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

電影《油麻菜籽》:那些劇情裡沒告訴你的恐怖故事

圖片取自海鵬影業粉專

 

1980、90年代的景美,還沒有像今日這麼密集林立的住宅,說是台北市的郊區也不為過。當時我家還住在興隆路一段,公寓旁有一畦鄰人種植的絲瓜田,還有條未加蓋的大排水溝。

那也是個小社區很流行舉辦蚊子電影院的年代。周末夏夜,在住家不遠處的空地,跟大人一起搬著小板凳,坐在露天的布幕前,看過幾部所謂的「台灣新電影」,《油麻菜籽》就是其中之一。

記得當時年紀小,我並無任何思想資源的刺激,能夠仔細感受劇中,所展演的那些牢不可破的父權結構裡,充滿窒息感的婚姻、家庭、親子關係。

看到劇中由蘇明明飾演的文惠,因為跟隔壁學校(北一跟附中其實沒有很隔壁)的男生交往,貼心收藏知名不具的情書,被陳秋燕飾演的媽媽剪壞頭髮,強迫請長假,男生還因而轉學。

當年只覺得這個媽媽也太嚴格了吧?讓優等生的女兒談個小戀愛到底是會怎樣啦!

【書評】 沒有媽媽的超市 (Crying in H Mart; 2021):《亞洲媽媽,母親節快樂》

恰逢母親節,不知不覺地讀完了這本2021年被Goodreads讀者票選為年度最佳回憶錄的書籍《沒有媽媽的超市》(Crying in H Mart)。選擇閱讀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在網絡上得知它即將被改編為真人電影。為了彌補之前沒有先讀過原著的《Call Me By Your Name》、《Normal People》等我非常喜愛的電影和劇集,我決定這一次要優先閱讀這本書。雖然我不是「Japanese Breakfast」的樂迷,也不是Will Sharpe的粉絲,但我是一位亞洲人,一個有亞洲媽媽的人。

擁有混血兒的身分似乎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特別,作者論證了這一點,她在上學時裝扮成洋鬼子,模仿他們的說話方式,以掩飾自己的黃皮膚。即使她擁有二分之一的韓國血統,她除了「안녕하세요」 之外,幾乎不會說別的韓語,碰上媽媽與自己的阿姨在聊天,只能當個旁聽,遑論幫爸爸翻譯。作者從來未強調自己「雙重身分」所得到的好處,相反,當她渴望說出一口流利的韓語時,她後悔當年沒有好好地聽媽媽說,努力學習韓文。我們經常被身邊的混血兒吸引,總覺得「亞洲人」的血統不夠特殊、不夠尊貴,非得添加一點白、一點黑、一點啡,才感覺自己脫穎而出。即使得不到先天的血緣與基因,許多人還是會透過遷移的方法嘗試「融入」其他文化。歸根究底,是「亞洲人」的基因難以承受還是「華人」的身分難以共鳴?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Yuddy1967

青春的兒子不結婚

 

「媽媽、媽媽。」剛剛睡著了,丈夫又在身邊呢喃,今天是母親節,當別人為自己的母親慶祝時,我足足幹了16小時的活,也難怪的,我是一間酒樓的部長,大時大節就是最忙的時候。「亞達說不要結婚。」丈夫把咀巴湊著我的耳邊壓著聲音說。

「他才16歲,唸中四,當然不要結婚。」「他說不愛女生,他要愛男生。」

這是一個母親節的晚上,兒子給我的禮物。

 

xxx

 

亞達今年16歲,是獨生子,出生的時候,一切正常,一直以來,發展良好;唸幼稚園時,和男生玩,也和女生玩;唸小學時,生性內向寡言,有點害羞,但也有知心的女同學,他不大愛玩家家酒,也不喜歡玩射槍,不似娘娘腔,也不特別有男子氣概;現在唸中學,時常有女生掛電話來,生下來五官端正,眉清目秀,還有點俊,為甚麼要愛男生?

自從那一個母親節的晚上,我生命中多了一個問號,是否我照顧他不好,或者我不孝順父母,現在有報應,但我總不明白,一個男生怎樣去愛一個男生,男生和男生談情說愛,會幹那回事嗎?兩個都是男的,可以怎樣做?

心靈療癒|如何慶祝沒有媽媽的母親節

這篇文章獻給沒有媽媽一起慶祝母親節的大小孩們。 或許你的母親因病過世了、或許你從未認識自己的生母、又或許你和她有複雜的關係而已然成為陌生人,無論是什麼樣的狀況,在這個即將來臨的母親節,你也可以用不同以往的方式來紀念。

當然,心裡的那個缺口不是只有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才感受的到那深刻的空虛感。哀傷是偶爾不經意的時候,突然讓你隱隱作痛,提醒著你的失去。

但是,母親節不需要很難受的度過,你不用覺得自己要像其他家庭一樣聚餐、切蛋糕、買康乃馨花束。以下八種方式不見得都適合你,但希望你可以建立新的母親節傳統,從自己開始,去慶祝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