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後感

直視死亡,反思生命的價值:《我是人生整理師》

書名:《我是人生整理師》

作者:盧拉拉

出版:尖端出版

 

✵ 提要:

你想在死亡的終點線前,有過什麼樣的人生呢?

 

這是一本由台灣特殊清潔人員 - 盧拉拉所撰寫的書,作者以第一身分享他特殊工作的內容,負責命案現場的清掃、遺物整理和囤積歸納。許多人避而不談的死亡,是作者的日常。他見證過無數的生離死別,也見證過家屬的冷漠,被世界遺忘的可憐人。腐壞蛆蟲的身軀、布滿血迹和屍水的地面、臭氣瀰漫的空間⋯⋯無數令人衝擊的場景都是逝者用最後力量證明自己真實存在過。

 

孤獨死、自殺、家屬委托,特殊清潔人員的職責不只有清掃凌亂骯髒的現場,收拾逝者的遺物,更要安撫生者的心靈。

 

✵ 讀後感:

閱讀此書,有悲傷、感慨、憤怒,也有無奈。死亡,看似遙遠,但又貼近生活。特殊清潔人員,是一個特別且不常見的職業,這次透過作者以第一身的角度,了解到這份特殊工種,也讓我們近距離接觸生死。我很佩服盧拉拉和一眾特殊清潔人員,那些震撼的工作環境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單是作者描述的場景,已令人不安,還要面對多個生死別離的場面,那種心情令人難以言喻。

 

【閱書分享】《獨居冰島的一年》,感受從孤獨到幸福

書名:《獨居冰島的一年》

作者:嘉倩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 提要:

這本書由作者嘉倩,一位獨居在冰島的上海人所撰寫的隨筆。28歲在經歷了辭職、四年全職寫作和結婚壓力後,毅然買了一張到冰島的單程機票,通過技術人才簽證遠赴冰島工作。在書中,作者紀錄並分享了自己在冰島的生活和體驗。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冰島寒冷、凜冽,擁有極致的自然風光,可真實生活在冰島上,是否真的那麼夢幻呢?

 

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工作、生活,當新鮮感和好奇心退去,剩下的就是具體的生活日常,以及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書中描寫的有作者生活的瑣碎、獨自在冰島生活的孤獨、也有無助、焦慮的時刻,但也享有自由和浪漫的時候。經過一年靜靜的生活,她有更多時間與自己相處,面對自己的孤獨,然後再次勇敢的擁抱這個世界。

 

✵ 讀後感:

【書評】《朱雀》-人之常情最為動人

人類的情感很矛盾,虛無縹緲卻又極為沈重。在或洶湧澎拜或平淡如水的情感面前,語言都失去了自己的重量,只能被牽扯。

沒有人可以理解另一個人。看人,有時就是隔著一層紗來猜度、揣測,所以很多時候都是看不準確的。也不必說要看清對方,因為大部分時間我們連自己都看不透。

《朱雀》用一個異鄉人的角度切入,講述一個蘇格蘭的華裔青年—許廷邁到南京留學,順道遊歷故鄉—南京的經歷。許廷邁有時候也在想,為甚麼自己會對南京著迷。是因為外婆嗎?是因為曾閱讀過的書籍嗎?

對南京的著迷程度,甚至被出租車司機誤認為一個南京人也會開心!

許廷邁也說不出為甚麼自己會如此喜歡南京。當他到了夫子廟,看到秦淮河時,他是失望的;當他走到夫子廟後方的古物店時,他是尷尬的。或許,他對南京的喜歡,是由「她」開始。

清薄的身軀之下是拒人千里的冷淡,冷淡中還帶有一絲傲意。她阻止了他買下店中的古物,因為她知道那都是假貨;然後沒有再多言,就讓他離開,因為她要閉店了。

驚鴻一瞥,從此掛心。雖然對她所知甚微,連名字都是靠別人告知,但他還是無法自拔。

程囡,許廷邁終於知道了她的名字,之後卻從未喊過。她帶他見識了更地道的南京,帶他感受了最真實的南京;他因為她變得更像一個南京人,從穿著到口音。

【書評】《北鳶》-秋天的鳳凰,自然要再傲一些

「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罷,虞姬自刎,倒在霸王前。對項羽的情,對生命的絕,都濃縮在短短的一句,以及劍刃割破動頸動脈那一下。

在我看來,虞姬比項羽更具君王氣、霸王更霸氣。當然,這也是虞姬是《霸王別姬》的主角之故,劇目自然會對她的描述、渲染更入木三分一些。

葛亮書寫的言秋凰,可以說是虞姬再世。但與戲中的虞姬不同,言秋凰也是霸王,她是她自己的霸王。言秋鳳的結局在外人看來是憋屈的,是委屈的;可在她自己看來,這是最好、最完滿的結局。

師父的靈牌前唱盡了戲,把敵方將領殺了,然後自盡。那麼順暢,那麼的清醒。

「若是存了降尊紆貴的心,在矜持與無奈之間粉墨登場,是遠不及放開來演一段」所以言秋凰出現了,一代名伶,唱盡了離別情仇、忠義孝悌,是「一個真正唱戲的人」。

一個名角兒,「入世」難,「出世」更難。當初因為報社的挑撥離間令她不得不與師傅分道揚鑣;在上海發展時又因為不擅交際得罪了道上的人,輾轉間去了襄城,在一個小戲班唱戲。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息」,當她的唱功與身段被和田潤一記掛上,便注定不可能出世。

想當時在上海唱戲時,是那般的快樂。在一個小戲班裏快樂的唱,盡情的唱,就算觀眾寥寥,也是落得逍遙。

更別說,她遇上了他。

【書評】《北鳶》-民國時期的「風箏」

《北鳶》是一部葛亮以自己的家族史為基礎的長篇小說,透過述說盧家和馮家兩大家族的興衰榮盛,向讀者展現了半個民國時期的野史。雖然《北鳶》發生在民國時期,但當中並無一絲政治氣息。

書名取自於曹雪芹《廢藝齋集稿》中僅存的《南鷂北鳶考工志》篇,內容與風箏製作有關。「管窺之下,是久藏的民間真精神,」所以作者在自序中說道:「這就是大時代,總有一方可容納華美而落拓的碎裂。」

舊式家庭的腐朽生活如勾心鬥角、一夫多妻、纏足等,都被葛亮用平常又平淡的心態描寫出來。但當期時新文化已經影響了一代年輕人,他們不服那種迂腐的傳統,矛盾與衝突便出來了。

馮仁鈺接受不了迷信、男尊女卑那套,就從容的從在家祭中拂袖而去。馮仁楨死活掙脫要她纏足的姨太太,口中大叫:「學校都不讓纏足了!」

有血有肉的書中人,真實得仿似他們都曾經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們有各自的愛恨情仇,有自己的無可奈何。書中有一點很清晰:越是執著,便越是失去。

想必這是跟風箏有關。放風箏時要懂得鬆弛有度,要懂得判別風向,也要敢於賭一把。有時候天上的風箏會因為突然的大風刮得七上八下,有人會選擇收錢,但也有人會與風鬥上一鬥。像仁楨,她鬥了,然後贏了,風箏依然高掛天空。

【書評】《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寄託與救贖

許是我多心,總感覺劉怡婷和許伊紋這兩個角色,是有一點寄託在裏邊的。

於劉怡婷這個角色,就感覺是作者把自己寫了進去,有點兒在書中繼續活著,開展一段無人問津的生活之意。劉怡婷和房思琪兩個角色很相像,相同的年紀有著相同的喜好,只是前者相貌平平,而後者相貌出眾。兩者可以說是相互妒忌,劉羨幕房的精緻外表,房羨慕劉的爽真平凡,畢竟房一直認為是自己的外貌招來災厄。

「但我不想以臉特別,我只想跟怡婷一樣。至少人稱讚怡婷聰明的時候我們都知道那是純粹的,長成這樣便沒有人能真的看到我。」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劉怡婷更多的是象徵了讀詞這本書的讀者,也就是我們。伊紋在分別時跟怡婷說:「怡婷,我請妳永遠不要否認妳是倖存者,妳是雙胞胎里活下來的那一個。」我們沒有接觸,便知道了世界的背面。憤怒是一定會出現的情緒,所以伊紋也說:「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氣才是美德。」

伊紋最後跟怡婷說了很多,最常出現的詞是「假裝」。「假裝」,略有粉飾太平之義;但放在此處,就算說是自欺欺人也是安慰與寬慰的一種方式。

劉怡婷看完日記之後跑到李國華的秘密公寓霸聲質問,她當著他的面把衣服脫光,要求經歷和思琪一相的痛。當然,李國華沒有理會她,還把她的衣服都踢了出去。

【書評】《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場名為愛與文學的性侵犯

最尖銳的評擊是理智且平靜的,所以看書時如梗在喉,苦澀在心底漫延,久久不能散去。

此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由作者林奕含所寫,是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半真實的自傳。房思琪自十三歲被國文老師李國華性侵,長達五年之久,最後被折磨至神智不清,生活不能自理。作品的主要視覺主要集中在房思琪身上,沒有激烈的討伐聲,也沒有強烈的控訴;房思琪自我催眠般的記述透出淡淡的絕望與麻木。

有人說這本書有一般向死而生的氣魄,我卻認為裏面透著一股狠勁,把傷口血淋淋地現於人前的狠勁。

在正式揮筆之前,我想起一句話,雖說這句話與本書沒有絕對關聯,但還是想分享予您:「不要相信文人,三分感情他們能寫出十二分的意。」

 

我一直認為,學校是罪惡的溫床,是惡人的保護屋。仁義道德滿嘴飄,門口倒是掛著一副對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

無恥。

生孩子是光榮的,傳宗接代是生物學中最基礎的一環;可性行為是可恥的,光是想想都是淫蕩。所有人都對「性」三緘其口,學校不教,社會漠視,家長不提。「甚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要是出事了那就是學生自己的問題,讓學生背鍋吧,那些大人們都在想,反正學生千千萬,少了一個也沒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