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誌|《撒哈拉的故事》:那些渴望自由的狂想

自從開學以來,好幾個月沒有好好認真地看過中文書了。上月寫論文的時候腦袋裡一直想著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如今功課都交完了,才能拾起書本細細地讀。我看中文的速度還是比英文要快很多,一個下午狼吞虎嚥地吞下了整本書,心裡很滿足。這是二讀了,三年前在北京就看過一次,那時讀著既生氣又覺得吸引,那些迷人的異國情懷夾著懦弱的善良,發誓以後再也不看三毛了。(後來又讀了稻草人手記) 我眼中的她猶如她眼中的撒哈拉,讓人又愛又恨吧。

好奇心重、急躁、善良、任性、一意孤行、多管閒事、風花雪月......我大概每看一章就會寫下一個形容詞,羨慕她活得隨意,卻也知道在貧瘠的大漠裡,歲月是何等孤寂。她把簡陋的斗室,以棺材木造的傢俱、母親送的細竹帘捲、父親送的中國字畫、垃圾場撿的紅布坐墊、風皮箱、羊皮鼓......佈置成一個藝術宮殿。這樣一個不羈的靈魂,即使在苦悶悠長的沙漠生活也能以活潑的姿態活出浪漫情調。

之所以嚮往,是因為我們缺乏把生活過成詩意的境界。

這當然少不了José的功勞。

「他知道我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倔強女子,我不會改變計畫的。」

「在這個人為了愛情在沙漠裡受苦時,我心裡已經決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

哪個女孩都希望碰上一個José,José卻只有一個,而且深愛三毛。因為他的陪伴,蒼涼的沙漠歲月變得不乏味,雖不夠romantic,但也簡單和滿足。

我在沒有自信,情緒低落的日子曾經讀過那篇致不快樂的女孩,溫柔的三毛告訴你要熱愛生命,在浮淺的世界裡尋找自由,探索生命的意義,學會欣賞自己,不要被自卑、平凡、貧乏這些詞語定義,稍稍安撫了在焦慮裡卑微地掙扎著的自己。

我們都以為三毛就是一個快樂的女孩,所以不敢置信她會自殺,這些勸喻如今看來也許很諷刺。人們斥責抑鬱症的殘酷,慨嘆人生的唏噓,一切沾染上情緒病彷彿就有了可以接受的理由。沒有人會接受一個沒有情緒困擾的正常人自裁,是因為世人把生命看得太重,但把意義看得太輕。

José是她生命的意義,她深愛他甚於那片無際浩瀚的黃沙,正是因為她嚐過自由也找到了人生的意義,當失去時,世界於她哪還再有留戀。我比較相信死亡是一種思考過後的選擇,那不是不理智,而是面對了自己的瀟洒,悲傷同時也很積極。

她的書渲染著趣味和浪漫,但安靜下來便會覺得她沈鬱。熱情且絕望,安定也流浪,快樂夾著痛苦,她的靈魂向來矛盾又並不相沖。一個高度重視精神滿足的人,選擇離開,不會讓人詫異。她也只是逃離到了遠方,繼續浪跡天涯,尋找她的歸屬,一如她當初毅然選擇撒哈拉的懷抱。

我想,心要是不自由,到哪都不會快樂。

而她是這世界的diaspora。

本文由作者【Coco Yeung】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文學與比較研究碩士,某出版社編輯,熱愛閲讀和寫作。 寫書、寫人、寫生活中一切美麗、充滿詩意的時刻。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