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美食筆記3-「深夜的爌肉飯-街邊的悠閒」

  說到彰化的特色小吃,相信許多人都會想到肉圓或爌肉飯,有的朋友還會想到蜜餞、雞腳凍等等,其中的爌肉飯更是不得不吃的美味,常聽有人開玩笑說「彰化二十四小時都吃的到爌肉飯」,這還真不是吹牛,不論你是大熱天跑著業務、只有十幾分鐘的休息時間吃飯的上班族,或是一大早起床要去市場擺攤的老闆,甚至是深夜剛剛下班、拖著疲憊身軀的夜班員工,你總能在彰化的街頭看到一個排著隊伍的小攤,攤位上老舊的玻璃燈泡發著刺眼的黃光,攤上金屬色的大鍋中,一大疊爌肉堆沓成一座肉山,醬油色的滷汁微微的泛著油光,被攤上的燈映照著格外誘人,早出和晚歸的人們都像是被吸引般的往攤位走去,這或許就是彰化人和爌肉飯的曖昧關係吧。

 

美食筆記2-「廟旁的一家快炒店-敏雄海產」

  提到快炒店,可以說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美食類型,不一定每天吃,但是不能沒有,而且快炒店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不論海線山邊、路旁小巷、街邊廟口都常常看見他,而且不管是下班後的吐槽大會,或是幾個朋友要來家裡聚餐,都可以在快炒店買到一整桌子料理,美味又鹹香下飯的菜餚是快炒店的特色,像是大家用聽的就能想像的畫面的黑椒鐵板牛柳、香氣四溢的九層塔辣炒蛤仔、爽脆可口的蒜炒空心菜,或是三不五時就想來一份的蝦仁炒飯,不管你挑不挑食,每個人總能在快炒店找到一樣心頭好!然而可不只這樣,快炒店的特色在於每間店都有不同特色主打料理,哪怕你只移動一百公尺到另一家,都能吃到截然不同的味道!這也正是快炒店最吸引人的地方!

 

酒的故事11-「一杯溫順入喉的味道」

  今天要來跟大家說說我和馬祖高粱酒的故事,誠如先前的幾篇文章所說,畢竟自己長大在金門,因此我在初期研究高粱的時候一直會不自覺以金門高粱為主軸,雖然這也跟金門高粱市佔率高脫不了關係,起頭總是先從好買的開始,但是終究會有所偏頗,於是就地利之便,我也慢慢開始接觸嘉義酒廠生產的台灣高粱酒系列,而馬祖高粱酒是三大公營酒廠中我最晚接觸的一個。

當下我剛開始摸索高粱不久,工作上剛好比較沒有那麼忙,於是我常常提早一兩個小時到公司附近,然後沿著網路的資訊去一家家酒專找高粱酒,除了想找到更多酒款來嘗試之外,再來就是想練練膽量,不知道有沒有年輕朋友會跟我一樣,一開始並不太敢踏進酒專,且不說架上琳瑯滿目的酒款,通常酒專的店面並不大,為了展示酒款會將空間利用到極致,因此走道比較狹窄一些,而客人也不會太多,多數也都熟門熟路,因此當你一個年輕小伙單獨走進店面,有的老闆就會積極的詢問你要找的類型,有的則會看著你一言不發,等著你主動開口,又有些酒專老闆看起來比較面惡心善,難免讓第一次踏入酒專的我壓力上升,感覺好像不買點什麼不行,也不敢問問題,於是為了改善這個狀況,順便熟悉哪裡可以找到高粱酒款式較多的酒專,那陣子天天都騎著自行車去好幾家酒專「練膽量」,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幾天下來已經可以輕鬆的詢問老闆事情和酒款了。

美食筆記1-「在員林的墨西哥風味」

員林,南彰化的中心,市內有五所高中職、一所大學,足見人口之繁盛,在這裡新與舊的世代不停互相衝撞,刺激並誕生著許多美好的事物,而市立圖書館對面有這麼一排小店,有的學生稱呼這邊「美食街」,而我和朋友們則稱呼這裡為「屋台街」,一排靠著老式院牆的攤販彷彿是員林最年輕的地方,許多充滿特色和個性的店在這裡,遠遠就可以看見一個色彩繽紛,彷彿充滿著活力與熱情的小店,「塔可利亞-墨西哥街邊小食」,老闆與老闆娘是在遊歷多年的遊子返鄉,期許著對員林這個地方注入不一樣的活力與異國風情,每日手作的獨特七吋餅皮、用獨自設計出的香料醃漬一整夜、以鍋燉煮入味、再以人工撥撕成美味多汁的豬肉塔可是我個人的最愛,那略帶異國風味辣醬的口感,搭配多汁的肉絲、柔軟的餅皮、豐富的洋蔥、番茄組成莎莎醬,加上墨西哥辣椒的點綴,即便要吃得滿手都是也值得!再把附上玉米餅沾上掉落的蔬菜和醬汁,真的是無比美味,總讓我想配上一口好酒,好忘卻平日的煩惱。

 

酒的故事10-「高粱也有Single Malt了?38度單一酒廠!」

 

  相信許多喜歡喝酒的朋友一定聽過這麼一句詞「Single Malt」,這一句是威士忌中用來指種類為單一麥芽的威士忌,而這個單一麥芽其實也是單一酒廠的意思,Single Malt威士忌會只使用單一酒廠所蒸餾熟成的酒液來調和勾兌,也就是說Single Malt單一麥芽威士忌可以喝到每個酒廠獨特的風味,因此特別引人入勝,那在高粱中有沒有Single Malt呢?因為白酒中很多都是只由一個酒廠來生產,所以多數酒款並不會特別注明是單一酒廠,當然這也有例外,國內較大的酒廠會有不只一個生產廠,例如台酒的嘉義廠、隆田廠都有生產高粱,馬酒也有東引廠、南竿廠,更不要忘了金酒的金城廠、金寧廠,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金酒旗下的兩個酒廠。

 

酒的故事9-「喝酒一定要花很多錢嗎?理性飲酒的含意。」

「酒的故事9-喝酒一定要花很多錢嗎?理性飲酒的含意。」

  雖然一直都有喝酒品酒,不過我真正把「有在喝酒」這件事情公開化也是寫文章後才開始的,原因無他,因為大家總覺得品酒是一件非常昂貴而且奢侈的事,年紀尚幼的我偶爾提起品酒這件事時,常有人覺得我在吹牛、或是我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的錢,而在開始寫文章以後,也有朋友和我說「這樣不是很貴嗎?」、「我沒有錢去品酒啦」之類的話。

  還記得我常提的「理性飲酒」嗎?理性飲酒就是適量飲酒,重點在於不要過量、符合自己的能力量力而為,而理性飲酒其實不是單純指喝酒喝的量,而是包括喝酒的種類和方式,在我們還沒有深入了解酒的時候,怕的「過量飲酒」是指大量的灌酒、拼酒,這種過量會喝垮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浪費了酒廠精心勾兌的好酒,而在我們深入了解了酒、理解了酒的風味與歷史魅力的時候,這時候怕的「過量飲酒」其實不是指酒量,而是不懂得對於自己財力設限,會短期內快速的去追求買到很多種類和品項的酒,比如體會到了高粱風味的美好,想要馬上比較各種不一樣的酒種,一個月內買了好幾種大麴、也買了好幾種高粱,或是短時間每個酒廠都買來試,結果導致自己荷包大失血,同時也屯了太多其實並不喜歡的酒,而這也是一種「過量飲酒」,這種過量會喝垮我們的錢包,也容易會讓人因為經濟因素而不再品酒。

 

酒的故事8-「令人難以割捨的小酒瓶們」

「酒的故事8-令人難以割捨的小酒瓶們」

 

 

現在疫情嚴重,大家都盡量待在家裡,如何調解自己的心情與排解無聊也變得比以前更重要了,說到這裡,各位會不會看到一些縮小比例、特別袖珍的東西就會想買?像是轉蛋裡頭的迷你神社或是縮小的雕像、世界名畫之類的,這類小東西總是特別讓人心動,而酒也有縮小比例的迷你瓶,也就是所謂的樣品酒!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種體驗過?一罐標準大小、約650-750毫升的酒,再便宜也得要五六百元左右,可是還沒喝過以前,對於酒的味道沒有把握,自己不一定能接受,一下買這麼大一瓶讓人難免有些卻步,加上標準尺寸的酒較重又不好收納,有時只是小酌一下,甚至單人獨飲,或著只想做為紀念,完整一瓶真的有點太多了,基於這些需求,各家酒商都會推出各種尺寸的樣品酒,樣品酒一般而言有所謂的小樣和中樣,小樣就是指50毫升容量的迷你酒,大家在超商應該都有看過,小小的非常精緻,而且價格也不貴,通常不會超過150元,雖說也有80毫升或60毫升的,不過屬於少數,中樣則相對不特定,包括100毫升、150毫升、200毫升甚至500毫升都有,因為價格不貴又很吸引人,常常讓人一下子買得太多,樣品酒也有不歸路的說法,也因為樣品酒很受歡迎,除了裸瓶銷售的樣品酒外,很多都會做成禮盒外觀或有自己獨特的包裝,真的是讓人愛不釋手!

酒的故事7-「疫情之下-恆器製酒地瓜酒」

「酒的故事7-疫情之下-恆器製酒地瓜酒」



 

想必各位都知道了,疫情非常嚴峻,大家都慌恐不安,情緒也非常激動,每天打開電視都是許多負面的消息,在此時刻,請大家戴好口罩,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或許不舒服,但請忍耐。

說到防疫,口罩、酒精、護目鏡算是最近最熱銷的東西了,隨著疫情逐漸昇溫,許多人都在家度日,除了體外消毒也幫體內消消毒,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這個因為疫情而誕生的酒,「恆器製酒 平安抗煞75%地瓜酒」,是的你沒有看錯!酒精濃度75%!跟消毒酒精一樣高強度,可別以為他像生命之水一樣不能直飲,不但可以直飲,而且沒有因為高酒精度讓酒只有刺激感,而是富有醇厚豐富的味道,甚至!平安和抗煞兩瓶的味道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標籤換了而已!

酒的故事6-「白酒的三大香氣種類」

「白酒的三大香氣種類」

 

從第一篇文章看到現在的朋友可能會有個疑問,常常看到文章裡面說的「濃香型」、「清香型」是什麼意思?高粱就高粱,難道還有分種類嗎?

當然有的,就像威士忌也分蘇格蘭威士忌、美國威士忌,蘇格蘭威士忌有六大產區,美國威士忌有波本和田納西一樣,中式的白酒也有許多區分,最主要的就是由香氣來做區分,稱為「香型」,而白酒香型多達十四種,但是主流的白酒都以三大基本香型「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為主,所以詳細的十四種香型有機會再和大家說,今天著重在三大主要香型上。

先說「清香型」,台灣主流的包括玉山高粱、馬祖高粱、金門高粱都屬於清香型白酒,各位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有些高粱酒上會標示其所屬的香氣類型,清香型白酒的特色是味道上優雅、乾淨、爽口,通常給人一種舒服的溫度和餘韻,香氣不會過於強烈,而是豐富卻分層明確,一種很淡雅的感覺,而且回味帶甜,不容易有雜味,這是由於清香型白酒以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琥珀酸三種主要元素組成。

酒的故事4-「麴與土地的故事」

「麴與土地的故事」

在傳統酒類釀造的的過程,重要的東西除了穀物和水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麴」也可以說麴菌,俗稱酒母,是塑造酒體風味的來源,豐富的麴菌可以讓酒產生甜、酸、苦、澀,甚至是花香、果香、木香等多樣的風味,而麴是無法複製的,常聽人說「一地一麴,一麴百味。」麴菌的菌種會跟當地環境息息相關,這也是為甚麼人們說「酒是土地的味道」的原因。

《尚書,說命下》是目前最早提到麴的記載,「若作酒醴,爾惟麴糵,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之中的麴糵便是指麴,而梅指的是醋,這句指的是君王雖然有美質,還是需要賢臣的輔佐,才可以成為有德行的君王,就像酒需要麴和醋的幫助,才能成為美酒,可以看見酒對於傳統社會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而非單純作為飲品,酒也被做為祭儀的一部分,周禮中有所謂的「五齊」,根據網路上的說明所說,「五齊指五種細切的冷菜,而古代將酒依清濁分五等,合稱五齊」,但是我訪問嘉義酒廠高梁文化館的時候,卻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答案,嘉義酒廠記載,「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凡為公酒亦如之,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緹齊、五曰沈齊,指的是釀酒過程的五個階段。」

泛齊-指發酵開始產生二氧化碳,穀物泛浮液面。

醴齊-此時開始產生酒精,這時候可以嗅聞出酒味。

盎齊-隨著發酵的過程,產生很多氣泡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