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安樂死應合法化 死亡的自由

⚠️不是鼓勵人自殺

死亡有錯嗎

生命限於生存?

隨著人口高齡化壓力大等

為什麼就是生命有價

死亡就是負面

出生沒得選擇

死亡請給予選擇權

自殺需要勇氣

珍惜生命我從不反對

你有你活著 你有你幸福

我會祝福每一位

安樂死減輕醫療負擔

減輕病人痛楚

如果有我都想申請

將有需要的人士得到生命的希望

 

已登記器官捐贈

我係廢青

我想自殺 但沒死亡的勇氣更可悲

 

其實你什麼也不是

你曾經停一下,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嗎?

 「我是什麼?」

「我為了什麼而活?」

「我拼命工作到底為了什麼?」

「這是我想要的嗎?」……

活了三份之一的人生,倒頭來,你可能發現自己從沒為自己想過。

也許你一直為了別人、為了某種難以言喻的目標而活。

這不是很可笑嗎?

 原來一直以來,你從來沒了解過自己。

受邀成為31期的《新活水》雜誌的作者

如何知道一個作者,他是不是魯蛇?

首先,當他大喊:「媽!我當了《新活水》雜誌的作者」的時候,他媽並不知道《新活水》是幹嘛的,而且他媽也不在乎自己的小孩,寫了甚麼作品,乖乖聽話不要去做冒險的事情,當個有正式工作、有錢、有房、有車、有老公、有小孩的女人,才會被他媽當成真正的人。

好吧!我其實也沒跟我媽大喊過這件事,因為喊破喉嚨也沒用,喊啞了可能還會被誤認得了新冠,會叫我去做快篩。還不如把大喊的力氣拿來寫作。

其次,只有魯蛇作者才會發文,大聲嚷嚷自己成為本期《新活水》的作者之一。同樣都在本期雜誌上露出作品的那些閃亮亮的作家們,哪有在嚷嚷的?只有魯蛇,才會把別人的筆耕日常,視為跨一大步的成果。沒辦法啊!我就爛!這就是原生家庭耽誤,既不早慧,又開竅甚晚,且很難脫卻的影響。

感謝《新活水》的客座主篇佩佩,與編輯部不棄,邀請我參與本期的雜誌主題「去冒險」。拙作〈航向未知的宇宙:西洋史上的大冒險時代〉,就這樣被放進眾多知名作家所圍繞的雜誌。九月下旬收到寄贈的雜誌,那個包裹在我的小推車上躺了好幾天,才鼓起勇氣拆開,究竟是有奪不想面對?

生命中的小人還是貴人

生活中不可能人人和,也不可能樣樣順,當逆境時是否會懷疑人生?順境時是否又會養成惰性?

眼光放遠轉念思考

園子「我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內容是越討厭的人,最後都還會碰面,所以要將討厭感壓下,搞不好他最後還會幫你。你不是跟很多人不和嗎?現在最討厭誰,要偽裝。」

小林「沒有討厭的人,以前很容易跟人不來往,後來年歲漸長,才知道你的敵人就是你的貴人,因為他們會讓你成長,所以沒敵人了,以後就不用怕碰面。」

生涯中我們常碰到磁場不合的人,就算你像個哈巴狗的巴結,對方還是不削,總想著要教訓你,當你不理他時他更要弄你,可能對方怕被忽視故意搞你,不管如何做就是不合。不要說挺起來做人還是甚麼缺乏溝通之類的話,講比較容易因為你不是當事人。

就是奇怪,有些人!生來就總是兜不到一塊,就算是家裡人也一樣,同缸米長大也未必順眼。

《像個孩子吧》

是否記得自己小時候有哪些特質呢?

今天我想來和大家聊聊孩子!(不是育兒經喔😆)

 

孩子有著探索與學習的慾望,不對任何人、事、物貼標籤,單純只是體驗著、感受著。

孩子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無所謂邏輯思考的小腦袋中不設限的自由想像著。

孩子的情感總是毫無掩飾,高興就笑,難過就哭,所有的情緒都如此真實。

孩子值得學習的特質太多了,值得讓我們用一生去回歸。

 

畢卡索說自己用四年畫得像拉斐爾,卻用一生來學習像個孩子般畫畫。

經常我們追尋的一切美好特質,往往到頭來都不曾離開過自己,唯有體驗與發現才能刻劃出整個生命歷程的美妙。

 

生命的流動從來都不是線性,而是循環。

當我們長大成人,學習所謂的成熟懂事,學習察言觀色,學習如何在社會上與人交際應酬,學習為了生活而犧牲一部份的自己,學習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者,這樣的大人也許並沒有不好,但何不讓我們輕鬆點,尋找一下孩提時代的自己,去會會那個許久不見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