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shie

問職業,問出甚麼來?

華人社區經常出現一個現象:問別人的職業,被問的可能尷尬,尤其是待業人士,slashie更不知從何說起,總要視情況來決定看待這問題的認真程度。問人者或許有類似經歷,但一有機會,又樂於問人做盛行。

 

歐洲人並不喜歡被問或問人職業,首先是他們認為知道別人的職業便容易推敲對方薪金多少,這涉及私隱。此外,他們認為可以從不同方面認識一個人,例如成長年代(他們經常問人年齡)、嗜好、身處的社會環境(由此很易談及政治)。

 

比較華人與歐洲人問職業的形態,可發現華人傾向相信可從工作判斷他人的特質,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趨向掉入以職業界定自身的陷阱。

 

為何說這是陷阱?從事某一職業的原因有很多,並一定是某類人才會擔任某些職業。職業有塑造個人特質的可能,但沒有普遍性,即是有濟世為懷的醫生,也有唯利是圖的醫生;有守護真理、敢於發言的學者,也有依附權貴、表裡不一的學者。以職業界定一個人的特質,只是以力量薄弱的線索估量別人。

 

Slashie 人生,你準備好未?

開始咗Slashie嘅生活方式一年半有多,唔短又唔長,喺呢到寫個簡單回顧,如果你打緊工有少少想做「斜槓青年」但又未開始,可以埋嚟睇下!如果你都係Slashie,歡迎搵我傾吓計!

開始Slashie前嘅心路歷程

少少背景介紹,我叫Kyle,90年出世,已經係3字頭(90後已經30歲,我都仲未接受到……),香港土生土長,屋邨長大,出生平平無奇,讀書唔叻(會考12分,冇錯,係最後幾年中五會考生),中六中七去遵理讀(其實教得幾好),大學讀OU,冇試過外國留學,比較幸運嘅係屋企人工作穩定,出嚟做嘢之前都生活平穩,唔駛憂柴憂米。
從2012年大學畢業開始計,一直打工都差唔多7年,際遇都算唔錯,由工廈小公司跳到尖沙咀、中環寫字樓跨國公司,後來有緣轉到去一間Startup,又有機會轉到騰訊,係香港以外嘅地方返工。事業發展都算幾順利。

但喺28到29歲嘅關口我開始諗,如果未來三四十年都係咁,我接唔接受到?第時會唔會後悔?