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散文

《馴羊記》:虛實交揉的西藏旅探

會知道《馴羊記》是看到朱宥勳在他2021年十大文學書中力薦此書,甚至還說「如果你喜歡吳明益,那絕不能錯過徐振輔,因為你可能正在見證一位重要作家的崛起。」都說成這樣,不讀好像對不起自己(?)

看書頁作者介紹,感覺徐振輔是個奇葩。興趣散廣,又都極具水平。興起研究個象鼻蟲就發了好幾篇SCI;寫文得獎無數,還四度入選九歌散文選;攝影也「略」懂,當過Cannon講師,還辦過攝影展。有才得讓人討厭(笑)。

但這本書的確是厲害。徐振輔用虛實揉雜的敘事口吻,描寫幻魔般的西藏風景,在自然與人文中游走自如,很難想像這居然是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以下簡單跟大家聊聊這本書。

 

【虛實的交錯】

這本書採第一人稱,用雜記式的口吻描述一名旅者隻身前往西藏探尋的故事。乍看像是旅行散文,一種紀實文學的味道。但有趣的是,這本書的分類卻是小說。

書中煞有其事地置入《馴羊記》這「假」的紀實作品。還別出心裁的插入兩篇短小說:〈豹子對你而言是什麼?〉和〈雪雀〉。

《貓與城市》:兩面東京,疏離、認同與貓

遇上《貓與城市》這本短篇小說集可說緣分湊巧。前些日子到新竹或者書店探訪,看到有一區的主題是貓。作為貓派,理所當然停駐觀看,而這綠紅相間的日式書封就這樣抓到我眼球。斟酌一陣,便將它帶回家。

作者尼克.布萊德利生長於英國,曾待在日本長達十年,此書是他的小說處女作。從未聽聞此書就直接買入,事後回想實在衝動。好在它非常好看,甚至可說大大刺激了我的感官,體驗生猛。

以下就用3點跟大家聊聊這本小說有意思的地方。

 

【1. 鬆散貫穿】

此書由15篇短篇小說組成。有趣的是,這些故事彼此都略有關聯,往往一個故事的主角,會在其他篇章不經意地出現,製造意外驚喜。篇篇藕斷絲連,看似鬆散卻又環扣地串成整本書。

而貓則是貫穿全書的元素。像《刺青》中那隻遊走於直美背上刺青的貓:

貓在那兒,正從地鐵站出口走出來,尾巴高高舉起,彷彿在嘲弄他。

或《快打旋風二》裡,那隻清楚知道要去哪的花斑貓: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並肩而立是為双

會知道《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這本散文集,是因朱宥勳在他的2021年書榜上力推,心癢遂到三餘買來讀。

作者楊双子本名楊若慈,此書以她與孿生妹妹如暉為軸,細訴從小而大,跨越時間空間,相生相伴的雙胞情。朱宥勳形容的精準,這本書實在是讓我讀得揪心痛,但一翻開就被深深吸入,停不下來。

 

【張日興隔壁】

書名《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是本書首篇。乍看有點摸不清頭緒,想說張日興何許人也。但細看便明白其用意。

楊双子老家在台中成功嶺山腳下。而這個「家」極為獨特,是她阿嬤一手蓋的。阿嬤是能幹的泥水匠,但對設計一竅不通,導致沒有一個房間是矩形。窗戶開得少,有時得摸黑登樓。同學來訪總說:「你家好像迷宮一樣。

走左手龍門入新客廳,可直驅腹地穿過廚房、廁所、房間、房間、廁所、房間、舊客廳,從右手虎口出我家,或者返頭上東邊樓梯橫越房間、房間下西邊樓梯回歸原點。

家如迷宮,鄉異如是。

《美麗新世界》:幸福快樂就夠了嗎?

這本小巧吸睛的《美麗新世界》是前些日子在三餘遇上的。久仰此書大名,知道它與《一九八四》和《我們》並列為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已讀過另外兩部,出於集寶心態遂買來拜讀。

此書給我的感受跟另外兩本很不一樣,《一九八四》和《我們》氛圍都極為肅殺,但《美麗新世界》乍看其實充滿歡樂。用色調來形容的話,《一九八四》給我種紅褐色沙土感,《我們》則是粉白純淨一片,《美麗新世界》則是炫彩歡鬧。

以下就來談談我對此書的一些整理與想法吧。

【完全可防可控的世界】

此書帶讀者進入一個階級嚴明、有序至上嶄新世界。如開頭盾牌格言所寫的:

群體、身分、安定

三個字為本書的世界觀定了調。

這裡的人們一出生就被由上而下分成「阿爾法(α)」、「貝塔(β)」、「伽瑪(γ)」、「代爾塔(δ)」、「艾普西隆(ε)」五個階級。

乍看有點印度種姓的味道,卻高端得多。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品嘗生活的餘味

不知什麼時候起,洪愛珠的這本《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就不斷映入我眼簾,不時見人猛薦此書,書店排行櫃上也總有那印紅身影。無怪〈美食關鍵詞〉的Liz會說這是2021年飲食界與文壇的現象級作品。

拜讀後方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厭其煩地訴說此書的好。如果要我選2021年的愛作,這本小書絕對是其一。

如往,我散文心得會寫得自適無框些,大家就隨意看看。

【食物與食物以外】

讀前就知曉此書與吃極有關聯。我習慣是將散文、小說留在睡前品讀,這本書自然也是依在枕邊看的。洪愛珠筆下的飲食種種實在誘人,但就寢前瞧就極為煎熬,雖便宜了眼睛,卻苦了肚皮。

比如她寫切仔麵湯頭:

深鍋入清水,水沸起,其他鋪子多放大骨,大廟口更煨浸以巨量豬肉。三層肉為主,兼有嘴邊肉和肝連。大塊肉在清水裡煠,肉成之時,湯已深濃。入口鮮滋滋油汪汪,清香腴美。愈近打烊時分,湯頭愈呈乳白色。

《孤獨培養皿》: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前些日子到台鋁逛書店時看到鄭宜農的這本《孤獨培養皿》,想起去年她井之聲巡迴演唱會時好像有預告過這書,覺得是緣分到了,便順手買下。

《孤獨培養皿》是鄭宜農的第二本散文集,收錄她25篇散文。書底的介紹很美:

用鑷子將一段聲音、
一句話語、
一種味道或一節觸感
截下生命某某故事做成玻片
放到回憶的顯微鏡下仔細觀看……

《呼吸》:唐鳳也推的燒腦科幻神作!

第一次碰到這本《呼吸》是在一本書店。那時翻讀了一篇,覺得喜歡卻沒買下。之後在《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裡又看到唐鳳推薦這作品,覺得有緣才買下。讀完不禁慶幸自己沒錯過這本書,感恩增幅。

作者姜峯楠的經歷可說極為絢麗,拿過4座雨果獎、4座星雲獎、4座軌跡獎和無數科幻獎項。而他寫作至今30年,竟只出過17篇中短篇。而此書便是他的第二本小說集,收羅了他9篇作品。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那些很好很好的,可不可以不要呢?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是吳曉樂的散文集,收錄她21篇作品。書中談訴許多作為女性,在這個社會下的摸索與掙扎。

她以女身、兒女及書寫身煉祭出這一本女.兒.書,世故之下是情深,溫柔盡頭才鼻酸。
-蔣亞妮

會知道這本書是前些日子在感官一條通中,聽到製作人太陽小姐的推薦。碰巧前些日子到新竹參加朋友婚禮,順道造訪一直很想去的或者書店時看到它,就順手帶回家品讀。

先說結論,我很喜歡很喜歡這本書。

《南方從來不下雪》:港都的背面,那些弱微破殘的過去與現在

這本《南方從來不下雪》,是好前些日子到三餘閒晃時看到的書。起初覺得書名有趣,稍稍細看才發現是本以我的故鄉高雄,為舞台的短篇小說集。出於對家鄉的情感投射,加上看到出版社是逗點,便理所當然地帶它回家了。

此書是陳育萱第二本小說。作者介紹說她雖是彰化人,但曾在南方教書七年,高雄可說是精神意義上的第二故鄉。看到她曾任教於高雄中學實在倍感親切,遺憾沒機會讓她教到。當然我高中國文老師也很棒啦(笑)。

《南方從來不下雪》共收錄六個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