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

你放棄過多少個夢想?

也許,在很多人眼中,胸懷大志是難能可貴的,目標是奢侈的。但你看,一街多少人好高騖遠,終究學不懂腳踏實地——因為堅持才更值得令人欽佩。

 

一生人總會有那麼一個瞬間,你會覺得自己天賦異稟。也許是寫了一首很好聽的歌曲,得到旁人的讚賞和稱羨,你會覺得自己會成為一位不錯的作曲家;也許是贏了一場運動會田徑賽,得到體育老師的褒獎和肯定,你會覺得自己會成為一位不錯的運動員;也許是出演了一場小型的劇目,得到觀眾的喝采和歡騰,你會覺得自己會成為一位不錯的藝人。電光石火的熱忱數之不盡,但很多時候,夢想擲地有聲,既而無疾而終。

 

「隨心所欲的是夢想,佈滿荊棘的才是理想。」莊梅岩的《留守太平間》不斷重複著這麼一句話。以前我聽不懂,覺得她這闋詞妖魔化了理想。後來我發現,她只不過是述說了她所看到的景象。所有事情,當你付諸實踐,都會翻倍困難,無一例外。因此,有很多人卡在譜寫第二首曲調躑躅不前,就輟筆了;有很多人卡在田徑賽的那一面金牌,就偷懶了;有很多人卡在第一場劇目的歡呼,就自滿了。當你開始感到力有不遞,甚至諸事不順,原來兜兜轉轉,這才站在了朝往目標的真正起點。

 

想的淺析

大概可斷言每個人每日都會心想甚至講出「我想……」,口渴時想飲水,睏倦時想睡覺,想吃咖喱蛋包飯,想從事稱心的工作,想開拓未知的領域,想貢獻予所屬的群體,願望、慾望、理想、夢想、空想,人簡單表達時,一律用「我想」來表述。採用不同角度看人所謂的想,可更清楚自己真正渴望甚麼。

 

有時想望的事物可分層次。某人已有伴侶,但仍有其他戀慕的對象,若依從渴望伴侶團團轉,取得更多甜蜜感的慾望,這是放任自流、依從動物本能的「想」。若此人清醒過來,認為忠於伴侶是須持守的原則,即使突有艷福,他仍會拒絕,維持忠於伴侶反而才是他想的東西,這是心靈的渴想。

 

又有某人設想理想生活時,心想享受美酒佳餚,居於瓊樓玉宇,任意旅遊,錢財多得怎都不算揮霍;又或佛系攤直,HEA盡每天,Wi-Fi杯麵常伴左右,就了無牽掛,這是放任的想。此人清醒過來,覺得放浪形骸只是無聊,甚至想像自己一切依從感官慾望,將自覺嘔心,這並非他真正期待的生活,便尋求實現真正自我的生活,他可能力求發揮潛能,或造福人群,或實踐優良價值,這是心靈的渴想。

 

夢想

夢想是甚麼?

是遙不可及?

是自欺欺人?

是生命的動力?

常聽說某某說我想成為......

我想像某某......

然而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夢想是要靠努力去實現的

與其在羨慕別人

為何自己不行動?

要相信自我,有志者事竟成

但願你我都能成為那個他

 

 

 

 

 

 

 

 

 

厲害的Z世代,為此而自豪吧

Z世代在於數據來說是1996年之後去到201X年的一代,他們剛好生活於互聯網普及的時代當中,換句話說大多數小時候已經接觸不少的電子產品或者科技,甚至有些朋友可能早已經懂得怎樣用電腦之類。雖然Y世代仍然有接觸及運用電腦的機會,甚至不少也是當中的佼佼者,但是我認為Z世代最主要的那一項特點是他們的思維,他們的價值觀。由於配合了資訊科技的影響,以及自身的學習及接受能力都比較強,同時因為資訊科技而驅使時代變遷,直接地導致Z世代在於接受新事物的時候更加容易接觸,甚至有機會創造一些新穎的價值觀及想法。而這些想法,其他年齡層或者身邊的人都會讚歎不已。

 

我在於一個寫作網站當中(網站集中於故事為主)認識了不少的朋友,沒想到大多數的作者都是年輕人,甚至比我更加年齡,然而他們的題材、想法及寫作技巧是相當難以置信,你很難相信這是一個中學生或者年輕人所編寫的,甚至有一次我在於巴士上見到一個中學生穿著校服在於同樣的網站當中編寫故事,這也代表著資訊科技的強大影響下(讓一些並非那麼專業或者有經驗的人去從事創作的機會),他們這些年輕人也能夠闖出一片天。儘管網站當中並非所有都是年輕人,仍然有不少成年人或者已經有正職的朋友存在,但是Z世代的勢力是不可以被忽略。

 

FREELANCE 之路

 

曾經,對於自己將來的事業和工作都有些憧憬與期望。當一步一步接近社會與現實,開始感到擔憂與恐懼。 心底裏想抓緊屬於自己的夢想,但前路茫茫的感覺揮之不去。

 

自從發現HKESE平台,閱讀了一些關於夢想、「自由工作者」的文章,加深了我對這行業的了解, 更感受到不同人的拼勁與熱誠。因此想,想寫一篇文章,勉勵想追夢的人。

 

作為一個學生,沒有太多經驗,對於前路仍然感到迷惘。 唯有借用一位Youtuber---- RedisPolly 的故事,以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Polly 是一位slash,她是一名youtuber,設計師,網店founder。 最初,我是因為她的youtube影片系列《一個女仔去非洲》 而開始留意這個紅髮香港人。其後,她又到訪南極、在年宵擺擋、開創自己的品牌、打造一個夢幻工作室。從影片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勇敢及熱情,給予人一種「想做就做」的感覺。我最欣賞的不是她的成就或產品,而是她那顆敬業樂業的心。

 

她曾發佈過一條影片《致有夢想的你》,告訴觀眾:其實夢想並不遙遠。她對夢想的看法或許也能啟發你。

 

1.若有足夠的熱情,便勇於嘗試吧 !

 

我的夢想為我帶來什麼呢?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幫人追求夢想的企業家,一方面由於我見到很多身邊的朋友都有著夢想,但是無奈地因為種種原因要被迫放棄或者暫時擱置,而另一方面我自己都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不相信所謂的命運,應該自己可以做到更多,想證明一下自己可以怎樣改變自己的生活及未來,甚至可以改變這個社會一些觀念。

 

那麼在於這段時間當中,追求夢想讓我有什麼改變呢?我會覺得最大的改變肯定自己的思維和性格,由一個怕事的人,變成一個勇於面對及承擔的人,平時可以面對一些相當需要勇氣的事情我都不敢去做,比如是擔任一些項目的領袖或者去面對陌生人之類,如果是以往的我,絕對不會像現在一樣。

 

因為勇於嘗試及面對的性格讓我變成了一個領袖,漸漸自己的想法都改變了,漸漸由一個怕事的人變成一個想成為將軍,想成為領頭狼的人。然而,成為一個領袖並不容易,因為前無古人,沒有人告訴你什麼方法是正確,就像那些開拓新領域的人一樣,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地方是否正確,可能會迷路,也可能會走進死胡同,但是當他發掘了的時候,世界就會變得不一樣,後面的人會變得更加舒暢。

 

為何KOL/Youtuber在這時代如此盛行?

對於有使用各類社交媒體,或是會使用YouTube的各位而言,每日瀏覽的各類post或者影片都不乏KOL/Youtuber(以下簡稱KOL)的出現。而KOL沒有年齡限制,只要有知名度即可接到給類型的業配以及曝光率,有中學生直到40或者更大,均能成為KOL,而KOL通常都是擁有美麗臉龐或者曼妙身材的女性,或者英俊的男性。他們有的是創作人,rapper、填詞人等等,也可能是運動教練或是美妝blogger。對於現時隨處可見的KOL,大家又曾否思考為何這麼多人渴望成為KOL呢?

【給文憑試考生】只要敢飛,就能飛

適逢考文憑試的期間,又是一個談夢想、談未來的日子。

「你將來想做咩?」這句話,也許是考生們最常聽見的。曾經,在應考文憑試前,我也有不少親友們問我將來想做的工作、想讀的學校是什麼,然後跟我高談闊論,大談夢想與現實,不外乎考上好大學,找份好工作。道理人人都懂,但每個人的認知、感受不同,人生道路也自然有所不同。我自知自己的長處,我並不是讀書的材料,但幸好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向。自己的人生、夢想,別人又怎會理解、明白,亦豈容得別人三兩句就能改變的?我知道,我的夢想不在這裏。人各有志,即便我當下對將來有任何想法,也無意說出,只是輕輕帶過,以免他人的說話影響自己的想法、以及心理狀況。

當年考試的結果當然跟我想的一樣,我並沒有考上什麼好大學,但我沒有覺得氣餒、傷心、後悔。親友們無一不認為我的人生完了,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讀書不成,就去工作吧,當你找到低薪工作的時候就會後悔當初為何不好好讀書。二是趁現在還年輕,努力讀書,重新考回好大學。當然,我兩條路也沒有選,也沒有很有志氣、一鳴驚人的走去創業。最後,我算是選擇了讀書的路吧,我修讀了將來對我工作有利的課程。當時,我眼前只有一個目標,修讀完課程,我就去找相關的工作。我始終相信,讀書、考大學不是一切,重要的是擁有自己的夢想、找到人生的意義,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

我的志願:當一名香港電影從業員

今天很想在此分享一個故事,長文慎入。

最近認識了一位朋友,我們素未謀面,但有一直留意他Facebook動態,雖然不熟,但從他的字裡行間能感受到他是一位有夢想、樂於助人的年輕人。最近他貼文招募外賣員,一邊失業一邊在等電影業復甦的我想賺些外快補貼日常洗費,於是我加入了他的外賣團隊,滿心期待地投入第一天的外賣工作。今天我一早便到了店鋪附近Standby,也順道走一走附近的街道好讓自己熟習一下環境,可是另一邊廂,電話久久也沒有響起,隨之過了半小時.....一小時......我再回到店鋪附近,看看什麼情況。

我看到店鋪門前寥寥可數的幾位客人進店,同時我看到這位年輕朋友戴著口罩和手套,在店鋪門前踱步,時而抬頭望天,時而低頭望地,看著他唏噓的背影,好像看到最內心深處的自己,忽然一陣心酸,最後我決定到街上逛逛,緩緩心情便回家去。

我是一名小小的香港電影從業員,小時候的我沒有目標,讀書成續也不好,經常徘徊要留班的邊緣,性格內向對自己也沒有信心,中四那年我遇到一位啟蒙老師-教中文科的蔡SIR。

工作邱比特(一):從三個「不」中認識自己

還記得兒時的夢想嗎?現在呢?你想做什麼?

「從前想做一名...依加...我不知道。」

常言道,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人,沒有夢想,挺可怕的。每日無所事事,悶悶的又一天。有點像現在的我,雖然放假,基於疫情關係,整天留在家中hea。

「我唔知自己嘅夢想,你估我想㗎?」

不如打個比喻,你有喜歡的人嗎?

「我不知道。」

「我單身,你估我想㗎?」

曾聽說,每個人平均每天要做70次選擇,對於選擇困難症的人應該難上加難。想做到立即抉擇,減少選擇,認識自己,其實可以從「不」開始。

1. 不認識

無論人或事物,不認識的,都可能會有好奇心去尋根究底。聽到別人說男神女神,可能會八卦一下其芳容,有圖有真相嘛!其實對不認識的工作或充滿神秘感的詞彙,也可以探一下究竟,例如:全球筍工、Slasher、KOL、政府工AO/EO、電競職業選手等,現今科技發達,隨手Google,分分鐘令你大開眼界,找到你想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