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Dr.史考特的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享瘦秘訣其實很樸實無華!

知識爆炸的現在,種種飲食和運動法往往讓人眼花撩亂,不知如何選擇與執行。如果你也有這種困擾,那很推薦看看這本《Dr.史考特的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

作者史考特是醫生,也是個健身愛好者,之前曾介紹過他的第一本書《Dr.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作為續集,史考特同樣用精美豐富的圖表,易懂的說明,為大家解答減瘦身路上的大小疑難雜症。

這篇文就從中挑5個實用有趣的小知識和大家分享。那咱們開始吧。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我們需要的寶藏其實已經在心中

對於這本《一個人的獲利模式》,真的是相見恨晚。在大學就讀商學院的我,其實對於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並不陌生,特別是在接觸新創領域時是很常用來檢視新創公司的獲利模式。

它的副標是「用一張圖,探索你未來要走的路」。將用在公司層面的商業模式圖套用在個人身上,找出適合自己的獲利模式,在現今一人公司越來越盛行的時代,特別有吸引力。而且這是一本「實作書」,也就是只有你在跟著書中的問題寫下自己的答案,那它才有發揮原本的價值。

下面簡單用一問一答的框架分享,我在閱讀並實作這本書後的感想。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其實要回朔到 2020 年,當時疫情爆發、生活面臨很大的轉變,對工作也有很多的迷惘,完全如書封面所說,想要探索自己未來要走的路。結果練習只做了一點就沒繼續,因為太硬核了,有很多需要往內心去認真挖掘的問題 — 什麼事情會讓自己真的感受到幸褔快樂、回想自己成長經歷的高光時刻與低谷挫折,我的個性有什麼樣的特質等等。

《貓與城市》:兩面東京,疏離、認同與貓

遇上《貓與城市》這本短篇小說集可說緣分湊巧。前些日子到新竹或者書店探訪,看到有一區的主題是貓。作為貓派,理所當然停駐觀看,而這綠紅相間的日式書封就這樣抓到我眼球。斟酌一陣,便將它帶回家。

作者尼克.布萊德利生長於英國,曾待在日本長達十年,此書是他的小說處女作。從未聽聞此書就直接買入,事後回想實在衝動。好在它非常好看,甚至可說大大刺激了我的感官,體驗生猛。

以下就用3點跟大家聊聊這本小說有意思的地方。

 

【1. 鬆散貫穿】

此書由15篇短篇小說組成。有趣的是,這些故事彼此都略有關聯,往往一個故事的主角,會在其他篇章不經意地出現,製造意外驚喜。篇篇藕斷絲連,看似鬆散卻又環扣地串成整本書。

而貓則是貫穿全書的元素。像《刺青》中那隻遊走於直美背上刺青的貓:

貓在那兒,正從地鐵站出口走出來,尾巴高高舉起,彷彿在嘲弄他。

或《快打旋風二》裡,那隻清楚知道要去哪的花斑貓: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並肩而立是為双

會知道《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這本散文集,是因朱宥勳在他的2021年書榜上力推,心癢遂到三餘買來讀。

作者楊双子本名楊若慈,此書以她與孿生妹妹如暉為軸,細訴從小而大,跨越時間空間,相生相伴的雙胞情。朱宥勳形容的精準,這本書實在是讓我讀得揪心痛,但一翻開就被深深吸入,停不下來。

 

【張日興隔壁】

書名《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是本書首篇。乍看有點摸不清頭緒,想說張日興何許人也。但細看便明白其用意。

楊双子老家在台中成功嶺山腳下。而這個「家」極為獨特,是她阿嬤一手蓋的。阿嬤是能幹的泥水匠,但對設計一竅不通,導致沒有一個房間是矩形。窗戶開得少,有時得摸黑登樓。同學來訪總說:「你家好像迷宮一樣。

走左手龍門入新客廳,可直驅腹地穿過廚房、廁所、房間、房間、廁所、房間、舊客廳,從右手虎口出我家,或者返頭上東邊樓梯橫越房間、房間下西邊樓梯回歸原點。

家如迷宮,鄉異如是。

《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2策略讓你搞定簡報、圖文大小事!

在各類圖文蓬勃的現在,「資料視覺化」很重要已經如同廢話。但往往輪到自己做簡報、社群圖文時,卻常不盡人意。做不出市面上那種質感,卻不知道如何改善。如果你也有上述困擾,我很推薦看看這本《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鉤引行銷》:5步驟讓你秒吸觀眾眼球!

現在要抓住眼球可說前所未有地困難。在FB,每分鐘有30萬則動態發表;在IG,每天有9500萬張照片發布;在Youtube,每分鐘有超過500小時影音上傳。你是否也苦於精心製作的內容無法被人看見呢?或許今天談的這本《鉤引行銷》可以給你一些想法

作者布蘭登.肯恩曾幫蕾哈娜、泰勒斯等國際巨星操刀,獲得百萬粉絲關注,也曾用他社群經營心法,在30天內獲得百萬粉絲追蹤。本書中,他提出了「鉤引點」的概念,闡述要如何在資訊爆炸時代脫身而出。

這篇心得,我會先談談為什麼吸引注意力變得如此困難;接者談談鉤引點是什麼,又要如何打造;最後則會更進一步地講品牌與鉤引點的關係。

 

【3秒注意力的時代】

你有印象每天會滑過多少臉書動態,或多少IG限時嗎?每個內容,你又花多少時間瀏覽呢?

相信大家答案可能很模糊,畢竟面對大多訊息,多數時候都是手一滑就過。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注意力變得極度稀缺。作者直言,如果你無法在一開始的3秒鐘內抓住人們注意,你便失去讓他們看到你接下來的故事、產品和服務的機會。

《一年投資5分鐘》:小資必看,被動投資7問7答!

如果有個投資「達人」告訴你,有種方法能讓你無腦投入就賺錢,那十之八九是詐欺。但今天要介紹的這本《一年投資5分鐘》,卻是本貨真價實能帶你免看盤、不選股,一年只花5分鐘就能「躺著賺」的投資好書。

作者陳逸朴是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致力於向小資族推廣被動投資與資產配置的概念,部落格流量已超過三百萬人次。

先前已寫過幾本被動投資的書籍心得,不過我發現當我向身邊朋友談介紹時,還是很難讓他們理解接受。因此這篇心得,我想嘗試新的寫法,用我常被問到的7個問題為引,藉由此書內容回答,讓你理解為什麼被動投資非常適合沒有太多資源的小資族。

【1. 為什麼要投資?】

首先很常聽到的問題是:為什麼要投資?

許多人聽了各種投資散盡家財的鬼故事,而將其視為畏途,但這有點因噎廢食。書中用兩點原因,告訴為什麼投資是必須:

《疫情釀的酒》:大疫之下,找到自我安放的可能

2019年至今的肺炎疫情,可說徹底改變的人與人,甚至人與自已的互動關係。這本《疫情釀的酒》是書粥老闆高耀威,邀了九位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和十九位獨立書店老闆所共同書寫。去年台灣突升三級,寶島被不安情緒壟罩,這本書便是想藉這些書店主與創作人在生活中的反思,為社會帶來一些力量。

三級疫情壟罩下的台灣, 
焦躁鬱悶的我們,在生存的夾縫中, 
留下一些文字, 
證明人類一默默的在變種。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近代化列車是如何開進台灣的呢?

你有想過身邊各種現代化產物是怎麼來的嗎?大家一早起來會到「廁所」拿「牙刷」刷牙,用「自來水」漱口。出了門,開「汽車」上班,在「馬路」上抱怨塞車。午餐吃「牛肉」湯,下午又吃「巧克力」解饞。晚上久違的和三五好友去「運動」。這些早習以為常的事物,對咱們老祖宗的生活中可都很稀有。

這本《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是本輕盈趣味的歷史小書,作者陳柔縉用生動的筆觸,從飲食、日常用品到社會文化等面向,介紹了近50樣現代化事物。帶你了解這些現代生活早已不可或缺的東西,是如何走入台灣人的視野中。這篇文便隨手挑5樣和大家分享。

 

【1. 牛肉】

現在吃牛不稀奇,但相信很多人家中長輩還是有忌諱不吃牛,而這樣的「禁忌」是有原因的。過去牛兒甚為珍稀,又是農村營生的主要工具,自然不能亂吃。在清領時,甚至有過不能殺、吃牛的禁令,生怕大家因貪食而毀了耕田好幫手。

而這樣不食牛的文化,在日治時期遭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