時,又可稱為「大腦的黃金時間」,是一整天專注力最好的時候。

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在開始工作之前先列出「清單」,因為這是我一整天當中「最重要的事情」。
這也是培養專注力最好的開始。

<作用>

這麼做可以帶來非常棒的作用:

1.可以確認一整天的工作流程
可以當作是自己的「一日工作設計圖」,可以讓自己更有效率的方式分配工作。

走出壓抑,為什麼我們容易感到敏感和自卑

《走出壓抑,為什麼我們容易感到敏感和自卑》

這本書是由德國著名人際關係心理分析師阿爾穆特、施曼-里德爾所寫。
擁有38年實踐心得的資深心理諮詢師,用真實的典型案例以及分析,幫你找到自卑的根源。
自卑的成因是什麼呢?

<狀態>

自卑是一個長期伴隨的心理狀態,我們很多負面情緒的根源都是自卑。

比如,在會場上,不能大方地交談,表面上看上去是怯場,可是根源其實是自卑。
在相親時,不敢面對喜歡的人表白,表面上看起來是害羞,但是根源還是自卑。
在大街上,不少人都不敢正視他人的眼睛,你以為這是社恐,但根源還是自卑。

自卑是怎麼來的呢?
答案是:認知失調

從心理學角度講,認知失調的意思是我們覺得自己應該成為什麼,但是卻沒有成為那樣的人。
比如,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勤勞的人,但是卻連自己的衣服都不願意洗;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努力的人,但是週末放任自己玩遊戲。

當理想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有了差距的時候,這個差距就形成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濾鏡。
這個濾鏡就是自卑。

如何預測自己婚姻的走向?

《太喜歡減壓生活了》

這本書的作者杏樹悠,
東京大學醫學部的精神科醫生。
學校、生活、職場、家庭中處處藏著給我帶來壓力的因素,
卻很少有人能真正說清楚壓力究竟是什麼,也很難有效的排解壓力。
尤其在兩性婚姻生活中,如果你看不到問題的真相,那麼你的婚姻很難延續。
藉由書中講述婚姻,我們來看看「如何預測自己婚姻的走向?」

<感情>

作者雖然是精神科醫生,但是大多數找她諮詢的人,都是跟感情問題有關。
有的男生不理解女生為什麼離開自己,
有的女生不理解男生為什麼對自己越來越冷漠;
有的男生不理解女生的要求為什麼總是變來變去的,
有的女生不理解男生為什麼無法包容自己的小脾氣。

其實終其一生,我們幾乎沒有學習過跟感情相關的知識。
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知識,幾乎都是關於如何工作,如何創造價值。
但是,愛情作為工作的後盾,他能給我們提供的能量遠遠超過那些技能。
為了減少這種兩人想法部一致的情況,有一個心理測試非常值得試試看。

微習慣

改變我「習慣」最深的一本書:
《微習慣》

在我讀過了《原子習慣》《習慣的力量》《掌控力量》《微習慣》等,
這類有關於習慣的書籍,真的影響我最大的還是《微習慣》這本書。

原因很簡單:「簡單易懂,容易養成習慣好上手。」

<1>
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道理誰都懂,可是為何就是做不到呢?
如果你也是聽了那麼多大道理,讀了那麼多經典書籍,
卻還是遲遲無法養成好習慣,那這本書非常適合。

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
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
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
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有極具優勢的習慣養成策略。

微習慣策略的科學原理表明了人們無法長期堅持大多數主流成長策略的原因,
也顯示了人們長期堅持微習慣策略的可能性。

當人們無法讓改變的效果持久時,往往認為原因在於自己,
但其實有問題的不是自己本身,而是自己採用的策略。

我有拖延症

《拖延心理學》、《為什麼事情明明很多卻不想做》

這次分享的問題是「拖延症」。
這兩本書都有討論到「拖延症」,所以我結合兩本書共同的心得分享。

<問題>

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想要克服「拖延症」,要先清楚知道自己是哪個類型的拖延症,
這樣就可以找出最能幫助我們解決拖延症的技巧,才能有效對症下藥。

所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下面的情況呢?

憂慮者:
我不斷想著截止時間,想像可能會出問題,於是我的進度就落後了。

  • 我是不是花了很多時間在思考眼前的任務,最後才終於就定位開始工作?
  • 我晚上失眠,是不是因為心中一直記掛著代辦事項?
  • 我是否還沒著手進行工作,就已經感到精疲力盡了?

完美主義者
我花了好多時間修改和抓錯,導致我遲遲沒有完工。

學習金字塔

《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他是美國國家實驗室著名的學習專家艾德加、戴爾(Edgar Dale)
在1946年首先提出的。

實驗結果告訴我們:「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效率是完全不同的。」

1.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是「上課聽講」
也就是老師在台上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是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
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
根據研究,兩周以後,大腦中留下的學習內容大概只有5%;

2.第二種是透過「閱讀」的方式學到內容,可以保留10%;

3.第三種是用「視聽教材」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比如我們平時看視頻學習;

4.第四種是通過「使用實驗器材示範演示」的方式學習,採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比如在實驗室做物理化學的科學實驗或是生活小實驗;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呢?

《每月2000元滾千萬の雞尾酒投資法》

今天要分享的是這本書,本書作者過去原本在世界級的證券公司擔任顧問, 
專為資產五百億日圓以上的VIP顧客提供增加資產的方法,
 也曾經操作過六千億日圓的金融商品, 是眾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 
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 他卻發現自己並不快樂, 
因為他只是出賣自己的時間和勞力來換取「安心」, 沒有真正的自由。
 由於壓力過大, 他甚至還曾罹患憂鬱症。 
最後,他發現光學習投資法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正確的心態。

今天要分享的問題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呢?」

<1>

大家都知道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
但是這本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
實際上是有一個窮爸爸,
但是富爸爸這個腳色是作者自己杜撰出來的,
或者說是朋友的爸爸。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理念:

四個方法可以提升你的「專注力」

《財富自由之路》

作者李笑來說:專注力>時間>金錢

今天聊聊專注力這件事
如果做一件事情也有進度條的話,「專注]就是那個加速鍵。
越是專注,做事情越快,做得也越好。

但凡想要做事,並且想要做成事的人,都會注意到專注力這件事。
例如我以前打遊戲可以8小時不休息.....哈哈哈,這例子就算了。
專注力真的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一、為什麼這麼說呢?(Why)

1.因為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我們是無時無刻的接收到各式各樣的信息,
也因此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信息負擔,而專注力則是我們保護自己時間和精力的最大武器。
2.你的專注力在哪裡,你的生產力就在哪裡。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看你在哪一個領域投入了更多的專注力。
3.我們通常所講的時間管理,更多的是在講一件事耗費多少時間,但是真正能夠讓我們產出價值的,不是簡單的時間長度,而是在這一個時間之下,我們到底有沒有保持足夠的專注。

我和自律做朋友

《納瓦爾寶典》

生命的意義在於專注事情本身,體驗過程,享受當下。

<介紹>

納瓦爾是一個印度裔美國人,他既是矽谷成功的創業家,創辦了著名的股權眾籌平臺Angel List,
也是頂級投資人,投資了Twitter、Uber等公司。

在納瓦爾的人生中,他有著明確的理念和原則,追尋著這些底層的原則,
他成就了一個幸福而富裕的人生,且他非常願意分享,才有了這本《納瓦爾寶典》。

在他看來,財富累積和人生幸福的方法,都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
並可以在持續的實踐中不斷反覆運算出人生的智慧,活出幸福而富裕的人生!

今天想和大家重點分享的是「和自律做朋友」

真正的自律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來維持,
如果你總是要逼自己去努力,先停下來想想是哪裡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