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反省家教了

圖片來源︰https://bit.ly/3MGBoIu

某幼稚園高班(K3)上課,帶領兒童認識各種動物,事前安排一項引入活動,請兒童把動物分成兩類,那些動物是獅子、老虎、大象、貓、狗、猴和金魚。究竟要把動物分成哪兩類、依據甚麼準則,總算由小孩自定,他們只須分好類,在課堂上分享所得。

 

看來老師明瞭面對這七種動物,分類方法多樣,各可成理。然而為求引入既定教程,課堂上仍是提供「標準答案」,貓、狗、金魚為一組,獅、虎、象、猴為另一組,劃分的準則原來是可作為寵物和不可作為寵物,即野生動物。「寵物課」過後,下一次延續動物主題,講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老師列舉三個: 森林、草原、沙漠,並在其他時間提問「野生動物在哪三個環境居住」,期待小童回答。

 

以是否寵物劃分動物,是非常粗疏的方法,不計古代帝王,現在居於廣大地區的人也有飼養獅子、山貓等大型動物為寵物的,當然這並不普遍,這就放課程設計者一馬。隨後講動物棲息地,也就是「生境」,只計香港,粗略也有八類:森林、草地、濕地、溪流、基圍、泥灘、紅樹林、珊瑚礁。老師講授再重溫野生動物住處「有三種」,雖沒有明言只有這三種,但難以期望幾歲小童在老師多次講三種生境,而能理解為現實上不一定只有三種。

 

近年香港家長突然關注教育,擔心子女接受不妥當教導,甚至積極送子女往外國,認為可以逃避桎梏思想的洗腦工程。他們的關注當然有道理,但長久以來,教育兒童的責任不能完全外判予學校,就像上述關於動物的內容,相信近年局勢是否如此,也依樣教授,用不精準的方法分類、期望學生硬吞不完全的材料來取代探究和懷疑,毋須怎樣洗腦,長此下去也叫學生喪失批判力,缺乏批判力也是愚昧的開端,就易被錯誤訊息荼毒,這是近年家長非常恐懼的。相同的教學模式延續至高中,就是至少在考進大學前,學生的批判力是依從系統每日遭扼殺的。此處講的是系統上損害批判力,即使不乏有心有力的賢師,在龐大的制度面前也不過迴狂瀾於既倒,一個DSE(中學文憑試)的巨浪掩來,學生仍是體會畢竟循規蹈矩,甚至揣摩遊戲規則才是進入大學的基本條件。可以說要關心子女會否因學校教育而變得失去思考力,受錯誤訊息荼毒,早該關心了。

 

社會學家認為學校教育是執政者塑造人群的手段,使他們成為合用的僱員,甚至只是方便管治的人民。有人批評這套論述左膠,又是甚麼文化批判云云,但這貼合東亞地區的實況。家長期望子女獲取不俗學歷、高薪厚職、社會地位等,先要明白他們要順從社會,批判力、個人特色等成全「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會遭削弱,這些問題可不是把子女移送哪裡就能解決。某處的教育就沒有同樣問題,是否家長期望外判教育而生的誤判?

 

以往很多香港家長一個忙字就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卸往不同方向,現在總算關注起來。然而若要子女不易受假消息、假道學影響,孩童就要建立獨立思考能力,它俾使子女對所有事物都恆久警剔,包括父母、教育體制、社會、各種價值觀。流離於天下的家長,準備好接受肩擔教育的重責和被詰問的挑戰嗎?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