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

關於如何理解所讀內容的10個技巧

我從高中開始就一直在閱讀,在理解我所讀的內容方面有很多困難。

如果你問我從高中時讀過的《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理解了什麼,我會說“這是關於資產的”。這讓我沒有動力多讀書,因為我覺得讀書沒用,因為我讀完后 3 或 5 天就不記得了。

問題是我避免處理我的掙扎。

如果我想繼續閱讀,我只是繼續閱讀,沒有找到任何解決方案來理解我所讀的內容。然後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關於閱讀或記憶,而是更多的關於理解。

如果你一直記住你學過的科目,不想理解它們,你更有可能忘記你所學的東西。

理解幫助我們與所學知識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此,你對你所讀的內容瞭解得越多,你就會學到越有價值的課程,並可能在生活中實施。

你學到和實施的更有價值的經驗教訓,

您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並做出重大決定。

這裡有 10 個提示可以説明我理解我所讀的內容:

1.預覽材料

在深入研究之前,請花幾分鐘時間流覽本章或部分。查看標題、副標題以及任何突出顯示或強調的文本。

有時,我只是進入目錄,然後找到我感興趣的內容。

這可以為您提供預期的路線圖。

閲讀誌|《撒哈拉的故事》:那些渴望自由的狂想

自從開學以來,好幾個月沒有好好認真地看過中文書了。上月寫論文的時候腦袋裡一直想著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如今功課都交完了,才能拾起書本細細地讀。我看中文的速度還是比英文要快很多,一個下午狼吞虎嚥地吞下了整本書,心裡很滿足。這是二讀了,三年前在北京就看過一次,那時讀著既生氣又覺得吸引,那些迷人的異國情懷夾著懦弱的善良,發誓以後再也不看三毛了。(後來又讀了稻草人手記) 我眼中的她猶如她眼中的撒哈拉,讓人又愛又恨吧。

好奇心重、急躁、善良、任性、一意孤行、多管閒事、風花雪月......我大概每看一章就會寫下一個形容詞,羨慕她活得隨意,卻也知道在貧瘠的大漠裡,歲月是何等孤寂。她把簡陋的斗室,以棺材木造的傢俱、母親送的細竹帘捲、父親送的中國字畫、垃圾場撿的紅布坐墊、風皮箱、羊皮鼓......佈置成一個藝術宮殿。這樣一個不羈的靈魂,即使在苦悶悠長的沙漠生活也能以活潑的姿態活出浪漫情調。

之所以嚮往,是因為我們缺乏把生活過成詩意的境界。

這當然少不了José的功勞。

「他知道我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倔強女子,我不會改變計畫的。」

「在這個人為了愛情在沙漠裡受苦時,我心裡已經決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