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彈性上班的重要性

公司要需要長期發展,鼓勵員工間互相溝通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不少大型公司因而建立開放型辦公室,組成各部門的團隊群和福利團隊。
的確,以上安排可以增加同事的協調能力和創意思維,但不一定所有同事都喜歡這些模式。
更顯重視員工,有些公司在作出影響員工的決策前,先向員工們聽取意見。

有位朋友跟我透露,她的公司以不記名方式,向全部員工作出問卷調查,希望了解員工對公司的展望和歸屬感。
在這次調查完結數個月後,公司實行了長期彈性上班安排。
公司會依個人需求提供多種彈性工作模式,例如彈性上班時間和地點,減少工作日等。
自從員工能夠申請選擇遙距工作,她不但能夠鬆開朝九晚六的工作束縛,還能有足夠時間照料家人。

她說,她現在如魚得水,對工作滿意度很高。
意見得到重視,她比以前更用心把工作完成,不禁覺得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新書推薦:《內捲效應》你內捲了嗎?在僵化競爭的世界,我們被迫捲到躺平

其實,去年剛聽到「內捲」這名詞,是在大陸的綜藝節目看到的。但那時不太在意,以為是網民的流行語,從糕點界延伸出來的用詞之類,直到在企業界也開始聽聞,加上最近有作者專門出了一本書《內捲效應》探討這現象,才知道我們耳熟能詳的躺平世代,其實前因是過度內捲了。

 

內捲的定義

「內捲」到底是什麼?

 

  • 各位有無經歷過:明明上班一整天累了,但下班時就是有人屁股還黏在椅子上,別人不走你也不好意思走,留下來不見得能提升工作效率或把沒做的事做完,只是大家都這樣,你不得不去遵行;
  • 當人工智慧成主流,各大企業都競相推出AI產品,你們公司明明不擅長也偏要跟著擠進這塊紅海,技術無法提升就削價競爭,市場砍成一團血流成河,到最後對誰都沒好處;
  • 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學齡前就給孩子塞一堆國語、英文、才藝班,貪多嚼不爛,本該跑跳的年紀,身體被禁錮在發展單一智育的籠牢裡,結果養出一堆過動自閉憂鬱兒童,輸在人生的跑道和終點。

 

創業|夢想不可以當飯食?我們都變得有能力而無夢想

網絡上潮文映画有一段名為《Come On James》的舊短片,當中描述考上香港大學的女朋友和考不進大學的男朋友分手的時刻。當中女方向男方說的一句對白,實在反映了我們被教育的思維:

 

「你想做的事,整天都在講夢想。夢想可以當飯吃嗎?這個社會很現實的,講夢想都需要有能力!」

 

早陣子,我又和朋友行經旺角,見到一位自彈自唱的年輕人在街頭表演。我對友人說:「這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友人以果斷快速而又冷淡的語氣回應我:「夢想可以當飯食嗎?」

 

原來在多年教育以及耳濡目染之下,我們都被灌輸一種價值觀:夢想是不踏實,不能當飯吃的。

 

教育旨在量產勞動人口?

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談我們自小所接受的教育。

 

哪些學生會被評為優等生呢?就是那些記憶力好(記憶學校希望我們記憶的東西),遵從老師指示(服從權威),琴棋書畫模仿成年人(跟從樣辦)……的那些學生。

 

這些學生,會成為兒童和青少年之中的「成功人士」,然後考進心儀學系(所謂的心儀學系,大概也是別人向他灌輸的想法)。到最後覓得「理想」工作(這也是耳濡目染下所產生的「理想」)……然後融入企業大染缸,過著工作,工作,再OT的生活。

 

【職涯諮詢】工作我要選A還是B?其實你還有第3種選擇

個案H今天第二次來找我諮詢。目前情況是大公司offer 即將入手,但自己的心願是將來想要創業,從事服裝造型顧問的工作,目前也持續朝著自己的志趣進修、發展,也已經有接過案子。

〈為保護個案隱私,職務及情節有若干改動〉

 

我想,很多人在面臨工作的選擇時,常會遇到兩難的局面:A公司的工作內容符合自己的志趣,但是要到外縣市、薪水太低無法存錢,工作忙碌的情況下,下班回家只想躺平,於是,熱情就逐漸消磨殆盡;B公司是大公司,薪資很好,又住家裡可以存創業基金,只是,工作內容和自己的創業方向完全無關。

 

這的確是兩難。

 

「兩家公司的條件完全相反,但它們各自的優點對你來說,又都很重要,的確不好選」。我說。

「艾莎老師,我該選A還是B?」

「除了二選一,我們難道沒有第三種選擇嗎?」

 

咦?H瞪大雙眼。

 

「是什麼?另外再找工作嗎?」

「噢,不是的。」

 (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

 

【3分鐘揀好適合你的Pop-Up類型】

上兩篇文章同大家分享過關於市集既事情,其實做Popup短期實體銷售渠道又點知得市集一種呢,只係呢2年市集呢個Term實在太Hit,搞到大家一講起短租個場賣野就會歸納為「市集」,就連好多Online Store都改個名叫自己做「網上市集」,其實咪又係網店。咁究竟有幾多類Popup形式,而邊一種形式又適合自己呢?今次呢篇文章會同大家詳細探討。

基本上,大路既Popup場地有五類:市集、商場展銷、車仔檔、散租鋪以及會所攤位五大類。下面將會分析每個類型的特性、適合什麼行業以及相應的銷售策略。

【市集攻略】人流靠搞手,留人靠檔口

作為市集搞手一段時間的我,不論個場搞得幾成功都好,都總會聽到有檔主發表以下言論:「個場都無人流」、「搞手【零】宣傳囉」、「好靜囉,都做唔到生意」等等。當然呢番說話佢地唔會係當面同你講,通常都係事後會記得自己公司名出現係各大社交平台市集交流群內,先知發生咩事。

首先,作為搞手都試過有失手的時候。有些場地真係未必每個搞手都駕馭得到,我地都試過中招,人流試過強差人意。不過我地發覺好多時候,其實係有人流的。我地每次搞市集都會安排Helper妹妹係入口計人流,都可以同大家分享下數據。一般情況,以一個20-30檔的市集而言,每小時都有100-200人進入市集。即平均而言,每小時每檔都有4-8位客人可以Serve。咁點解會有檔主會做唔到生意架呢?問題唔係「人流」而係「留人」。

創業|跑道決定將來 付出與收入並不對稱

十多年前讀碩士的時候,教授在課室說了一句說話:「教授就是教授,學生卻有無盡可能性。」當時的我覺得難以置信:當教授簡直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啊!教授為何妄自菲薄呢?

 

十多年後的今天,我終於明白一個道理:付出與收入存在不對稱性。而大部分的跑道,大致上都存在一個「跑道盡頭」的。

 

先談談教授的薪金

在這裏討論的是大部分的教授,而不是院長校長等高級管理階層。

 

根據網上資料,2018年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起薪點分別為港幣月薪$59,570,$71,530,及$87,575。

 

那麼香港大學又如何?根據網上一則招聘資料,2021年香港大學School of Humanities (Art History) 招聘Assistant 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Professor 的年薪分別是港幣$745,080,$942,660,及$1,277,640。

 

而根據我的觀察,要一級一級晉升,往往需要漫長的歷練。

 

付出與收入不相稱

活用市集Slash創業試金石

今時今日斜桿族 (SLASH) 已經係一種新工作常態。一個人做幾個業務,一份正職外建立自己的副業已經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尤其呢兩年疫情底下,好多SLASH朋友將自己的興趣發展另一門事業,例如創作首飾、手工皂、文創產品等。

今時今日開展一門新生意其實係好容易 (發展到先係重點),係IG開個Account或者Facebook開個專頁已經可以開始了。不過初初單靠線上一條腿是會比較慢,未必立即有錢返。因為始終線上需要時間去建立信任,有好多朋友可能會因此慢慢失去動力去經營自己的興趣副業。所以線下直接接觸潛在客戶係開展事業初期都好重要,而且你可以更直接知道你的作品在市場的接受程度如何,如果產品本身有一定質素其實好快已經可以賣得到。線下方面,初期我絕不建議開鋪,因為成本太高而且會令你欠缺彈性。一開始我會建議擺市集,當然唔係所有產品都適合市集,但一般手作產品都會適合。

為何市集適合試業?

網店攻略 | 其他地區最新發展

香港網店發展,一向比其他地區落後幾年。換句話說,只要留意其他地區的網店發展情況,便可以窺視香港網店的未來。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其他地區的電商最新發展。

 

香港網店狀況

香港的網店正處於發展階段,擁有強大潛力。現時最為店主糾結的,就是如何理順倉存及送貨問題。

 

在此不談直運。現時香港網店普遍的做法,就是把貨物存放於專為網店而設的貨倉,然後透過電腦落指示,由貨倉通知運輸公司把貨物寄至客人手上。

 

這種做法,是香港較為普遍的做法,而網店店主只需要在家中操作電腦便可以直接收款及發貨。

 

創業教曉我意想不到的五件事

我自己有創業經驗,也在幫客人建立網店創業。今次半宅職薯就和大家分享,創業教曉我意想不到的五件事。

 

興趣歸興趣,創業歸創業

很多人都夢想把興趣化成事業,每天做自己喜愛的事。但問題是,你的興趣是否附帶商機呢?

 

舉一個例子,如果你的興趣是上網娛樂購物,那麼從事互聯網消費業務,當然會是你興趣一部分;相反,如果你的興趣是打棒球,要在香港這欠缺相關設施的地方闖出一片天,便會相對困難。

 

當然,也有一些創業家是接二連三地把興趣化成事業的。原因何在?因為他的興趣就是砌積木,享受那由無至有的過程。

 

知得越多,越發現要努力學習

如果你認為創業很容易的話,那麼你肯定不適合創業,因為你知得實在太少。

 

創業就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在嘗試與反饋之中累積經驗,獲取技巧。

 

舉一個例子,在創業之前,你可能以為在社交媒體落廣告有助業務發展。但當你真真正正創業之後,你會發現有些廣告成效理想,也會發現有些廣告無異於倒錢落鹹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