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

「我性格內向不適合當業務?」個性真的是工作選擇的重要因素嗎?

 

初入職場時,挺相信個性決定職業論,因為大家都這麼說。業務就是要外向、很會說話;行銷就是要有創意;客服就是要討好客戶…。直到用錯人、摔過跤、看走眼,才知道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

 

【個性內向的業務新人】

記得從事電銷業務工作時,曾經來一個新人,個性內向靦腆,講話時眼睛不敢跟你對視、和大家自我介紹時講得七零八落。天啊,這個人要來當業務?當初到底怎麼通過面試的?

我們幾個很壞的老鳥,都在偷偷賭他熬不過3個月,應該就會哭著離開了。畢竟,這裡可是壓力奇大、每天都被公布業績排行榜的地方啊。看他打電話給客戶,不到10秒就被掛電話,一整天業績掛蛋。每天都這樣,他到底要怎麼撐下去?

 

【工作性格 vs. 人格特質】

職場的歷練與觀察,讓我看見「個性」和「職業」的適配,時常出現不一致的結果-例如很外向會講話的業務,業績不一定高;內向口才平平無奇的,業績反而常有驚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要怎麼解釋這種現象,方能避免HR或主管老是煩惱適合的員工怎選,才不會看走眼的問題?

《安靜是種超能力》: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

你是否也有過這些心理小劇場:在茶水間遇到不熟的同事,會緊張要閒聊什麼?遇到很久之前一同受訓的同事,會猶豫要不要打招呼?或是,打電話給客戶時會擔心打擾到對方?

以上種種,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是否社交能力有問題,不擅與人相處。但其實不用擔心,很可能只是因為:你是個內向者

外向者無法體會內向者的心理糾結,就像有大氣層保護的地球是沒辦法體會整天被隕石攻擊的痛苦。
-張瀞仁

今天要談的這本《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張瀞仁就是這麼一個不折不扣的內向者。早餐店老闆娘找錯錢,會不好意思開口要回;搭電梯會急著關門,怕有人溜進來,會陷入要閒聊的尷尬。

但這樣的她,卻成功在美國這樣外向的環境發光發熱,幫助許多台灣球員與大聯盟簽約;在非營利組織成為首位管理三國的非美籍經理,並擁有上百場演講、專訪的經驗。乍看之下,實在很難把這些經歷跟內向畫上等號。

書中,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細細深談自己身為內向者在職場所遇到大小困難。親切風趣的口吻,時不時加上許多讓內向者深感共鳴的小呢喃。讀著讀著,真覺得,要是能早點遇上這本書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