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

總是分心

俊堯在少年時代受產品設計吸引,攻讀專業的設計課程,接受少林寺式沉浸訓練,所謂沉浸訓練,是學院各導師引導學生思想完全融入設計,練就一個個設計頭腦,擁有所謂的設計思考模式。姑勿論這等學說貽誤眾生多少,至少俊堯和一眾同儕獲取這般教育,並以此為浮生難得的技藝。畢業後,俊堯一直秉持原創、以設計作為手法解決問題的宗旨,奈何人浮於事,雖然具備技藝和理想,俊堯投身職場數年後仍只能任職中下層勞工,他有不少舊同學已晉升管理層。

 

其中一個舊同學名叫嘉樂,在學院時表現平平,難以想像他日後有何成就,當然人可改變,事有曲折,嘉樂畢業後旋即籌辦個人業務,四出參加比賽、炮製個人設計,用以向不同人等宣傳、銷售概念,此處並無說錯,誠然銷售概念,而非實物。嘉樂成功且唯一的業務,是設計一款萬用車頭,同一個車頭,可以裝嵌、拆卸不同後部組件,以變成私家車、貨車、剷泥車等,達致不同功用,並由電力推動,取代化石燃料。意念大膽創新,設計圖精美,又加入當時某些社會關注的議題,例如電動取代火力、多功能,可是致命的缺點是當時的技術絕不能生產這種車。幸運的是嘉樂仍憑這設計概念獲得政府資助,成為領取公帑的小老闆。

 

追趕deadline以外的選項

我今日要做甚麼?這問題對部分人來說不易回答,但今日是哪些事的最後限期(deadline)就非常明瞭,於是趕及限期(meet the deadline)成為每日的工作項目,工作目標以至內容都在瞬間界定妥當。然而這種由外力逼使自己工作的方法成效低下,本文意圖刺激slashie和探究工作模式的同好思考,提出以「工作排程」主導的模式,取代追趕限期。

 

所謂以工作排程主導,即是某人計劃如何分配時間,運用於工作之上,簡言之就是甚麼時候做甚麼。考慮這問題時要斷定各事物所需時間和最佳處理時機,例如有些人不太適合下午在戶外跑步,有些人也不希望在午餐後參與會議。為了提升工作效率,可能安排早上開會,在眾人比較清醒時,有條件縮短會議時間;黃昏跑步,沖涼後還可稍有精神進行晚間活動。

 

工作排程仍要考慮各項工作的限期,但它只是其中一項考慮因素,當然延遲辦妥仍是不佳的,與趕限期的分別是趕限期的人往往只在限期前完成工作,「做咗」、應付成為主要考慮,而少計較「做好」或進步。工作排程令人業者自主安排工作時機,減少趕限期的壓力,給予餘裕體會、謀求其他事物,例如不同工作項目的樂趣、進步餘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