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

在你不在的地方尋找你:讀《深河》中的旅行

本文首刊於微批,特此致謝

連結:https://paratext.hk/?p=3682

1992年,遠藤周作以六十九歲的高齡,撰成小說《深河》的初稿。這份「初稿」幾乎也等同於日後出版發行的《深河》一書。許多評論者都提到《深河》的結局相當突兀,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小說中的故事在重要角色大津神父生死未卜之際,便戛然而止。但是,在小說的背後,卻隱藏了作家同時與文學創作及疾病兩者搏鬥的努力。

遠藤周作在《深河》撰成後的日記,幾乎天天寫著「餘命不多」、「甚為疲勞」、「疲勞困憊」。誠如《深河》中文版譯者林水福所說:「〔《深河》的〕結尾部分,……背後深深烙印著作家以最誠摯的態度跟死神搏鬥的痕跡!」而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是:在《深河》的開頭,磯邊的妻子面臨癌末,最終逝世;這與作者自己在現實中的身體狀況似乎重疊了起來。遠藤周作藉著小說創作,也在詢問著自己說:我應該怎麼樣去面對身心的衰退,怎麼樣面對疾病與死亡?

[戲感說—蠟像]之定心

這個有難度,如何用熱餐勺貼近媽媽,即使等她入睡,做得臉做不到頸,做得腳做不到腿,身體最難搞,要脫光衣服,她一邊想辦法,一邊埋怨自己粗心大意,她突然想到安眠藥,用重一點劑量的安眠藥,應該可以令媽媽短暫失去知覺,但什麼分量才適合?她馬上上網尋找有關資料,接著趕往藥局。

回家後她在熱奶中加入已戳碎的安眠藥,拿入媽媽睡房。

"媽媽,起來喝口熱朱古力。"媽媽不疑有詐,喝過後再入睡,大約二十分鐘,閔恩悄悄地溜入媽媽睡房,已進入熟睡狀態的媽媽正在打鼻鼾呢,閔恩輕輕脫去媽媽的衣服,拿起打火機和餐勺,一絲不掛的媽媽滿身是裂痕,閔恩心痛死了,忍不住再次責備自己的疏忽,但心急如焚她得馬上行動,燒熱了的餐勺非常燙手,她咬緊牙根把燒燙的餐勺背移近裂開的皮肉,果然湊效,龜裂的皮肉輕易地融合起來,回復原先的模樣,閔恩替媽媽穿回衣服,再靜悄悄地溜走。

晚上八時,媽媽醒來,走出大廳,"我一睡就睡了七個多小時?不是吧!"

媽媽有點被嚇到,這時閔恩把剛做好的晚飯端到枱上說:"是呀,媽媽你睡了一整天,肚子很餓了,快坐下來吃飯。"

媽媽精神奕奕地說:"是很餓,但精神好了很多,就像充了電一樣。"

這晚媽媽胃口很好,但閔恩卻心不在焉,畢竟秋冬時節,乾燥的日子頗長的,怎樣能長期保時媽媽皮膚滋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