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雪山飛狐-熱血生溫解冰雪 豪劍雄辯塞飛狐》(書評)

在我閱讀的生涯中,我一直對武俠小說有種說不上的排擠,總覺得這些極不科學、天馬行空的「電視劇」橋段勾不起興趣來。但這次放下成見,真的搭起書卷閱讀,方發現我並不是對此這麼的欲拒還迎。

也許因為時空的差異,「金庸」此英名離我們欲近又遠,看似親切但又捉摸不到,沒有人會懷疑、能匹敵這文學泰斗的斤兩,就像是傳說般的存在。但只要我們嘗試跳進金庸的想像世界,便會發現這位殿堂級人物其實是一個坐在搖椅上、和藹慈祥的老人,向著大家娓娓道出他心中的故事。

這次所閱讀的《雪山飛狐》算是金庸早期的作品,其不算有醍醐灌頂的道理,不會曉以大義;較少你虞我詐的盤算,不會幣重言甘。金庸先生在此更著重的是人與人感情上的互相連結、交流,使我們這些看官和他一起陶醉於精緻的詞海裏,在萬般思緒般暢泳。

整個小說故事其實是由無數的「誤會」組合而成:闖王四大衞士胡、苗、范、田內訌,「誤會」胡弒君求榮、求降於外族,便將其殺死。其後胡之子告訴三人真相而大白,三人愧疚自殺,卻被「誤會」胡姓後人脅迫其三自殺,便因此埋下了不解之仇。一開始故事由田姓門下弟子「誤會」有人刺殺其師父而開始,其後遇到各人並從其對話中將上述仇恨抽絲剝繭地說明白,卻因為苗、胡後人的種種「誤會」而令故事陷入兩難。作者在此便停下了筆,不再著墨下去。

我的成長日記:談談《飛狐外傳》的胡斐

還記得第一次能夠看完一本完整的書,就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一部《射雕英雄傳》令我廢寢忘餐,奇幻而刺激的情節﹐令我這個雖然中文不太好的孩子也愛上了中文。此後,我便立志成為一個讀中國文學的人,也希望用文字影響別人。通俗的小說喚起了一個人的文學心,已經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回想大學時,自己因興趣修讀中國語文及文學,想尋回自己文學的根,左思右想,原來就是金庸。雖然《射雕英雄傳》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我認為另一本比較少人討論的小說,也可以與「成長」兩字有所關聯,就是《飛狐外傳》。不用註釋和學術論文的支持,我只用隨心而行,跟大家分享一下。

《飛狐外傳》一直以來風評一般,但是我認為這是一部應被平反的滄海遺珠。這小說不像其他金庸的作品,沒有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沒有天馬行空的功夫招式,其主題都似乎亦不鮮明。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年,都嫌沉悶。然而,當我最近重新閱讀時,卻發現其可愛之處。

電影與小說之間——淺談《東邪西毒》與《射雕英雄傳》的主題差異

武功絕頂的武林高手不論在小說內,還在電影螢幕上,也是橫掃千軍,無人可阻。然而,他們都不過是有血有肉的人,就算打遍天下無敵手,也敵不過時間和現實生活。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的東邪、西毒、北丐,就在電影《東邪西毒》以前傳式的形象出現,並且加以改編。這些改編的地方恰恰是小說中留白的部分,以延伸的方式拍下了《東》。電影只在人物以及一些背景上呼應了小說,「非忠實改編」手法,擺脫傳統武俠故事情節。

歐陽鋒由小說的反派配角,成為電影中的主角。他的人物形象、內心性格都大致相同,不過電影中他的形象更為複雜。電影中穿插了歐陽峰的內心獨白,主要以他的視角為敘述觀點。電影中歐陽峰的内心是自卑,但要強裝孤傲,極度自我保護。他抱以「想要不被人拒絕,就要先拒絕別人」的想法面對他的情人,卻招致他愛情上的失敗。這與小說的形象一脈相承,小說的人物—西毒也是孤獨,同樣是沒有伴侶、孑然一身。然而,小說並不多著墨於歐陽峰與嫂子的一段情。電影把他在小說中鮮有的一面呈現出來。這一段情恰恰解釋了他的狠毒背後,存在自卑、寂寞,令他的形象更為立體,也突破了小說中反面人物的刻板形象。小說中他是凶狠毒辣,而電影中他在凶狠毒辣背後,盡是孤獨怯懦的性格使然。兩者沒有矛盾,反而電影中悲傷的內容,恰恰解釋了歐陽峰如此「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