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留(HW1)下來的人》

如同方皓玟(小明)在專訪《方皓玟的快樂時代》說道:「社會愈複雜就有愈多話題可以寫。因為創作就是要回應社會,愈多事情發生,就會有愈多感受想去分享。希望自己在創作中不要迴避,坦白講出大家的心聲。」社會創傷迸濺的生命力能夠促成一股文化浪潮,像近年有關離散(diaspora)這文藝恆久命題的作品俯拾皆是 (雖然更大的暴風雨還未來臨亦有排未過)。HW1–速成輸入的「留」–也是有關去與留的掙扎的作品(筆者曾以為HW指HomeWork,在「家」完成的作品(work)這意思倒也適合)。
 

這時代一定要強悍、張牙舞爪才能被看見嗎?周深證明了內向溫柔也能擁有強大的力量《下》

4. 與各種人/樂器皆能和諧配搭的聲線:

每個歌手一定都會有自己比較適合的音域或合作對象。但只有周深,跟各種風格的音樂人、歌手,甚至樂器 (是的,交響樂團,或琵琶) 搭配起來,都莫名其妙的無違和,真的很玄。

而且他有個特色:他的出演一定以展現該首作品為首要之務,絕不是為了炫技、展現自己的厲害。和人合作從不搶,雖然他的聲音天生很搶。但也因為他把「歌」當主角,情感完整代入,所以呈現出來的效果,都會非常的好,很有靈魂,且一定程度也烘托了合作對象。
 

2022年周深+康姆士《克卜勒》*注意3:21分亮點,Gai表示:已倒在椅上

 

這時代一定要強悍、張牙舞爪才能被看見嗎?周深證明了內向溫柔也能擁有強大的力量《上》

 

大家喜歡聽流行音樂嗎?

一直以來都寫職場、職涯諮詢等商業專文,知道自己很擅長策畫、架構事物,將一套套的理論轉化成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他人、或協助他人解決問題。

但其實,像我對心理學這麼情有獨鍾的人而言,「人」,才是我最在意的風景。

一個人是什麼樣的個性、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產生什麼樣的認知,做出了什麼樣的行為,造就什麼樣的人生…,這一連串的思考,不僅適用於職涯諮詢,當搞通其中勝率較高的規則,運用於商場或人生中,確實可以幫助自己在人生這條航道上,比較有方向和底氣。

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以至連喜歡一個歌手(假設夠喜歡的話),不僅是聽他的歌,為想要了解這個人,會看他所有上過的節目、專訪,徹頭徹尾把這個人觀察、研究個遍。說穿了也沒多嚴肅的理由,純粹,就是對自己喜歡的人類萬般的好奇心而已。

而最近諮詢,很常遇到個案覺得自己的個性比較內向、不喜社交、或不擅表達,害怕不能做好某種工作這類案例。
 

說起「內向」這個關鍵字,就不得不說到我最欣賞的歌手-周深了。
我一直都好喜歡周深這個人噢。

想要作曲我該學樂理嗎? 又該怎麼學?

「我想作曲,但是我樂理不好,又不知道怎麼開始」這個問題一開始我也問了自己千百萬遍,直到真的走向音樂這條路才開始認真學樂理,後來也因為常常在考試前很多同學會跑來問我樂理題目,自尊心慢慢開始膨脹的我,也因此更努力的學習樂理!

所以該不該學樂理?

如果真的要說,我認為是沒有一定得學樂理才能作曲,畢竟其實一堆搖滾明星、電音製作人還有各種流行音樂人,他們都不一定會樂理卻一樣做出人人愛的音樂,知名配樂家像Hans Zimmer, Danny Elfman等人,他們甚至連五線譜都不看,這些人很多時候都是靠感覺,覺得這個好聽就把他記下來,直到記完一整首歌。當然也有人就是對音樂有天分,有報導指出已故流行天王Michael Jackson從來沒受過專業的音樂讀寫訓練,而他作曲的方式就是用唱的把旋律、合唱、吉他、Bass、鼓甚至合成器,還有其他所有聲部通通唱在錄音機裡,就是因為他在腦海裡面聽得到完整的音樂,有夠神奇吧!

馬達·蓮娜《手》

前世溫暖的憶記

主題曲《手》的前奏哀傷,卻彷彿帶著前世溫暖的憶記。因為自放開你手的那刻起,以前的我已經死了。

 

喜歡看戲,因為彷彿看著演員的眼睛,已經能夠透徹靈魂的傷口。

 

再執意的愛

有時候,一對手牽著,再執意的愛,也無法為一對戀人走到遙遠的永恆。這個遙遠的永恆,需要由另一個人為他走完。當你們終於走到別離的那一個路口,面對命運的拉扯,你要放手,你所愛的人才不會受傷。

「我放手,你走。」

這句說話很讓人心痛。

說這句話的人這樣說,是因為他只能用最大的力氣鬆開他一直執著所愛的這手,而放手之後,他沒法走了,只能留在原地,停留在放手的一刻。

 

我們的今生像一支支零碎的乾花撒在走過的路上

《好音樂的科學》:帶你破解音樂背後的奧秘!

聽音樂對於許多人來說應該是再日常不過的事。但在這些「好音樂」的背後,你有想過它們是怎樣產生的嗎?為什麼有些聲音就很悅耳,有些聲音卻讓你巴不得摀住耳朵?

今天想介紹的這本《好音樂的科學》,作者約翰‧包威爾是個物理博士,同時也有音樂作曲的碩士學位。這樣跨領域的背景,讓他能用物理知識,暢述音樂的背後原理。他的講述淺顯,又有著獨特的英式幽默(?),讀來暢快,又獲益滿滿。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作者的步伐,探索音樂世界的奧秘!

【音樂是什麼】

音樂是什麼是個大哉問,每個人心目中可被認定為「音樂」的模樣恐怕都不大一樣,難以有單一的定義。像我小時候聽的是周杰倫,但現在小朋友聽的可能是高爾宣?沒要戰的意思,單純感慨(笑)。

但如果為音樂個別的組成元素下定義,就簡單的多。像是樂音、曲調、和聲等等,都是可以被明確解釋的。這些你可能聽起來似曾相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名詞到底在說啥呢?且聽作者娓娓道來!

【樂音的組成】

樂音可由四個部分組成:時值、音高、音色響度。

關係與音樂

「你好,今天是我學習用單簧管與人演奏的日子,請多多指教。」我露出一向冷靜的樣子說著。

這時候很想別人說話來打破我的冷漠,好讓我融入這次的演奏之旅。

 

正如自己想像一樣,學習二重演奏應該會有同伴,意外地有一個人來對我說:「你知道二重演奏,你知道嗎?找哪一種樂器與你演奏比較適合?或是你想走上獨奏之路?」她問得很突然,但我沒有理由不去回答,這是打破冷漠好方法,讓到自己與人的距離好像比較接近。「是吧,這個是在我選擇學習音樂的時候一直期待的事情,我想知道獨奏時自己吹奏的音樂,和與人演奏的音樂會有甚麼不同,是不是會在音樂上找到些奇遇?」可能我的回應與她想的有些出入,我和她的交流停頓了,這沈默讓我有點不舒服,因此我開始演奏自己的音樂,說:「或許,我們會在學習的途中知道吧,不過很高興認識你。」這段關係可以延續和建立。

 

我沈醉在自己的空間和思想的樂趣,想像我和同伴的對答如同一段音樂(是甚麼音樂的話,各人也不同吧),好像身處在二重演奏當中亦有彼此之間獨奏的時候,兩人的獨奏互相形成一段二重演奏,開始互相嘗試融入彼此生活中的音樂,是彼此生命的碰撞,而碰撞後的音樂不一定會是和諧也可以是紊亂,而這樣才可以慢慢建立關係,然後再互相調整彼此共同認為的合適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