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斯杜化路蘭

我們與世界末日的距離 《奧本海默》(Oppenheimer)

要具體形容人類文明有多接近世界末日,可以參考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訂下的「末日鐘」。2023年,俄烏戰事,「末日鐘」距離世界末日只剩下90秒。看《奧本海默》(Oppenheimer)跟隨著Cillian Murphy在毀滅世界的邊緣游離,是會看得有點心緒不寧。

Christopher Nolan犀利的程度是在,不論拍甚麼題材,全球影迷如我,一概照單全收。更犀利的地方,要年輕一代觀眾走進戲院,花整整三小時親身感受上世紀科學界原子彈之父的悲天憫人,是藝高人膽大。對新生代觀眾來說,看完《奧本海默》,好像都不會太清楚理解何謂麥卡錫主義、法西斯主義,也不知道原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政府恐懼蘇聯盜竊原子彈機密,對物理學家掀起嚴格的審查與防範,還禍及荷里活的電影工會。甚至是杜魯門會見奧本海默的那場戲,對導演的反諷幾乎也是似懂非懂。此時此地,Christopher Nolan拍《奧本海默》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長。

再退一萬步,其實Nolan的電影即使不逐一深究所有細節和背景,都是有一種魔力可以讓影迷置身影畫其中。好的電影,可以引發人的思考,甚至是共情。《奧本海默》晦澀難懂嗎?認真體會,影迷不用清楚明瞭原子彈的構造,不用了解量子物理的運動規律,相信都可以具體感受到原爆對奧本海默的帶來的巨大震撼。 

似曾相識卻面目模糊 《蝙蝠俠》(The Batman)

導演Matt Reeves說新世代的《蝙蝠俠》(The Batman),靈感來自希治閣及等的黑色電影,又要事先張揚電影有不少《七宗罪》(Se7en)及《殺謎藏》(Zodiac)元素,當然少不了Christopher Nolan《黑暗騎士三部曲》 (Dark Knight Trilogy)的精神。一心想將新版《蝙蝠俠》拍成一齣「黑色」偵探片,同時又想把超級英雄拍得超凡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