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旅事

【捷克遊】KarlovyVary溫泉小鎮

我並不是個很愛計劃行程的人,大多到是到埗後才四處探索,或者問問當地人有什麼特色必去的景點。這種習慣有好也有壞。好的就是旅程比較輕鬆,能多和當地人交談;壞的就是往往都不太知道明天要往哪走,也會忽略掉一些必去的旅遊景點。

那次因為沒有好好預計行程,一不小心就在布拉格待得有點久。每天都在看浪漫的橙色小屋,多美也會感到有點膩,於是就隨便訂了巴士票去其他小鎮待一下。有人說:「旅行就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到別人待膩的地方去。」每個城市也有迷人的地方,但久而久之,也會感到無聊。那天,我是抱著「我再也不想看到橙色小屋」的心情出發。

從布拉格出發到捷克西邊的KarlovyVary小鎮,車程只需要兩個多小時,即日來回也不太困難,很適合我這種沒有什麼打算的旅人。那是捷克有名的溫泉小鎮,也是觀光客熱愛的重要景點小鎮。這裡與布拉格的感覺完全不同,節奏緩慢,令人十分放鬆。重要的是沒有橙色小屋。全鎮一共有十五個不同溫度的溫泉,這些溫泉不是供人泡澡(當然鎮些亦有一些SPA館,但需付費),而是讓人飲用當地的溫泉水。

Postcard去旅行 - Postcrossing (1)

疫情嚴峻,各個國家都實施「封國」,大家都擱置了之前計劃好的旅行,包括我在內。雖然人出不了境,不過還有一樣東西可坐飛機 — 信。

我所講的信是Postcard。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在網上找到一個網站,那個網站讓人們寄postcard給世界各地的會員,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每寄出一張,就會有人從地球某個各落寄我一張postcard。我寄postcard給A,A收到了,B會隨機抽中我的地址,然後寄我一張postcard。

感覺跟這個世界的距離又拉近一點,天大地大,並不是那麼容易環遊世界。以前每去一個國家,甚至一個地方都會寫張postcard寄回家,待回港的時候,差不多postcard也到,紀錄下自己的「腳印」。

「即使人唔到,字都代你到。」

Postcrosser(玩postcrossing的人)有幾個 “standard” 系列一定會儲,Flag of the World、Map of the World、World Travel等等......顧名思義,postcard的封面設計是根據國旗、地圖和能代表某國家的東西(食物、貨幣、地標等),有可能可以換到一些你沒聽過的小國。

【曼谷新生活】重新出發 – 轉角遇到?

重新出發 – 轉角遇到?

上年七月一個打風的日子,我暫別香港,到了曼谷生活。那個風,彷彿告訴我天氣日子也不一定似預期,踏出的一步是危還是機,人生的轉角將會遇到什麼?

交屋前清理了許多放了十多年也沒有看過用過的紀念品、只看了一次或甚至只翻了幾頁的書、過時的衣服等。發現活了幾十年,最後真正想留下的,原來只有十數個箱子而已。斷捨離確實能推進自己踏出最困難的第一步。

一個要離開的人,不但離開那個熟識的地方,還要捨棄所建立的一切。到了曼谷,一切也得從零開始。人到中年,要重新出發,最難就是重"新"出發。

新,意味著舊的用不著:講了幾十年的廣東話,變了sawadika、搭了多年一分鐘一班的MTR,改為五至六分鐘一班的BTS或MRT,更不用說搭巴士。在香港的衝、衝、衝,變了這邊的塞、塞、塞。

新,也意味著不可預知的未來:用開的人生方程式不一定奏效,沒有了人脈的關係支援,萬一新不如舊如何是好?

很多時候,重新出發,意味著回不到舊路。我們捨不得拆掉所建立的一切,我們沒有時間青春可以再失去或從頭來過……說到底,我們怕。

出走德國:達豪集中營 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

人在德國,假如不前往集中營一看,定必抱憾終生。熱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我,因著好奇,獨自來到慕尼黑。慕尼黑這個地方,可以算是當日德國納粹的起源地,而這裡剛好有第一座建成的集中營,達豪集中營 (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 。1933年,納粹黨把一個廢棄的兵工廠變作了達豪集中營,之後所有的集中營建造,都是以此為範本所建。在納粹黨統治的12年間,這裡關了約20萬名囚犯,直到1945年美軍解放了集中營,這裡的惡夢才得以完結。 在1965年,達豪集中營成了紀念場所, 開放給公眾參觀。

【走佬 返 馬拉】(三)看看馬來西亞三大種族

「走佬去馬拉!」

自杜汶澤的節目播出後「走佬去馬拉」這句話在這半年來我聽了很多遍。作為「半個」馬來西亞人(爸爸是馬來西亞華人,媽媽是香港人),這句話在我們看來便成了文章的標題:「走佬返馬拉」。馬來西亞推出的「第二家園計劃」再加上香港近年來的動盪,引來了另一波移民潮,讓很多人都動了「走佬去馬拉」的心。

這篇就為大家說說馬來西亞的三大種族,「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

【西藏遊】不為覲見,只為貼着你的溫暖

第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 說過:「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着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對藏人而言,萬物皆有靈,近乎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個湖泊,都有著自身的故事。當中較有名的就是神山「岡仁波齊」。傳說轉山一圈,可以洗盡一生罪孽。轉十圈,便可在五百輪迴中免受地獄之苦。而轉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

「轉山」一事,是如此神聖且莊嚴。不知從何時開始為人所共知,很多年少輕狂的人都慕名而來,為著這神秘的傳說而進藏。西藏確實是美麗,又充滿宗教色彩的地方,轉山也的確很吸引旅人體驗一翻。但是這篇文章純屬遊記,並不是要鼓勵大家去嘗試,安全第一,量力而行。

在這近60公里的漫漫長路中,有多麼艱辛,應該是有去過的人才能明白,那是關乎生死的旅程。這次瘋狂轉山48小時,真的可算是洗盡了我一生罪孽,也挑戰了人體極限。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高山峭壁上行走,還要凌晨時分出發,途中更下起冰雹。先不談我高反的情況,事實是這挑戰實在是有點兒大。有不只一刻,我以為我會死在岡仁波齊上。

【走佬 返 馬拉】(二)看看怡保白咖啡

「走佬去馬拉!」

自杜汶澤的節目播出後「走佬去馬拉」這句話在這半年來我聽了很多遍。

作為「半個」馬來西亞人(爸爸是馬來西亞華人,媽媽是香港人),這句話在我們看來便成了文章的標題:「走佬返馬拉」。

馬來西亞推出的「第二家園計劃」再加上香港近年來的動盪,引來了另一波移民潮,讓很多人都動了「走佬去馬拉」的心。

這篇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小城市 - 怡保…的白咖啡!

怡保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小時候暑假新年時一定會回來的地方,對這裡雖說不上是土生土長的熟悉但也不陌生。

先看看數據上的小小簡介吧!

怡保是馬來西亞霹靂州的首府,面積只有643平方公里,大概是香港的一半。人口也只有73萬,少香港10倍!

 

「怡保白咖啡」是馬來西亞怡保獨有的咖啡,也是其出名的其中一樣食物,到馬來西亞任何一個地方也喝不到這獨有的風味。

如果大家沒有聽過這名字,但我猜也會在超市,雜貨店看過這三合一咖啡。

【德國義工營】百感交集的第一天

經由網上義工團體參與一個德國義工營,內容是要幫忙德國一個小鎮舉辦音樂節。

這小鎮距離柏林約2小時車程,我跟朋友拉著行李到火車站,看到會經過這小鎮的火車到站便上車。坐了一會,火車仍未開,我們直覺覺得有點不妥,就找一個路人詢問。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我們要乘的火車是這一卡火車的頭兩節。我們立刻拿著行李跑到火車前兩節,才剛坐下,火車就開出,我們真的擦一頭汗。我們從不知道原來這邊的火車是會分節開出,看著後面2節仍未開出的火車,我們都向著對方笑了。

乘坐途中,我們發現所乘搭的火車並沒有顯示屏顯示所到的站名。我們只能靠著google map看我們的位置,但因網絡問題,位置上有點不相符。乘坐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就金晴火眼看著周邊環境及google map。最後,我們決定以直覺在一個覺得差不多位置的站匆匆下車。一下車,就看到義工營的男組長在等著我們,心中頓時感到踏實不少。

組長帶著我們到住宿處放下行李,其他義工都已經到達,而義工營還有一位女組長在打點著物資。住宿地點是酒廠,每人有一張床,所有人都會睡在酒廠中庭。我們稍微收拾行李,換上拖鞋,就到中庭一張長枱聽組長指示。組長請我們介紹自己名字及從哪來,經過一輪介紹,原來義工大多來自西方國家,就只有我們是來自香港。

【走佬 返 馬拉】(一)看看馬來西亞如何對抗疫情

「走佬去馬拉!」

自杜汶澤的節目播出後「走佬去馬拉」這句話在這半年來我聽了很多遍。

作為「半個」馬來西亞人(爸爸是馬來西亞華人,媽媽是香港人),這句話在我們看來便成了文章的標題:「走佬馬拉」。

馬來西亞推出的「第二家園計劃」再加上香港近年來的動盪,引來了另一波移民潮,讓很多人都動了「走佬去馬拉」的心。

對於「馬拉」這地方到底好不好呢?我將會在這平台慢慢地和大家聊聊… 而今天不如先說說當下大家都遇到的危機【抗疫】

1月便回馬來西亞過新年的我們,見證了馬來西亞對抗疫情的整個過程。

從1月到2月,馬來西亞仍然算是全球較安全的國家,1月尾便禁止湖北省人民入境,確診病例只有雙位數,大家都比較放心,(雖然口罩消毒液早就賣光了)戴口罩的人也不多。

所以我們本來計劃2月回港,也把機票取消了…

《詩歌舞街》:只有散步我們才真正聊天

今天煙雨濛濛,讓人做什麼也提不起勁,所以我決定做件興奮的事情,調劑一下自己的情緒。於是我告訴朋友M我想去詩歌舞街探險,想去看看地上是不是確是光點閃閃,是不是像My Little Airport說得那麼麼純粹且浪漫。

 

M : 那你得找上舊愛一起逛,才能真正體會那心情。

我可沒打算這麼做,畢竟那也是件尷尬事。不能為了滿足自己對歌曲的幻想,而亂來吧!

M : 嘻!我曾有這樣的想法呢!

要是像歌裡的情節般,在街上偶遇舊情人,有誰真的會即場來一場即興的浪漫約會?應該只有M吧!

 

詩歌舞街的概念來自已故的台灣作家李維菁 : 「我們要不涉核心相親相愛,走整個城市。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