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The Breakfast Club》: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所充當的角色

圖片來源:The Breakfast Club - Official Trailer

從小到大我都十分喜歡欣賞各種小說及影視作品,一方面能放鬆自己,享受一下寧靜而專屬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亦能令自己在這個資訊氾濫的世界保持思考的習慣。不得不說Perfect Pitch是我一直都十分喜歡的電影,於第一季中男主角向女主角推介了這部電影,當時對這部歷史悠久的電影並沒有太大意欲,但近日忽然想起,便搜尋及觀看了這部經典青春喜劇。

故事中的主角五人組因各自犯下了不同的過錯,因而於一個禮拜六被懲署,被逼於圖書館反省,並書寫一篇關於自己是誰的作文。故事中雖然沒有詳細地交代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卻能透過他們的行為與性格展現出原來彼此都有一個不美滿的家庭。當中有一句台詞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們將來會成為我們的父母嗎?」「就算我們想如何擺脫,也終究會變成他們的模樣。」

社會普遍對於青少年的其中一個印象總是叛逆,每當他們表示對於自己的家庭不滿意的時候,總會出現「沒有人對自己的家庭滿意」的說話。或是認為,青少年對家庭的不滿只是由於叛逆或是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太大而感到壓力。然而,除了家長對兒童所施加的壓力以外,其實強迫他們拋去自我成為他們所想要的樣子,對於孩子所發生的事情不聞不問,或是嚴重的家庭暴力亦是常見的因素,然而大家總是會以自己的想法先入為主地批胖他們,並將他們歸類為「不成熟」。

如果負責教授知識的人需要考取牌照才能成為教師,負責照料病人或是老人的人需要牌照以成為護理師,那麼為甚麼會影響孩子價值觀、照料孩子起居飲食的這麼一個角色卻不需要任何牌照卻沒人質疑他們成為父母的資格?(當然這是針對某些極端例子)。

我想正正是因為我經歷過劇中主角們的家庭背景,因而觀賞的時候更加能夠理解他們,亦令我不禁思考這個社會常見問題。社會大眾的目光就如同電影中的老師一樣,本身對於主角已經帶有偏見成分,對於社會未來要掌握於青少年手中感到堪憂,並只以公式化的方法去對待不同的「問題兒童」,這樣真的能解決問題嗎?而家長,通常也亦自己的意願去決定孩子未來的路,就尤如孩子存在的目的,只是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也有的家長只是一味告訴孩子要努力,將來才能對父母負責,這種思想又是否正確?難道孩子就不能跟隨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真正所想要做的事嗎?我想,成長路上就是要經過不同的風風雨雨,跌過傷過先知道痛,而不是一味跟著規定所謂「正確的路」,也不是過度保護與忽視。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能以喜劇的方式帶出隱藏背後那傷疤纍纍的故事,亦能透過間接的方法去道出每個人的故事,是一部十分精彩的電影。除了探討家庭對青少年的影響外,亦帶出了青少年於同濟壓力下的掙扎,想要迎合他人,卻想要成為自己的迷茫。雖然已經歷史悠久,但仍未減這部經典電影的精彩,十分推介各位觀賞。

本文由作者【donlise】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本人學過基本的Microsoft Office軟件操作,亦有三年工作經驗,最高職位暫時為助理主任。客戶電話的接聽及後續幫助均能做到。能純熟使用abelton live 製作beat。能説流利粵語和普通話,英文亦能進行對答。高中選修科目為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M2)......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