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

迷路才是屬於自己的旅行:解決問題的兩地差異

說到筆者偏愛的地方,肯的是台灣,特別是台北。不過,不少人也會說,就算是生活在台灣的人,都不太喜歡台北,其中一個反感的對方,是台北的交通。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城市的設計是為了照顧甚麼而設,便會長成甚麼樣子。而我深信台灣街頭最特別的景象,應該是這個:機車等候區。

 

土地問題引發的交通問題

 

單說台北範圍,其實對比於香港,就只是兩個新界分區的組合大小(大埔+西貢/元朗+北區),但卻住了二百五十多萬人,因此可以想像得到其人口稠密的程度比起香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應付如此稠密的人口,台北市擁有相當發達的交通系統,例如發展了全台灣第一個捷運系統,結合陸上的鐵路,並持續地發展中。

 

隨著台灣在近代的經濟發展極為迅速,位於台灣的核心,台北的居民也就開始富有起來。可以想像的是,當一個如此稠密的都會區,交通的繁忙程度只會越來越嚴重,而與此同時,人們又開始稍為有點錢的時候,為了節省公共交通的輪候時間,很自然會傾向擁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可是,同樣是因為台北的佔地太少的關係,私家車的出現其實同樣令路上交通嚴重擠塞,在兩者中間取了一個平衡,便很自然會轉而發展擁有機車,也就會香港人說的電單車。

 

照顧機車變得更多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