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拖後腿?——記者一問至煞有介事

近日,NOW新聞台記者在記者會中向政府官員問了一個不久前立法會議員提出過的問題,大意是「中央人民政府派遣醫療專員來港協助,若遇事故,可如何投訴?」疫症肆虐,香港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得蒙祖國救援,即使上海、深圳一類重鎮也遭逢新一波疫症爆發,被逼封城,仍不惜調派雷霆救兵,「有一種抱負叫赴港」,相信全港無一人不能感受這份浩瀚恩情,繼而古道熱腸,感動流涕的。古代有文人謂:「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不孝,讀韓愈《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不慈。」當今新聞界幾經潔淨過後,社會上當然沒有不忠不孝不慈之徒,所報道的新聞怎不能撼動萬千港人心扉?在這境泰民安的狀況下,天下事只剩抗疫,豈料新聞界仍生事端。

 

原來有關記者的問題惹來部分人不滿,認為這種提問貶抑援港救兵的高風亮節,NOW新聞台迅即發聲明致歉,有代記者收回問題之勢。此後有一段新聞部會議的錄音流出,內有主管陳鐵彪對事件的看法,撇開政治問題不談,單論管理層與員工的關係,也可見現在很多機構管理的問題,有關問題煎熬有志務正業的工作者。

 

錄音內陳鐵彪表明自己的立場,並認為記者問問題時要建基於此,代表自己的想法高於記者的想法。記者受過新聞、傳播學的專業訓練,即使對傳媒往績有任何意見,仍不能否定他們是專業人士,若認為個別記者未達專業水平,不宜派出採訪發問,當初不聘請他是最適當做法,而非請來做遠低於專業水準的流水作業。這是今日不同行業的普遍現象,員工面對不同服務對象、情境時所作的判斷往往不重要,管理層甚至依仗制度避開這種判斷,改以上級制定的指標、工作流程來決定員工做甚麼、做多少、怎樣做。這些安排在教育、醫護、社會福利等專業以及服務人的界別比比皆是,所謂專業,變為具備資格(通常透過學位、證書來確認),再執行上級指令的能力,削去專業精神、專業操守、專業判斷(這些才是「專業」中最珍貴的),只存留專業技能(靠訓練可獲得)。

 

追溯上一步講,管理層能用聲言的制度箝制專業,首先是粗疏地界定何謂專業。陳鐵彪明言記者不應問某些問題,而該問有關「狹義抗疫」的問題,而且若論記者代市民問他們關心的事,他斬釘截鐵稱市民關心如何減少人命損失。面對一個正常人可辨別對錯的問題,只要面皮厚、權勢強,指鹿為馬也變得容易。其他行業也一樣,甚麼是服務對象的需要?甚麼是良好服務?管理層只採用對他們最有利的解釋,奉為圭臬,再以此定立制度,理直氣壯地以最狹隘的角度指導員工如何工作。當員工的表現與那套標準不同,就把問題提升至原則的高度來審視,講一輪自圓其說的論述,總之就要操控員工。

 

畢竟員工仍是智力、理解力、表達力正常的人,其中還包括專業人士,自然有能力挑戰這些無厘頭論述,但管理層仍有辦法對付,就是不停自說自話。陳鐵彪分明不能合理地辯解自己的行為,面對員工質疑根本無從應答,解說時支支吾吾,詞彙配搭混亂(連「勾腳」和「撩腳」也混淆,引人遐想),句子似銜接又非銜接,遊完一輪花園也不過重複一個最簡單的論點。此後再找他覆述一遍或許也不可能,甚至他在侃侃而談自己也不相信的鬼話,但一切都無關痛癢,因為只要他覇佔了airtime,浪費會議和別人工作的時間,令他人無時間、無精力與他辯駁,又或把廢話重複十遍,令他人知道再辯駁也是對牛彈琴,結果不得不放棄據理力爭,他的目的便達成,就是以系統壓制員工,在正規渠道下他們無從反抗。前蘇聯文學家索忍尼辛曾說︰「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自己說謊,他們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說謊,但是他們依然說謊。」可謂精準對應今日所見的狀況。

 

以上情況很多人似曾相識,是其中一種當今非常流行的「管理學」,受人膜拜,上述內容的詳盡解說可見於資深傳媒人區家麟的《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香港新聞審查日常》,這是一部把博士論文約簡為大眾讀物的書籍,有助理解新聞界審查的狀況,出版年份為2017,至今應該有過之而無不及,作者明言類同狀況在其他行業也是尋常事。噢,必須提醒,以前這書在香港公共圖書館可供借閱,現在已下架,謹此附上兩條連結以備參考。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https://cup.cuhk.edu.hk/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roduct_id=3595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1115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