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小夢不要再被錯的教育操控了

(一)  介紹小夢

她, 出生於孩子多的家庭, 長女排行第二, 對上是一個哥哥, 對下有妹妹, 最少的是弟弟, 連同父母, 一家六口, 看著這一家, 父母恩爱, 兄弟姐妹和諧,。

但, 她, 自出生開始, 就一直缺失應有的童年愛,  年少時的她不知道, 以為所有人都是這樣的, 以為因為家中人口太多, 所以父母的愛未能顧及她, 亦因為人口多, 所以家中不能分配資源給她…… 

長大後, 她亦以為外面的世界是如止, 她不配被愛, 除非, 她先付上所有, 但, 至少的家庭教育, 讓這個女孩, 以為自己不夠好, 一定不會有人願意無條件對她好, 亦令她每做任何事, 都會先儘力付出, 才敢向別人要求。

現在為大家介紹一下, 這個女孩自出生後的經歷, 希望已為人父母快好, 將來會成為父母也好, 有些行為說話, 千萬不要說, 否則, 會令孩子長大後, 對自我自身價錢定得太低, 會遇上很多傷害, 亦因為太迎合別人, 會令她變得更迷失, 最後, 患上抑鬱、走上自殺自毀方向, 否定自己, 賠上一生。

該反省家教了

某幼稚園高班(K3)上課,帶領兒童認識各種動物,事前安排一項引入活動,請兒童把動物分成兩類,那些動物是獅子、老虎、大象、貓、狗、猴和金魚。究竟要把動物分成哪兩類、依據甚麼準則,總算由小孩自定,他們只須分好類,在課堂上分享所得。

 

看來老師明瞭面對這七種動物,分類方法多樣,各可成理。然而為求引入既定教程,課堂上仍是提供「標準答案」,貓、狗、金魚為一組,獅、虎、象、猴為另一組,劃分的準則原來是可作為寵物和不可作為寵物,即野生動物。「寵物課」過後,下一次延續動物主題,講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老師列舉三個: 森林、草原、沙漠,並在其他時間提問「野生動物在哪三個環境居住」,期待小童回答。

 

以是否寵物劃分動物,是非常粗疏的方法,不計古代帝王,現在居於廣大地區的人也有飼養獅子、山貓等大型動物為寵物的,當然這並不普遍,這就放課程設計者一馬。隨後講動物棲息地,也就是「生境」,只計香港,粗略也有八類:森林、草地、濕地、溪流、基圍、泥灘、紅樹林、珊瑚礁。老師講授再重溫野生動物住處「有三種」,雖沒有明言只有這三種,但難以期望幾歲小童在老師多次講三種生境,而能理解為現實上不一定只有三種。

 

影評《The Breakfast Club》: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所充當的角色

從小到大我都十分喜歡欣賞各種小說及影視作品,一方面能放鬆自己,享受一下寧靜而專屬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亦能令自己在這個資訊氾濫的世界保持思考的習慣。不得不說Perfect Pitch是我一直都十分喜歡的電影,於第一季中男主角向女主角推介了這部電影,當時對這部歷史悠久的電影並沒有太大意欲,但近日忽然想起,便搜尋及觀看了這部經典青春喜劇。

故事中的主角五人組因各自犯下了不同的過錯,因而於一個禮拜六被懲署,被逼於圖書館反省,並書寫一篇關於自己是誰的作文。故事中雖然沒有詳細地交代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卻能透過他們的行為與性格展現出原來彼此都有一個不美滿的家庭。當中有一句台詞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們將來會成為我們的父母嗎?」「就算我們想如何擺脫,也終究會變成他們的模樣。」

社會普遍對於青少年的其中一個印象總是叛逆,每當他們表示對於自己的家庭不滿意的時候,總會出現「沒有人對自己的家庭滿意」的說話。或是認為,青少年對家庭的不滿只是由於叛逆或是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太大而感到壓力。然而,除了家長對兒童所施加的壓力以外,其實強迫他們拋去自我成為他們所想要的樣子,對於孩子所發生的事情不聞不問,或是嚴重的家庭暴力亦是常見的因素,然而大家總是會以自己的想法先入為主地批胖他們,並將他們歸類為「不成熟」。

社會事件:五歲女童「臨臨」遭父母虐待致死 - 我的所思所想

每當回想起一宗五歲女童臨臨被懷疑遭受父母虐待致死的慘聞時,我不禁哭了起來。事實上,這宗慘聞反映出現今香港的虐兒情況越來越嚴重,實在令港人不容忽視。根據社會福利署最新的數據,2017年新情報的虐兒個案差不多有950宗,而且身體虐待在個案種類佔最多甚至有差不多6成的施虐者是受害的父母。

教育局亦決定由2018年至2019年學年度起增加公營小學的資源,致力改善特殊學校的校內社工編制,並且期望能在每間小學實行「一校一社工」的服務。至於在幼稚園方面,勞工和福利局就會推行社工服務先導計劃。

香港虐兒問題主因是什麼?

我曾經低頭反思過現今香港的兒童保護政策缺失是虐兒問題的主要原因嗎?香港在1991年已立例禁止兒童中心或學校體罰學生,亦把體罰列作刑事罪行以及學校教師嚴禁遵行事項,但是家長對子女施行體罰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被香港法例規管。因此,「不打不成器」、「玉不琢,不成器」、「棒下出孝子」這些中國傳統的說法令家長仍然採用「藤條炆豬肉」的方式教導孩子們,以致虐兒問題日趨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