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

投資決定了價值 打工仔無法想像

於資本家而言,  價值產生了收益, 若非為成為發明家,冒險家或對某類行業有特殊偏好者的情況下, 那麼,生意,不過是為盈利而生,無論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盈虧都是跟風險成正比的, 若只論資產的產出率,如果按平均計,用機會成本看,那要最大化經營效率的不過是好好地做好資產管理吧.

所以"做生意"的本質不過就是透過投入本錢去運轉個生錢生態的過程. 先不論做的生意是那類型, 於企業投資人而言, 最終用以衡量的都是回歸最基本的資金回報等問題--有多少回報及其對應的風險吧! 同樣, 若不論及生意的型態及種類, 金融投資家 (這裏泛指一般透過資本於金融世界打滾以賺取差價為生的, 以下簡稱投資人)其實都與所謂的傳統打正旗號以所謂公司型態出現的去開餐廳, 做貿易, 做服務, 做產品的企業家沒有兩樣, 同樣需要面對投資過程的各種問題,只是型態不同而已.

回報與付出

活了數十個年頭,人難免會有回顧過去、思考人生的衝動。鏡中人,此時此刻未算白了少年頭,也幸好沒有空悲切的感慨,想著想著,竟對回報與付出,有比平日更深的體會。

回報不一定是金錢

小時候,「只求付出,不求回報。」這句話,不知在耳邊縈繞過多少次。直到有一天,不知是誰賜給了我智慧,我竟然問自己:我一直忙個不停,到底我得到了甚麼?一直不求回報,是否明智之舉?回想那些教我不求回報的人,他們似乎一直都在求取回報,只是那些回報不一定是金錢,也不一定是短期的回報而已。

父母愛惜子女,為他們付出一切,好像不求回報。莘莘學子埋首苦讀,為知識已知識,也好像不求回報。如果有一天,你很富有,大宴親朋,不取分毫,似乎也是不求回報的表現。但想深一層,父母希望子女幸福、學子希望學有所成、請客的人希望與朋友歡聚,這些不就是他們希望得到的回報嗎?「我不求回報的,我只希望子女幸福。」這句話既說不求回報,又明確指出希望得到甚麼回報,多多少少有點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