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

《一個月的旅居,自由感受曼谷!》第一天(1)

於是,我便拿著一個十多公斤的行李箱、一個7公斤的手提行李和一個背包出發了。

我姑且稱這次旅程作「旅居」吧。常常上網看到那些數碼牧民,一是背個超大的背包,一是一切從簡,就隨便帶幾件衣服、一些日用品,最重要的是帶筆電。

至於我嘛,本來因為打算長居,便買了25公斤的行李箱,到後來發現只能最多來兩個月,便換了一個十來公斤的行李箱。

其實我也想多帶一些東西,住以月計不是住幾天一個星期,在家什麼都就手。有些物品看似作用不大,可是要用起來就是需要。

不過我媽常說就算塞得進行李箱,也拿不動。這倒是真的。所以就只拿了小的。

其實我十分討厭有人說:「去到不夠再買吧。」當然如果拿著十萬九千七元去,或者身家豐厚,那就什麼都不用帶,拿本護照和信用卡即可出發。但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富有,家裏已經有的物品為什麼要再買?買了到走時便扔掉?

我覺得真有取捨過,到時真需要再買無可厚非,但少少東西都說去到才買,我不認同。當然可以給自己一個大大的理由說促進當地經濟,但我不能苟同。

 

我本來打算自己靜悄悄地上路,但有個麻煩就是我家住村屋,我很難一個人抬兩個行李箱上小巴,而家裏到小巴站的路也挺崎嶇…唯有坐的士,但這樣一坐,又要花好幾百…(老實說,事無大小都是錢。)

博物館的一隅,留下一只行李:旅行史的小管窺(下)

截圖取自PTT日旅版

封關三年,重新登入久未訪問的背包客論壇與討論看板,補充點最即時的訊息。尤其事關能否順利出入境,防疫與通關的文件準備,與E化的填寫作業,得重新適應與封關前不同的規定與程序。

各種失格與落漆的旅人,仍是解封之後,最美也不曾改變的旅行風景之一。出發前夕,隨興瀏覽論壇,在機場領錯別人行李的烏龍,請版友協尋事主或苦主的發文,再度重現於討論版面。

再把視線轉回北海道大學總合博物館內,不小心被我踢到(真的沒有)的那只犬飼哲夫的骨董行李箱。

博物館的一隅,留下一只行李:旅行史的小管窺(上)

大疫封關,三年後,重返北海道,終於解鎖了我一直很想參觀,但往年總是錯過的北海道大學總合博物館,館內的展示的校史、標本、骨骼,與已成為時代眼淚的老科技器物,目不暇給也不及備載。

photo by Cathy Tsai

整個觀覽動線走到最後,在樓梯的轉角口,踢到(並沒有)一只古董行李箱,全館肉眼可見的陳列裡,行李箱只有一個,被放置在館內很邊緣的角落。

這只行李箱的主人犬飼哲夫,長野縣出身,大正年間在北海道帝大(北海道大學的前身),完成預科學業,與農學部動物學科博士學位;1930年代開始,任教於北帝大農學與理學部講座教授;他也曾在1970年代以降,擔任北海道開拓紀念館(現在的北海道博物館)的首任館長。1926–1930年間,犬飼帶著這只行李箱,旅行於日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