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賞想閱

成功 = 多走一步、多做一點

你認為自己成功嗎?距離成功又有多遠呢?


 

可能你以為成功離自己尚有千萬里距離,可《多一法則》的作者艾德.麥萊特則認為我們普遍已經夠好了,只要多做一件事情就夠了。


 

換言之,多數人離成功僅一步之遙。


 

艾德.麥萊特是一名成功人士,既是創業家,也是演說家。他透過自身成長故事、事業經歷而創作出「再多一點」(One more) 的法則,分享採用了三十多年的人生策略。作者主張在人生不同範疇中實踐這法則,從而達至成功,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書作者主張「加法」—— The Power of One More ,「多一」。


 

曾經閱讀坊間一些講述如何達致成功的方程式,可是大多流於空泛的理論。而這部書卻是理論與實踐並重,既有理論,也有例子說明,一步步助你實踐,簡單易明。


 

讀畢這書,我在想,成功是否真的只需多做一點,加多一點,多走一步這麼簡單?


 

你的夢想是辭職嗎?

有些人的夢想是:中六合彩,翌日衝到辦公室遞辭職信,高調宣揚:「我不幹了!」,或更「型」的:「我炒你!」。。。不過,這顯然只會是電視肥皂劇的橋段,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次數,幾乎寥寥可數。

 

現時,更多人的夢想,尤其是年青的一代,相信就是辭職不幹,然後當上自由人,經營自由接案的生活,不再被公司的框架困住。

 

辭職心態各有不同,各有前因。

 

你有想過辭職嗎?或是希望如去年起在美國流行的Quiet Quitting(「安靜辭職」),即並非真的辭職,但是在工作上「躺平」—上班時做好份內事,不作其他新嘗試,不求做得更好,下班準時打卡走人,享受個人時光,不求在工作中獲得成就。

 

【職場智慧】工作讓你委屈,可以怎樣做?

轉眼間,2023年已過了差不多一半,前幾個月還在忙着制定工作目標,如今不少上班族已開始進行半年考績,或做Mid-year Review,藉機回顧上半年業績,也可趁機調整年初定下的目標,以免進行年終Performance Appraisal (考績評核)時不能達標。

 

記得年末Appraisal時候,通常只有少數人滿意結果,職員通常會認為上司該打高一點的分數,而上司則認為分數剛剛好。辦公室小薯,尤其是剛畢業的新鮮人,通常深感委屈,明明自己全力以赴,力爭表現,為何得到的評級卻比鄰座表現平平的資深員工還要差?!心忖:世事真的公平嗎?

 

或許我們可以參考擁有多年職場經驗的台灣求職專家洪雪珍,她在《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中透過不同例子,一語道破大部分上班族深感委屈的事情。例如:你的年終評級其實並非全由你努力與否決定,當中牽涉不同因素,可能是上司的性格、公司資源分配、以及更重要的——你是否不可取代。。。

 

這本書雖然並非最新出版,然而箇中的職場智慧則放諸四海皆準,何時也受用!

 

以下收錄的皆是全書的精髓(我認為),為你解開常見的職場迷思:

【職場智慧】一年後被挖角跳槽,有可能嗎?

你有遇過人生中的伯樂嗎?有當過別人心目中的千里馬嗎?

有沒有聽過身邊事抱怨,為何每天認真工作,勤勤懇懇,可老闆的千里馬從來不是他呢?

升職機會總旁落他人,可身邊朋友會被頻頻挖角,而自己則苦無機會?

如果你也有以上疑惑,不妨讀讀日本業務家福山敦士的《一年就被挖角的工作技術》。

福山敦士於25歲就出任公司董事,27歲成功創業。他的獨門職場成功心得,非常值得參考。

 

一年後你希望自己成為甚麼模樣?



上班一族,尤其是職場新鮮人,大多數問題在於目標不明確,茫無奮鬥方向。福山敦士建議他們撰寫「一年後的個人簡介」,「一年後,你打算怎麼自我介紹?一年後,你希望名片上放什麼頭銜?」然後,再想想自己如何達到這個簡介中的自己。

這個方法令我想起早前讀過的一本書《找到人生方向的一頁夢想地圖》,書中的建議與作者的不謀而合,

 

我城書店相繼倒閉的啟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逛書店的習慣?

 

作為一個愛書人,我每週幾乎都會逛兩至三次書局,光是瀏覽一排排書架上的書,已讓我有療愈感。揭揭不同書籍,已能讓我減壓!
 

近日,得知一些獨立書局經營困難,相繼結業,作為愛書之人真的倍感唏噓。
 

在香港經營書店書室實非易事,租金昂貴,燈油火蠟,再加上職員薪資等,小本經營的獨立書店尤其舉步為艱。

 

書店豈止是一盤生意

 

在資訊發達的年代,智能電話、電腦成為日常生活的主流,速食文化流行,愈來愈少人會靜下來細讀書本。《書店日常》作者周家盈說得好,「書店,不止是一門生意,在書籍買賣之間,是一種精神交流」

 

周嘉盈走訪全香港的獨立書店,訪問這些小本經營者如何營運漸漸被人遺忘的書店。不難發現,不少經營者除了是愛書之人外,多數對書都有一份執着。而且,大部分的經營者皆重人情,希望書籍文化得以傳承之餘,也能延續人情。

 

獨立書店重人情

 

百年香港 — 揭開香港空白的一百年歷史

香港是一個獨特的地方,歷史使然,中西文化匯粹點。

從小便喜歡閱讀歷史,舉凡中西方的歷史文化,我也愛讀。

記得中學時,我們會讀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中國歷史由三國至秦朝統一,及唐宋元明清至辛亥革命。。。鴉片戰爭香港開埠後至淪陷期間的一百年,甚至乎百多年,則彷似消失在教科書中,大部分人都不認識這段時期的香港,我也不例外,並不太了解箇中細節。

偶然在書局發現了這本書,忍不住即時翻閲,內容簡單易明,不消一天便讀完。然而,此番閲讀卻無意間引發我繼續搜尋香港歷史的興趣。

 

香港有個維多利亞城



原來,香港曾有地方叫維多利亞城(西環至灣仔一帶)(我則只知有維多利亞港!);

曾經發生歷時多年的瘟疫(鼠疫),也衍生令當年市民非議的強制隔離政策(我想起這三年來的疫情隔離措施,也一度引來異議。。。);

以傳教為主的學校和教育制度,今天不少歷史悠久的學校,包括我小時候念的學校,也是教會團體成立的,例如聖XX小學/中學/書院、XX天主教小學/中學。。。成為香港特色之一。

可令我追看的,是描述香港歷時十八日的抗日戰爭至投降淪陷的事跡。

 

走出香港 非洲尋夢看世界

你有想過踏出舒適區(step out of the comfort zone)嗎?

居安彷彿永遠不會思危,每天營營役役,生活在舒適環境中的你,即使每天通勤時間在迫地鐡巴士上班,可辦公室的環境是相對舒適的,至少有微冷的空調。你能想像在沒有空調,位於戶外樹林內的辦公室工作嗎?大家走出舒適區的舉動,通常只限於轉工、搬家。。。

 

《我在非洲忘了時間》的作者朱芷均(Lafelle),是一名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都會女子,她竟然可自願投身第三世界,在非洲盧旺達工作三年。對我而言,她是真正的跳出舒適區。

真正跳出舒適區

 

最初,我是帶著澎湃的好奇心選擇閱讀這本書。正如作者所言,多得媒體所賜,非洲,在普遍人們心目中是貧窮、落後、危險的代名詞。那麼,是甚麼驅使一名在香港過著繁華生活多年的女子隻身投身一個陌生國度呢?在非洲一年到晚都熱得驚人嗎?有自來水供應嗎?作為女性,我更關注有女性衞生用品購買嗎。。。

「奶茶控」必看~港式奶茶背後的人情味

提起香港經典美食,一定要數港式奶茶!這款由茶葉夾雜植脂奶的飲品,既香濃又幼滑,成為不少香港巿民的生活必需品。

我愛喝茶,更愛奶茶!每天,我必須喝一至兩杯奶茶,有時是自行沖泡的,有時是午餐附送的飲品。星期天嘛,我定必會到茶餐廳品嚐一杯港式絲襪奶茶。

 

資深「奶茶控」讀奶茶歷史

 

打從8歲起,我便開始品嚐奶茶,可見我是資深的「奶茶控」,舉凡傳統港式絲襪奶茶、台灣手搖珍珠奶茶、英式奶茶、印度拉茶,無一不歡。多得愛好奶茶的媽媽,每逢周日清早總會沖泡自家奶茶,雖然只是簡單的立頓 (Lipton) 紅茶包加上奶粉,但已十分美味。當同學們都以阿華田、好立克、鮮奶等營養飲料作早點時,我則如小大人般「嘆茶」。

嗜奶茶的你,又知道絲襪奶茶的歷史嗎?

當我偶然看見這本以港式絲襪奶茶為題的書—《一對絲襪 一杯奶茶》,迅即被吸引過來。我以為本書是講述絲襪奶茶的製作和源起。細讀之下,卻發現內容遠比我想像的來得豐富且有深度。故事由香港流行的絲襪奶茶為起點,帶出奶茶文化演變背後的歷史故事。

 

人生選擇題 — 你渴望安逸還是成功?

近日,聽說都在工搶人,不是人搶工,打工一族已成為再度成為搶手貨。那邊廂,筆者又聽說有人找不着工作,或才上班三個月便被請走,不能通過試用期。到底誰是誰非?!莫非我們都「收錯風」?!

 

筆者有些朋友三不五時便抱怨工作境況,或者懷才不遇,最初幾次還真的細心聆聽,用心分析,後來漸漸發現所謂時不與我,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出於別人、上司、同事,更不是社會,更多是出於抱怨者身上,如惰性、拖延、藉口、感性。。。更可以在《不要在應該奮鬥時選擇安逸》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書中金句連連,令人猶如醍醐灌頂,當頭棒喝。

 

且看看以下例子,有沒有你或你朋友的影子:

 

 抱怨一:我初入公司並不受重視,也沒有循循善誘的前輩指導,不如轉工好了!

 

「有的新人進步得快,絕不是因為他們運氣好,而是他們做到一個新人應該做好的本份。」

 

「作為新人,你的態度將會決定你在這公司裡將會學到甚麼。如果你總是『被動』,那麼你得到的肯定是『被忽視』。」

 

抱怨二:我根本不喜歡這份工作,壓根兒不想要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