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

【閱讀分享】《我只想活著:七歲女孩的敍利亞烽火日常》

作者:芭娜・陶拉貝得

譯者:龐元媛

出版:天下文化

✵ 提要:

《我只想活著:七歲女孩的敍利亞烽火日常》是一本由7歲的小女孩芭娜和母親共同寫下的戰區日記。它描述了芭娜在敍利亞內戰期間的回憶,有快樂的時候,也有害怕的時候,讓人洞見在阿勒坡日常生活的恐懼,包括空襲、飢餓,和家人可能會隨時死去的憂慮。

✵ 讀後感:

讀著芭娜所經歷的事,除了揪心,也感到無助,戰爭讓不少家庭支碎分離,平民成為戰爭中的犧牲品。本來我以為戰爭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戰爭也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持續多時的俄烏戰爭到最近的以巴衝突正在迅速發展,也受到各界關注。前兩天在新聞報道上看到一個小男孩第二次被炸彈炸傷,正留醫治療,雙腿截了肢,他一家 17口全被炸死,只剩下他一人生還。究竟這些戰爭還要持續多久,還有多少無辜的性命需要被犧牲呢?

 

|以殺戳掩蓋他們的暴行

二戰初期的法國,為何不戰而降:我讀萊丁《盛會不歇》的部分篇章

書封取自網路

納粹統治時期,作為戰爭協力者的法國維琪政權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以所謂的「閃電戰」(Lightning War),在西歐戰場取得驚人的勝利。

繼波蘭、丹麥,與荷比盧陸續淪陷之後,希特勒成功避開英法聯軍對東邊的軍事佈署,突破馬奇諾防線(Maginot Line)進入法國。1940年6月14日,德軍直取巴黎,法國僅短短39日就全境陷落,期間並未有任何抵抗。

淪陷後的法國,由一戰英雄貝當元帥(Philippe Pétain),與德義簽署停戰協定,並將中央政府的所在地,遷往中部的溫泉度假勝地維琪(Vichy),成立專制政體的「法蘭西國」(État français,1940–1944),取代普法戰後所成立的法蘭西第三共和(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

二戰的開始,一段愛情結束: 《珍珠港》心得(有雷)

    嗨大家好,我是MILI,《珍珠港》是一部2001年上映的美國戰爭電影,由Michael Bay執導,Ben Affleck、Josh Hartnett和Kate Beckinsale主演。

    這部電影以1941年日本空襲珍珠港事件為背景,描繪了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情景。劇情圍繞著兩名美國飛行員,他們在戰爭爆發前愛上了同一個女孩,並最終捲入了珍珠港事件。電影以戰爭行動和浪漫愛情故事相結合,展示了珍珠港事件對個人和國家的影響。

    《珍珠港》雖然在票房上獲得了商業成功,但在評論界評價褒貶不一。一些觀眾和影評人讚揚了電影的視覺效果和動作場面,但也有人批評了其劇本和情感虛構。無論如何,這部電影仍然被視為是描繪珍珠港事件的重要作品之一。

    

    1.劇情簡介:

    

命懸一線:《危機倒數》心得(無雷)

    嗨大家好,我是MILI,《危機倒數》是一部由Kathryn Bigelow導演的戰爭電影,於2008年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個由Jeremy Renner扮演的美軍士兵領導的拆彈小組,在伊拉克執行任務的故事。

    《危機倒數》在上映後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包括九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終贏得了六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這部電影以其緊張的戰爭場景、真實的描繪和出色的表演而聞名,被認為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戰爭電影。

    

    1.劇情簡介:

 

    《危機倒數》的故事發生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主角是一個美軍拆彈小組的成員,他們的任務是解除路邊炸彈和其他爆炸裝置,以保護士兵和平民的安全。

    

以“馬”喻“人”:《戰馬》影評(有雷)

    嗨大家好,我是MILI,《戰馬》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戰爭劇情片,由Steven Spielberg執導,且由Jeremy Irvine和Tom Hiddleston主演。故事改編自Michael Morpurgo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匹名叫Joey的馬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不同人之間的冒險和情感聯繫。這部電影深受觀眾喜愛,並獲得了奧斯卡六項提名。

    

    1.劇情簡介:

    

    《戰馬》的劇情講述一匹名叫Joey的馬,從英國鄉間被購買,隨後被送到戰場上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Joey在戰爭期間經歷了一系列的冒險和磨難,與不同的人建立了情感聯繫。

    

    故事開始時,Joey成為了一位農夫的兒子 Albert的摯友。然而,當戰爭爆發時,Joey被賣給了英軍,並成為一匹軍馬。 Joey經歷了多次戰鬥和險境,但始終保持著堅強的意志。

責任與創傷:《美國狙擊手》影評(有雷)

    嗨大家好,我是MILI,《美國狙擊手》是一部由導演Clint Eastwood執導的美國戰爭傳記片,於2014年上映。電影根據美國海豹突擊隊狙擊手Chris Kyle的自傳改編而成。

    電影的主角由Bradley Cooper扮演,飾演Chris Kyle。電影主要講述了Kyle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的經歷,他是歷史上擊斃敵人數量最多的狙擊手之一。

    這部電影在上映後獲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成功,並獲得了多個獎項和提名。它引發了一些爭議,一些人對電影中展示的戰爭描繪和主人公形象提出了批評,但它也受到了觀眾的廣泛讚賞。

    

    1.劇情介紹:

    

    《美國狙擊手》是根據美國海豹突擊隊狙擊手Chris Kyle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電影。故事情節圍繞著Kyle的軍事生涯和他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經歷展開。

    

退即是前:《敦刻爾克大行動》影評(無雷)

     嗨大家好,我是MILI,《敦刻爾克大行動》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戰爭電影,由Christopher Nolan執導和編劇。這部電影描述了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在敵軍的進攻下被迫撤退到法國的敦刻爾克海灘,並試圖逃回英國的過程。此部電影並憑藉其逼真的戰爭場景和技術水準而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1.簡介:

    

     《敦刻爾克大行動》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戰爭電影,由Christopher Nolan編劇和執導。故事情節圍繞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敵人的進攻下被迫撤退到法國的敦刻爾克海灘,然後試圖逃回英國的過程展開。

    這部電影採用了三個不同的時間線,分別稱為“陸地”、“海上”和“空中”,展現了從不同角度所發生的事件。在陸地時間線中,觀眾跟隨年輕的英國士兵Tommy在敦刻爾克海灘上試圖逃生的過程。在海上時間線中,救援隊伍在英吉利海峽中展開了一場拯救行動,試圖將大量的士兵轉移到英國。在空中時間線中,英國皇家空軍(RAF)的戰鬥機試圖保護海上救援行動,遭遇了德國的飛機。

戰場之下的無形戰場: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影評(無雷)

    嗨大家好,我是MILI,《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2016年上映的美國戰爭劇情片,由李安執導,改編自本·貝爾的同名小說。

    故事背景設定在伊拉克戰爭中,主角Billy Lynn是一名年輕的美國士兵,他在戰場上表現出色,被拍攝成為媒體宣傳的英雄。在一次休假期間,Billy和其他士兵回到美國,參加了一場橄欖球比賽的半場表演,並在此期間遭遇了各種挑戰和思想轉變。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享譽國際的台灣導演李安,他曾執導過多部經典電影,如《斷背山》、《臥虎藏龍》等。編劇是依據Ben Burtt的小說《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做出改編,此書在出版後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在獎項方面,《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沒有獲得太多的獎項。不過,它在視覺效果方面獲得了一些提名,並且在多倫多國際影展上首映時獲得了觀眾喝彩的回響。

    

    1.劇情簡介:

 

    

山川方夫《夏日送葬》推薦序:以驚悚描寫存在的虛無,在幻影般的文字裡省思人的真實

山川方夫,是日本近代的一個小說家,雖然在世期間寫了不少短篇小說,而且多次獲得芥川賞和直木賞的提名,但可惜他並不長命,生於一九三○年,但在一九六五年就因為發生車禍而逝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他的童年剛好經歷二次大戰的開始與結束,因此戰爭在他的小說中,儘管不一定直接是故事的主軸,卻經常作為一個隱藏的背景,出現在各種細節中。除此之外,山川方夫畢業於慶應大學的法國文學系,而他的畢業論文則是和沙特有關,也就是寫下《存在與虛無》的思想家。因此在他的小說中,我們除了可以看到戰爭對人心產生的陰影外,也可以看到許多和虛無、自我等存在意義有關的哲理探討。

不過筆者第一次看完這本短篇小說集《夏日送葬》時,其實馬上想到的不是沙特,而是另一個法國哲學家勒內.基拉爾(René Girard)在他的一本書《浪漫的謊言與小說的真實》裡面提到的想法:小說的價值,在於:

「只有小說家才寫出了幻想產生的真實過程」

【雜記】調頻

我曾經狂妄而實誠地說,我父親猶如不再調頻的收音機,無法與我交流。原本我並不理解而感到怨恨,但我如今已經放下而舒坦,我明白他的世界已經過分堅固。許多長輩都是如此,我不想也並不願意去改變他們的思維。一方面我不認為我完全正確,另一方面,我不想改變他人長久以來的、依賴的思想。

在他的世界裡,已經有了運行的理論,面對不同的聲音,要聽入何其困難,何況是調頻。

***

今天推薦曲是楊乃文的<離心力>,詞曲分別是葛大為與黃建為,都十分動容。睡前的窗戶這麼清明,這夜晚黑得很好看,當中有一句歌詞,寫著:「不要擁抱/切莫親吻/我會粉碎/再不完整/我不存在/就沒有/消失的可能」還記得初初聽見這首歌的時候,被驚豔到了。

那種迎拒難捨的距離,十分迷人。

***

說回調頻,還記得小時候,很希望別人可以認同我說的話;但長大後,這種衝動就變得稍微淡薄了。越長越大,我發現這世界真大,不是每個人想法都能用對錯來分的。例如《心流》中提到,我們越來越難去衡量自己的標準是否正確,例如我們看見恐怖集團的犧牲攻擊,背後牽扯的是宗教至上主義時,我們難以說這是正確或錯誤的。另外,較少希望別人完全接受自己的言論,還有一點,就是我不敢確定我說的必然正確,未免貽笑大方,我乾脆閉口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