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雖然你發現自己跟別人不同 ,但你起碼找到自己。

曾經她是一位很熱血的信徒
有一段時間 她獨自鑽研聖經 
一本面積有兩舊磚大的書籍📕
伴隨她在祟拜後好一段時間
這個行動背後表示
好對信仰很認真
她對世界一切很好奇
她很需要找答案

歷時十年的時間
她受浸
她全職事奉
她由信徒變成培訓信徒
又變成培訓導師去培訓信徒的人
她的「水杯」裝滿了「信仰」

然後她發現不同教派/宗教所設下的「」——框框
框死了她對「神」的定義

情況就如每個國家為自己的地
劃分了限界
然後有自己的貨幣、文化、口音、語言
亦會跟鄰國爭人材、爭資源、爭權、爭民心
每個國家都想壯大自己或人民的權力
他們擁護自己的憲法
宣揚國家的文化
也想令人民一同遵守憲法內容和為自己國家的文化自豪

但其實不論有沒有神
人類的起源都必然由少數人
甚至個位數量的人數慢慢發展
而根據地理常識
盤古大陸(Pangaea)是我們地球上七大洲的前生,原本是一塊完整的陸地

占卜的正確心態

你是否也有過下列幾點疑問:

1. 占卜師都會通靈嗎?找靈媒是不是比較精準?

2. 占卜跟算命的差別在哪?哪一種比較精準?

3. 抽牌會因為占卜師不同而產生不同結果嗎?

(塔羅/神諭卡/雷諾曼或任何潛意識心靈牌卡…等)

首先要澄清的是,不是每位占卜師/牌卡解讀師具有通靈的能力。占卜師本身是麻瓜或是通靈者,對占卜準確度並沒有直接影響喔!真正會影響占卜準確度的兩大關鍵因素: 其一是問卜者的心態,其二是占卜師個人的素養(包含專業知識、能力與態度)。

《我們》書評 --「世界上有兩個樂園—沒有自由的幸福和沒有幸福的自由」

這本書跟1984和美麗新世界齊名,是比較早期出版的反烏托邦小說。一如同類型小說,這本書描述著一個追求完全透明和專權的社會。這個社會極度重視數字,人們沒有名字,只有政府編排的一排數字。男主角D-503是宇宙飛船「積分號」的設計者,對聯眾國與其領導無所不能者深信不疑,他對全然科學和理性的生活感到滿足並自豪。他深信,只要遵守國家規定便能繼續擁有幸福的生活。I-330號女生的出現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為了得到I330,他不斷打破往日死死遵守的規則,在自己的信仰和最原始的愛之間掙扎。但其實,I330擁有著一個神秘的任務…

書中的社會無處不在敘述數字的重要性。在數學、科學和統計學的世界裡只有對錯,沒有灰色地帶。只有還未算出來,沒有得不到的答案和不能預測的東西。人們從小被教育尊重和跟隨數字。早上所有人在同樣的時間起床,踏著劃一的步伐散步,然後在同樣的時間工作及睡覺。人們崇尚相同及沒有差錯,以致他們覺得有著和政府其他人不一的想法是犯罪。

因為崇尚數字,人們極度理性,也失去憐憫和同理心。男主角所在的部門曾經有十多位數字因為宇宙飛船發射不成功而被炸成碎片。但在人們看來,他們只是數百千萬國民之一,一點也不重要,對他們的死去也沒有多大的反應,也沒有人曾經詢問過,為什麼我們要發明這艘宇宙飛船。

【靈性社工學x電影】《The Medium 凶靈祭》觀後感(下)之探討宗教懷疑與新紀元運動 Mio:「靈性揚升是騙局嗎?」--Mio (Happy Mio Life)

      根據心理學情緒分類說:「喜、怒、哀、懼是人最原始的情緒。」

      筆者認為當中的「懼」是最能讓人存活及感受到「我正在生存」,所以我甚喜歡懸疑驚悚恐怖電影。

      由泰國《鬼影》導演Banjong Pisanthanakun以及《哭聲》韓國導演羅泓軫擔任編劇兼監製開拍恐怖電影導演合作拍攝三級鬼片《凶靈祭》(台灣譯名為《薩滿》)。之前探討宗教懷疑,可以先看【電影心理學】《The Medium 凶靈祭》觀後感(中)之細說應召儀式 Mio:「應召儀式等可以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嗎?」 -- Mio.H。今次,筆者會探討信仰崩塌和會在宗教與心理學上多一點著墨。

 

發問,永遠是尋求真相的第一步

      一直篤信的信仰突然崩塌,是對神的懷疑亦是自我懷疑。只因Nim得知自己成為薩滿是諾伊拒絕巴揚神才退而求其次選擇自己,攝製隊曾跟諾伊曾詢問Nim:

      ——「巴揚神是什麼神嗎?」

      ——「你有曾看到過巴揚神嗎?」

【靈性社工學x電影】《The Medium 凶靈祭》觀後感(中)之細說應召儀式 Mio:「應召儀式等可以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嗎?」 -- Mio (Happy Mio Life)

        根據心理學情緒分類說:「喜、怒、哀、懼是人最原始的情緒。」 

        筆者認為當中的「懼」是最能讓人存活及感受到「我正在生存」,所以我甚喜歡懸疑驚悚恐怖電影。 

        由泰國《鬼影》導演Banjong Pisanthanakun以及《哭聲》韓國導演羅泓軫擔任編劇兼監製開拍恐怖電影導演合作拍攝三級鬼片《凶靈祭》(台灣譯名為《薩滿》)。上次探討宗教懷疑,可以先看【電影心理學】《The Medium 凶靈祭》觀後感(上)之探討宗教懷疑--Mio.H。今次,筆者會探討應召儀式與心理治療的關係。 

 

【靈性社工學x電影】《The Medium 凶靈祭》觀後感(上)之探討宗教懷疑 Mio:「你如何得知你所連結的是那位神明還是鬼裝的神明?」——Mio (Happy Mio Life)

  根據心理學情緒分類說:「喜、怒、哀、懼是人最原始的情緒。」

  筆者認為當中的「懼」是最能讓人存活及感受到「我正在生存」,所以我甚喜歡懸疑驚悚恐怖電影。

  由泰國《鬼影》導演Banjong Pisanthanakun以及《哭聲》韓國導演羅泓軫擔任編劇兼監製開拍恐怖電影導演合作拍攝三級鬼片《凶靈祭》(台灣譯名為《薩滿》),直破票房一位,史無前例在電影院開設「開燈場」,更有指外國觀眾看電影後有疑似附身的情況。很多觀眾都覺得此戲能「挑動你最深層次的原始恐懼」。電影以偽紀錄片拍攝手法,先以泰國的獨有宗教文化,建構萬物有靈論的社會背景,以跟拍村落薩滿Nim為引子,帶出攝製隊拍攝薩滿附身過程及其家人所發生的一連串怪事。看過了《80分鐘死亡直播》系列、《瘋人院逐個捉》等經典「偽紀錄片」,今次就讓筆者去揭開這神秘臉紗。

 

「你如何得知你所連結的是那位神明還是鬼裝的神明?」

  在前30分鍾的萬物有靈論的社會背景,按照看懸疑驚悚恐怖電影的多年經驗,筆者就大膽測想此電影應想帶出「宗教懷疑」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