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sh

【工作價值觀大不同】滿足於現狀有錯嗎?

晉身大公司成為管理階層,是不少打工仔的長遠目標,他們將青春投資在不斷的自我增值中,被認為是積極進取的好榜樣。相反一個初出茅廬,找一份低於學歷水平的工作,會被視為不思進取,甚至浪費了社會資源。

筆者很喜歡看《愛·回家》系列,其中一集講述到廢青安寧願放棄高薪厚職,也要加入喜歡的保安行列。家人知道之後當然晴天霹靂,用盡各種方法,務求要讓城安在職場上保持身價,找到一份更有成就感的工作。於是滿腦子疑問的他向朋友傾訴,自己只是希望找到一份相對上壓力不大的工作,然後每天可以準時下班,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再去專注於一些小樂趣,享受一天的生活。而且對於城安來說,可以運用在心理學上的知識去輔導街坊,也算是回報社會的一種方法。

聽到他們的對話後,熊家每個人都重新檢視自己的工作。當老闆的要全天候拼搏,結果捱壞了身體;在寫字樓上班的,總是逃不過加班的命運;即使有才的編劇,亦要兼顧大量額外的工作。於是乎他們反思工作的意義,甚至羨慕城安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Slash起動】20小時讓你學會一個新技能

2019年快將過去,今年訂給自己的目標有所實現嗎?每逢新一年,大家也會訂下不少目標,如學好語言、結他、游泳等等,但生活總是如此忙碌,答應過自己要努力學習最終卻放棄收場嗎?我們經常有學習新事物的念頭,更渴望短時間內學有所成,但掌握一個新技能實際要付出多少時間?

 

學習新事物真的需要一萬小時?

非常熱愛學習的Josh Kaufman擁有廣泛的興趣,組織家庭後的他卻發現自己忙不開交,根本無法繼續展開學習旅途。於是,他決心鑽研有效快捷的學習方法,可惜他發現很多媒體和學術文章只提及「一萬小時學習法則」。一萬小時相當於做一份全職工作5年,不管誰看到這個時間也會感到十分沮喪,大大降低學習意慾。

Josh Kaufman的研究指出一萬小時其實只針對達到專家級別的學習,若果想從完全不懂到可以上手,實際學習時間只需20小時。主張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他更利用這個黃金學習法短時間內學懂滑浪風帆、瑜珈和Ukulele等不同範疇的興趣。

 

【Slash唔易做】90後旅遊達人Stella:要學習相信自己!

「如果有另一種方式去工作和維持生計,為什麼要迫自己活在社會的框框裡?」大學時期已十分熱愛旅遊和文字的Stella當過旅遊記者、Blogger、做過大大小小的兼職,儲錢到不同地方遊歷,享受以文字記錄生活。大學畢業後她為滿足家人要求,踏進「朝九晚六」的生活。然而,Stella始終發現自己並不滿足每日局限於相同的環境。為不讓自己後悔,工作一年多後她決心辭職,再次成為Slash,重新出發做自己想做的事。

大學修讀新聞與傳播系的Stella現在是旅遊達人/雜誌總編輯/節目主持/專欄作家/電台嘉賓節目主持,每一個身分她也十分喜歡和享受。雖然Slash看似比全職工作自由,但Stella坦言要成為Slash,時間管理和學懂排優先次序尤其重要,「當同時收到三份Freelance工作,也一定要準時交貨給客戶,否則是斷自己米路,所以要嚴格製定時間表和設立目標,並付諸實行。」

【政府派糖】自由工作者與$4000

朋友託我替他列印「關愛共享計劃」申請表,我才想起上述計劃已經開始接受申請。朋友都笑說我是中產人士,無法受惠於這個計劃。然而,這個計劃並非完全與我無關,因為我身邊有許多自由工作者都屬於合資格申請人,他們紛紛前來問我應該如何善用這$4000。這個問題一點兒也不難回答,但回答前必先要弄清楚何謂善用。如果所謂的善用,是指要讓$4000變出更多的$4000的話,那麼大家便應該從購買「生產者物品」方面計劃;如果所謂的善用,是指要用$4000來滿足個人消費慾望的話,那麼大家便應該從購買「消費品」方面計劃。

生產者物品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所謂「生產者物品」(Producer Goods),是指用於協助生產服務或其他商品的貨物,又稱為「資本品」(Capital Goods)。舉例說,當一家餐廳的老闆,購買了一台電視機,並安放在餐廳內,用以吸引更多食客,那麼那台電視機就是生產者物品,因為它能夠協助生產服務。換言之,生產者物品是能夠協助生產,並可以提高收入的。

【Slash都有唔同族群】你屬於哪一族?

我們大概可以根據不同的工作特性來分類斜槓青年,當中包括SOHO族,MORE族和MO族。

SOHO族

是指在家辦公的一類新人。SOHO族(small office/home office)是隨著電腦時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而出現的。 電腦的出現,一方面加快了社會節奏和生活節奏,社會價值的創造必須跟上電腦的速度,於是一切都加快了腳步,時間似乎總是不夠用。 另一方面,電腦畢竟解放了工作力,使很多工作可以節省時間,促使了"休閒文化"的誕生,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可以在時間的自由支配下舒緩下來。SOHO族就是享受電腦便利帶來的舒緩節奏的一族。

SOHO族起源于美國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80年代末已風靡世界各發達國家和地區。 自90年代初期登陸中國,便迅速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掀起一股旋風。 世界上目前僅德國就有360萬人以SOHO方式工作。 德國IBM公司有25%的員工在家裡為公司工作。 在美國現在已有3000萬人擁有了家居辦公室。SOHO族的出現標誌著自由職業者一族的興起。

【I am a SLASH】無法專注單一興趣?可能你具備多重潛能者的超能力

最近忙於舞台劇演出、寫文章和讀書,剛巧又需預備下月在公司從HR Team轉到Digital Marketing Team的事,雖然很多朋友笑說自己無可能兼顧所有,最後只會「幾頭都唔到岸」,我卻漸漸從不同領域中發挖到自己更多的能力和興趣。這讓我想到Emilie Wapnick在TED發表過的一場演講《Why some of us do not have one true calling》,當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多重潛能者 (Multilpotentialite)-多重 (Multi)、潛能 (Potential)、的人 (Ite)。

一個人打幾份工 自由身演員的追夢奮鬥曲

演員除要七情上面外,亦要勇於面對批評。至於初出茅廬的演員如何可以打響知名度,在生活和夢想之間會有甚麼掙扎?由新生代自由身演員教路。

現為自由身演員的陳曾寧,喜歡別人稱呼她「曾寧」,因此不時有人誤會她姓曾名寧:「這個名字很有趣,可以隨時換姓。」

曾寧於2014年在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影視表演系畢業,並於2015年完成《劇道場》初階演藝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