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我只想活著:七歲女孩的敍利亞烽火日常》

作者:芭娜・陶拉貝得

譯者:龐元媛

出版:天下文化

✵ 提要:

《我只想活著:七歲女孩的敍利亞烽火日常》是一本由7歲的小女孩芭娜和母親共同寫下的戰區日記。它描述了芭娜在敍利亞內戰期間的回憶,有快樂的時候,也有害怕的時候,讓人洞見在阿勒坡日常生活的恐懼,包括空襲、飢餓,和家人可能會隨時死去的憂慮。

✵ 讀後感:

讀著芭娜所經歷的事,除了揪心,也感到無助,戰爭讓不少家庭支碎分離,平民成為戰爭中的犧牲品。本來我以為戰爭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戰爭也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持續多時的俄烏戰爭到最近的以巴衝突正在迅速發展,也受到各界關注。前兩天在新聞報道上看到一個小男孩第二次被炸彈炸傷,正留醫治療,雙腿截了肢,他一家 17口全被炸死,只剩下他一人生還。究竟這些戰爭還要持續多久,還有多少無辜的性命需要被犧牲呢?

 

|以殺戳掩蓋他們的暴行

炸彈一次又一次無情的轟炸在芭娜生活周遭,熱愛讀書的她,卻因為學校被摧毁無法上學,身邊很多鄰居,甚至最好的朋友都被炸死。在最純潔,最無憂無慮的童年,孩子們被逼一夜長大。政府軍故意安排戰鬥機在齋戒月的日落時分,一家人白天都沒吃東西,準備大吃一頓的時刻轟炸,也派兵包圍百姓,希望把自由敘利亞軍徹底打垮。不管是藥物、食物、衣物,通通不能送進來,而且誰也別想出去。

為什麼他們要過這些擔驚受怕的日子?有人在乎他們的生命嗎?為什麼他們沒有和平的日子?於是芭娜開始在推特 (Twitter)描述自己和家人在飽經戰火摧殘的敍利亞所經歷的恐懼,用一則又一則令人揪心的訊息為自己以及數百萬名無辜的兒童發聲,藉此引起世界關注,希望有人願意伸出援手。正是因為芭娜把不公不義之事發聲,而遭受政府軍的迫害,特意把炸彈落在他們所處的地方。從小孩最純淨的角度和表達,可以看見這場戰爭的殘酷和荒謬,而這些迫害,更能證明她的聲音力量有多大,大到足以改變世界。
 

|在黑暗中看到人性光輝的一面

在包圍的期間,地方議會的志工會派發麵包給居民,政府看到那麼多人排隊領麵包,就轟炸排隊的人,大家只好保守秘密,沒有把下次發麵包的地點說出去,志工們到處跑,分發麵包給各個家庭。大家都是這樣互相幫忙,有東西會分享,會分享發電機,也會輪流用膳,讓手機充電,看電視,萬一有人受傷,也會分享家裏的繃帶跟藥品,大家互相安慰,給彼此加油打氣。即使在艱難的時刻,食物和物資短缺的情況下,仍然樂於互相幫忙。戰爭會揭露人性最醜陋的一面,也會展現人性與光明的一面,讓他們更珍惜每一個快樂時光。
 

|留下或離開?

拋下經營多年的人生,拋下熟悉的一切去做難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的,炸彈很可怕,但是一無所有重新開始一樣悲慘。就算按部就班展開新生活,那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大人要怎樣工作?要怎麼賺錢 ?小孩要怎麼交朋友?怎麼上學?戰爭把他們的生活變成煉獄,但前途未卜也一樣可怕。

 

留下來,大家料想不到情況會惡化到什麼地步,不知道有多少厄運等着他們,只能等待炸彈不知何時落在自己身上。離開,在難民營中死於營養不良與疾病,或是在不顧一切逃離的途中,葬生於沙漠或大海的人;投靠不歡迎他們的國家,在中途不幸喪身的人不計其數。留下或離開都是艱難的抉擇。我相信在許可的情況下,很多人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離開自己的舒適圈,離開自己辛苦建立的一切,但面對戰爭,迫於無奈離開自己的家園,對他們也絕非容易的抉擇。

薦給所有想了解敘利亞內戰,和對和平和人道主義有興趣的讀者。

 

書摘:

❀ 有希望就有人生,希望在我們心中灌注新的勇氣,讓我們再次強大。
 

❀ 我覺得樂觀是對抗恐懼與絕望的武器。人性之中樂觀的衝動是我們最大的力量,也是最大的責任。
 

喜愛推薦:★★★★

易讀:★★★★★

本文由作者【由我的角度看世界】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愛寫作、旅行、創作、書、有溫度的文字的女生,曾到非洲、印度等地進行海外交流、義工和實習,見識到世界的多元面貌。由我的角度看世界,藉著文字,跟你們說故事,談經歷。定期在不同平台撰寫與旅遊、美食、閱書分享,也為客戶撰寫和設計媒體貼文。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