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由幾則少人提的時事談起

現在新聞界已獲潔淨,純淨得只留下一種聲音,彷彿把平民百姓保障在一道厚厚的圍牆內。有幾件時事值得注意,當今的純淨新聞界間或寥寥幾句交代。

 

多宗懷疑與疫症有關的自殺案:多名長者自殺,疑與疫症有關,他們的心理狀況、日常生活如何?有否共通點?若聯繫起來,或許可編織一幅長者抗疫的畫像,繼而反映他們的需要。有關平民抗疫,現在主流傳媒有何討論?就是抗疫,就只有一味抗疫。

 

地區互助委員會解散:民間的基層互助組織解散,統歸政府管轄,令市民又一次感受政府恩情。可是實際操作有待觀察,根據歷史經驗,政府每事統攝容易造成行政繁複,效率低下,人民與社會和政府疏離,遇上須要全民合作的事往往缺乏號召力。互委會的歷史、社會功能,以至現在政府改弦更張的政策理念,有哪家傳媒整合再報道,也遑論深入的專題報道。

 

上海、深圳封城抗疫:滬深兩大經濟重鎮停止日常運作,代價應該不菲,當局仍要嚴正執行封城令,背後有何理念?市民如何應對?社會中微觀(市民大眾、小商戶生計)和宏觀(城市經濟、各部門政策協調、成效評估)的影響如何?

 

誰人拖後腿?——記者一問至煞有介事

近日,NOW新聞台記者在記者會中向政府官員問了一個不久前立法會議員提出過的問題,大意是「中央人民政府派遣醫療專員來港協助,若遇事故,可如何投訴?」疫症肆虐,香港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得蒙祖國救援,即使上海、深圳一類重鎮也遭逢新一波疫症爆發,被逼封城,仍不惜調派雷霆救兵,「有一種抱負叫赴港」,相信全港無一人不能感受這份浩瀚恩情,繼而古道熱腸,感動流涕的。古代有文人謂:「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不孝,讀韓愈《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不慈。」當今新聞界幾經潔淨過後,社會上當然沒有不忠不孝不慈之徒,所報道的新聞怎不能撼動萬千港人心扉?在這境泰民安的狀況下,天下事只剩抗疫,豈料新聞界仍生事端。

 

原來有關記者的問題惹來部分人不滿,認為這種提問貶抑援港救兵的高風亮節,NOW新聞台迅即發聲明致歉,有代記者收回問題之勢。此後有一段新聞部會議的錄音流出,內有主管陳鐵彪對事件的看法,撇開政治問題不談,單論管理層與員工的關係,也可見現在很多機構管理的問題,有關問題煎熬有志務正業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