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SRMovie-一齣具有意義的「蕭戲」

一齣具有意義的「蕭戲」-男兒王

電影產地:新加坡

電影年代:2021

推薦指數: 7.3/10分

電影類型:劇情/喜劇

故事大綱:

中年失業的曹啟明,不敢讓妻小知道,又因年紀遲遲無法找到新工作。在房貸車貸的巨大壓力下,因緣際會化身變裝皇后登台,原本古板大叔竟在酒吧綻放了無限風華。從〈愛拚才會贏〉唱到〈看我七十二變〉,甚至跨界用閩南語高歌神曲〈I Will Survive〉,意外讓觀眾歡笑不斷,成為了酒吧頭牌。

觀影感想:

滿滿新加坡式喜劇~!雖然看上去荒誕,但所傳到的資訊卻額外具有意義,不僅是要化解不同性向之間的誤解,更是呈現出「所有的誤會、成見都是因不願相互理解而導致的」。因偏見、誤解,而所做出攻擊與抹黑,並不比實際去了解、理解來的勇敢,唯有踏出重新認識的第一步,才有可能走向尊重。

圖片來源:Yahoo!電影-男兒王

SRMovie-敘事方式平凡無奇的真人真事改編

敘事方式平凡無奇的真人真事改編-滑板少女

電影產地:美國

電影年代:2018

推薦指數: 6.0/10分

電影類型:劇情

故事大綱:

住在印度的中學少女普雷娜,被迫負擔家計而無法上學,經過學校關切之後,雖然成功到學校,卻因校服、書籍的問題,導致普雷娜的校園生活並不順遂,這時的她因弟弟的胡鬧,認識了來自倫敦的背包客潔西卡,也首次接觸到異國的新奇物品-滑板,此時的她更沒想到滑板會成為改變她一生的契機。

觀影感想:

發生於印度偏鄉的勵志故事,其中提及男尊女卑、貧困生活、種性制度…等社會議題,每項都是值得深度探討,卻因過多議題籠罩在新建公園及推動其運動上,導致每項幾乎都淺淺帶過,或許這也是真實反應出現實生活議題環環相扣的情況,但過多議題的參雜,反倒模糊了電影想傳達的意涵。

藉由滑板運動顯現出印度男尊女卑的不公不義,這或許是這部電影希望傳達的核心(應該是吧?)但蜻蜓點水式的故事架構,卻讓整部電影變得平淡,每當劇情才剛碰到阻礙時,下一刻事情變迎刃而解,大大削弱了故事的起承轉合,一部應是印度滑板運動的跨舉,卻搞得像里長規劃公園似的。

圖片來源:Rotten Tomatoes-滑板少女

SRMovie-幼稚園孩童揮灑青春汗水,卻有點莫名感動

幼稚園孩童揮灑青春汗水,卻有點莫名感動-蠟筆小新:謎案!天下春日部學院的怪奇事件

電影產地:日本

電影年代:2021

推薦指數: 8.2/10分

電影類型:動畫/懸疑/驚悚

故事大綱:

小新一行人在風間的邀請下,來到了菁英學校「天下春日部學院」進行為期一週的住宿體驗,小新一行人抱著期待的心情,而風間打算在體驗入學期間拿下好成績,並正式就讀,但總是闖禍的小新卻一直扯後腿,兩人大吵一架,風間憤而跑出宿舍,但再次遇到風間時,他卻早已遭遇不測…

觀影感想:

蠟筆小新的電影版通常是胡鬧搞笑的輕鬆劇情,但此部電影披著此外衣,藉由不同角色的性格詮釋了何謂青春,是青澀的暗戀,亦是追求成功,更是活在當下享受人生...「青春沒有定義,而是自己決定青春」~!無論未來如何,對得起自己、全力以赴,享受過程帶來的美好,這就足夠了~

雖然本部仍保有著過去蠟筆小新電影版的荒唐趣事,但與歷作相比,本部電影更貼近現實,小新的人物設定也更符合電視版的性格,不會像過去因電影版而突如其來的人格主角爆發,此電影更是將風間的個性更進一步延伸,了解在自私的背後,隱藏著感人的動機,雙主覺得設定也讓故事更有趣。

圖片來源:Yahoo!電影-蠟筆小新:謎案!天下春日部學院的怪奇事件

SRMovie-平凡、失敗卻帶點勵志的電影, 內無刺激、傳奇故事劇情

平凡、失敗卻帶點勵志的電影,內無刺激、傳奇故事劇情-梭哈人生

電影產地:美國+法國+德國+開曼群島+墨西哥

電影年代:2016

推薦指數: 7.0/10分

電影類型:劇情/喜劇

故事大綱:

經濟蕭條,讓美國商人艾倫陷入長期周轉不靈的債務危機。為了擺脫巨額負債,並支付女兒的大學學費,他決定放手一搏,遠赴欣欣向榮的沙烏地阿拉伯,把一套3D立體投影技術銷售給當地國王,由此展開一場異國之旅。艾倫亟欲東山再起,以為這樣能賺一大筆錢,不過現實總是事與願違…

觀影感想:

相對於其他勵志劇情片,該部電影可說充滿著失敗的人生經歷,面臨著中年失業、夫妻離異、外派工作的不順…等人生的重大挫折,甚至當你以為事態終於要好轉時,卻殺出一個程咬金將工作合約搶走,但奇怪的是,當我們觀賞完此部電影時,卻不覺得艾倫是個人生失敗組。

其原因是處在上帝視角的我們,除了看到艾倫所失去的,卻也看到了過程中,艾倫又獲得了什麼。對於艾倫而言,每個抉擇都是向自己人生進行一場博奕,但有趣的是贏輸並不在於表面,而是決定於自己是以什麼角度觀看這一切。生命不會總逞心如意,但在面對挑戰時總會出現驚喜。

圖片來源:Yahoo!電影-梭哈人生

SRMovie-電影的象徵意義大於故事劇情的韓國社會悲劇

電影的象徵意義大於故事劇情的韓國社會悲劇-26年

電影產地:韓國

電影年代:2012

推薦指數: 7.0/10分

電影類型:驚悚/劇情

故事大綱:

1980年5月18日,在韓國光州,軍隊奉命向市民開火,造成數千人傷亡。前總統全斗煥於1996年因為光州大屠殺被定罪,後來卻被特赦。26年後,遺屬們的憤怒仍悄悄地在燃燒,五名光州事件的受害者正秘密執行一次暗殺計畫,這一次他們把自己的性命置身事後,只為平息韓國國民多年來的傷痛。

觀影感想:

時間只能沖淡悲痛,但無法撫平傷口。這是部基於真實案件延伸出來的虛擬事件,老實說故事本身並沒有特別的精彩,又加上結局的遺憾,讓觀賞後反倒有種抑鬱感,但這或許正是該部電影企圖營造的氛圍,希望韓國國民們不會因時間淡忘掉,造成光州事件的全前總統依然欠整個社會ㄧ份真誠的道歉。

圖片來源:나무위키-26年

SRMovie-極惡化的政商勾結 ,權謀互鬥的精彩

極惡化的政商勾結,權謀互鬥的精彩-萬惡新世界

電影產地:韓國

電影年代:2015

推薦指數: 8.1/10分

電影類型:動作/劇情

故事大綱:

流氓安尚久縱橫黑白兩道,為了與總統候選人和財閥會長平起平坐,不惜利益威誘以達目的。這塊官商勾結的黑幕背後,竟是報社編輯李江熙為鞏固權勢而精心策劃的計謀。一場交易事跡敗露後,安尚久被報復成為殘廢,卻因緣際會碰上毫無背景的檢察官禹長勳。究竟這場黑吃黑的金權遊戲,誰才是贏家?

觀影感想:

個人認為「萬惡新世界」的翻譯更符合故事劇情。當政府、媒體、財閥三方勾結,社會體制已無法成為監督角色,唯二敢反抗的人,卻是披著正義糖衣,來滿足自己的目的,一位是為了復仇,另一位是為了上位,不願做走狗,但當舊的惡勢力被扳倒之後,建構出來的是否又會成為另個萬惡的新世界呢?

在電影的結局,檢察官辭去官職,開起私人事務所,會被質疑是否真的是因私慾而反抗惡勢力,但當幾位主要反派入獄後,其勢力及殘黨的清算又將會是一場大棋,作為臥底的他勢必也曾弄髒了自己的雙手,因此離開,或許才是最明智的決定。適合耐心看到最後的權智互鬥外加血腥的劇情片。

圖片來源:나무위키、Imdb-萬惡新世界

SRMovie-用畫面代替言語敘說著 平舖卻不平靜的故事

用畫面代替言語敘說著 平舖卻不平靜的故事-瀑布

電影產地:臺灣

電影年代:2021

推薦指數: 8.0/10分

電影類型:劇情


故事大綱:

三年前羅品文與丈夫離婚後,就與女兒王靜一同居住在公寓,因女兒班上有同學罹患新冠肺炎,女兒必須在家隔離,身為外商公司主管的她也只能向公司請假陪同。原先就有些許隱憂的生活,如今因隔離生活,彼此過的更加壓抑緊張,兩人也經常發生爭執,而真正的生活危機正悄悄上門。

觀影感想:

電影用色調轉換象徵著羅品文精神層面上的不同階段,從原先拉皮工程的藍色膠布,逐漸轉為明亮的陽光,雖然不表示思覺失調症的痊癒,但羅品文心態上的調整,正是邁向康復的第一步。如同在電影的末尾,羅品文向女兒述說的一樣,「不要再問我『你還好嗎?』,我會想辦法好起來」。

在電影前段,那種虛虛實實卻又不知是母親還是女兒,或是其他料想不到的事態發生,讓開頭變得更有吸引力。電影更傳達了身心疾病其實並不恐怖,恐怖的是不願去了解,甚至生活周遭的「正常人」反倒更具有危險性。人是群居的動物,每個人需要他人的關懷、關心,生活壓力才能得到適當紓發。

圖片來源:Yahoo!電影-瀑布

SRMovie-十分重鹹的黑色幽默喜劇 不適合跟家長觀看

十分重鹹的黑色幽默喜劇,不適合跟家長觀看-大獨裁者落難記

電影產地:美國

電影年代: 2012

推薦指數: 7.3/10分

電影類型:喜劇

故事大綱:


阿喇丁獨裁者長期統治著北非石油大國瓦迪亞波,自從他六歲登基後,就任命泰米叔叔擔任貼身顧問、警察首長兼安全長,甚至皮條客。近期西方的國家聯合盯上瓦迪亞的核武研發及其他社會議題,要求阿喇丁至聯合國演講,對於瓦迪亞國事發表聲明。對此危機一竅不通的他最終決定前往美國赴約。

觀影感想:

政治諷刺是整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或許當下觀賞時,會認為是以美帝角度對獨裁政府的戲謔,但在直升機體驗的橋段卻也同樣嘲諷美國總以自身立場去評斷他人,更在阿喇丁對民主的告白宣講時,會發現獨裁世界的"優點",如同稅務、不中立媒體、貧富差…等,在民主國家也相同的再發生。
差別只在獨裁國家都是常態合法的,且沒有任何抗爭管道,民主國家則反之而已,所以電影所諷刺的不單是集權國家,而是所有具有上述亂象的政府,因此政治諷刺才會是該部電影最大的優點,卻也是唯一的優點,故事中扣除諷刺政治之外,剩餘的多數為過多低俗的自慰、性愛梗。


圖片來源:Yahoo!電影-大獨裁者落難記

重看《JOKER》有感

在《JOKER》剛上映的時候筆者已經看了一次,到最近Netflix把這部電影再度上架,令我可以再很認真的去看一次。

這部電影很詳細描繪出一個貧窮的情緒病人,在一個資本主義行頭的世界,是如何被別人忽視甚至被當作笑話。在極不健康的環境裡面,主角Arthur縱使被欺壓,被嘲笑,甚至找不到生存的價值,他其實都仍然努力地生存。他至少有去見心理治療,願意去嘗試做一個Stand-Up Comedian。無奈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就只能看到其他人是如何把他打拷,最後走上做小丑的路。

 

"You don't listen, do you?"

一個被世界忽視的人,是很難向其他人敞開心扉的。對Arthur來說,無論我做任何事,說的都是真話也好,最後冇人會相信我同認同我。Arthur想做棟篤笑,他母親第一句就是質疑:「搞棟篤笑的人不是要很幽默的嗎?」;老闆問他為何沒有交還廣告牌,還懷疑他是否偷了廣告牌。Arthur說廣告牌被街童搶了,老闆不信。

「有什麼人會偷廣告牌?」

「那我為何會想偷廣告牌?」

「我怎知道?這年頭好多人做事都沒有原因。」

似曾相識卻面目模糊 《蝙蝠俠》(The Batman)

導演Matt Reeves說新世代的《蝙蝠俠》(The Batman),靈感來自希治閣及等的黑色電影,又要事先張揚電影有不少《七宗罪》(Se7en)及《殺謎藏》(Zodiac)元素,當然少不了Christopher Nolan《黑暗騎士三部曲》 (Dark Knight Trilogy)的精神。一心想將新版《蝙蝠俠》拍成一齣「黑色」偵探片,同時又想把超級英雄拍得超凡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