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分心

俊堯在少年時代受產品設計吸引,攻讀專業的設計課程,接受少林寺式沉浸訓練,所謂沉浸訓練,是學院各導師引導學生思想完全融入設計,練就一個個設計頭腦,擁有所謂的設計思考模式。姑勿論這等學說貽誤眾生多少,至少俊堯和一眾同儕獲取這般教育,並以此為浮生難得的技藝。畢業後,俊堯一直秉持原創、以設計作為手法解決問題的宗旨,奈何人浮於事,雖然具備技藝和理想,俊堯投身職場數年後仍只能任職中下層勞工,他有不少舊同學已晉升管理層。

 

其中一個舊同學名叫嘉樂,在學院時表現平平,難以想像他日後有何成就,當然人可改變,事有曲折,嘉樂畢業後旋即籌辦個人業務,四出參加比賽、炮製個人設計,用以向不同人等宣傳、銷售概念,此處並無說錯,誠然銷售概念,而非實物。嘉樂成功且唯一的業務,是設計一款萬用車頭,同一個車頭,可以裝嵌、拆卸不同後部組件,以變成私家車、貨車、剷泥車等,達致不同功用,並由電力推動,取代化石燃料。意念大膽創新,設計圖精美,又加入當時某些社會關注的議題,例如電動取代火力、多功能,可是致命的缺點是當時的技術絕不能生產這種車。幸運的是嘉樂仍憑這設計概念獲得政府資助,成為領取公帑的小老闆。

 

某日,俊堯正為前途苦惱,思量繼續在產品設計界打滾,謀求伯樂垂青?另闢蹊徑,憑堅定的理想、嶄新的意念闖出一片天?還是屈從現況,但求日子能過,甚至轉行,離開傷心地?恰好與嘉樂偶然敘舊,眼見他憑上述設計概念獲得政府資助,一筆款項夠他獲取辦公室、員工薪金等營運資本。吃飯過後,轉場繼續漫談,嘉樂豪爽地提議上他的辦公室,電燈、冷氣任開,差點令人誤會嘉樂搞錯對象,以為俊堯是入世未深的少男少女。誰知俊堯真為眼前裝扮成設計師風韻的斗室吸引,羨慕起嘉樂。「原來用『橋』可以做到咁喎。」「佢就好啦,又攞到錢,又有人認同,點都好過畀人指揮去抄襲。」

 

首先看看嘉樂的所作所為,擁有設計意念絕對可以,但設計除了構思外,還講求發展(design development),這部分已包括探討意念能否實現、改善細節。設計行為旨在解決問題,不是為設計而設計,而是設計者真誠並有理由相信某設計能解決特定問題,否則這就變成消閒、抒情等類型的活動。所設計的車不可能生產,嘉樂一早知道;既然不能生產,也解決不了問題,他仍一往無前,爭取資助,最多「解決」了政府向公眾展示支持創意和嘉樂賺取鈔票的問題。進一步說,嘉樂這等是尋租行為,沒有創造實質財富,卻憑體制的便利獲取本來不值的收入。

 

運用設計專業知識和技能,作出不符專業原則的行為,甚至以此為尋租手段,掛著設計師的牌頭招搖過市。俊堯是舊同學,雖然不能像武俠小說般清理門戶,或直斥其非,至少可在心裡恥笑這等作為,現在俊堯卻反而艷羨嘉樂擁有的,其實也不過受名利權勢吸引,這些貌似成功人士擁有的事物,本來是事業上的旁枝末節,反倒遮蔽工作性質、意義所構成的主幹,至少俊堯以至追尋理想生活和工作意義的人起始時都理解孰輕孰重,不知幾多人本來立定志向,可惜在追夢途中耳聞目睹紙醉金迷,然後被干擾,甚至被引誘了。

 

故事還有後續發展,嘉樂或許只當領取資助是中轉站,後來找到荷蘭的公司投資他的概念,不知幾時可見他的傑作面世。俊堯終究也沒有跟隨嘉樂的路,在闖出新天與重投勞工市場之間浮沉,連在hkese.net建立戶口,也說了多時仍未做呢。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